有的家長生了女兒之后還想再湊一個兒子,湊成一個“好”字意味著兒女雙全,家庭也能圓圓滿滿。
但他們可能忽略了,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以及今后的學業規劃方面,很難說他們不存在一丁點的偏心。
就比如要是女孩是姐姐,可能畢業后就得給家里打錢,照顧家里的弟弟,要是弟弟不成器,那姐姐的壓力就更大了。也有人說這其實就是無能父母的表現。
“無能的父母,只會找女兒玩”,上大學后才悟出的道理,五味雜陳!
上大學之后,學生們往往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有些行為本身是挺好的,比如孩子離家很遠到別的城市上大學,對一切都充滿新鮮感,父母也為此高興。
還想著利用孩子在大學的資源,等自己休長假時去孩子所在的城市玩一玩。然而,有一位大學生卻察覺到了其中的貓膩,這個問題讓他疑惑了很久。
他發現身邊很多非獨生子女家庭,不少都是女兒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后,家長仿佛突然“血脈覺醒”了一般,開始提出要去女兒工作或求學的城市游玩,并且直接通知女兒要預留出空余時間來接待他們。
但問題在于,這些女孩子上大學的時候,家里已經有年長的哥哥在外工作了,而且哥哥的工作已經非常穩定了。
可為什么父母偏偏只在女兒上大學以及畢業之后,才會提出去女兒所在的地方玩的要求,而不是去找自己兒子玩呢?
明明兒子參加工作多年,不在同一地區,去找兒子玩也會有一種新鮮感呀。這個問題發到網上后,沒想到引發了很多人的回復。
其中還真有一個兒子出來回復了,這才讓人意識到原來是這么回事。這個兒子說:“要是我的話,都不一定搭理他們,就算搭理也不會順著來。
為什么呢?因為他們一旦說了讓我不高興的話,我就直接擺臉色了。你們想想,女兒會這樣做嗎?”聽到這里大家才恍然大悟。
很多女同學在因受家長這樣的托付而感到困惑時,終于得到了答案。她們發現,其實就是因為女兒比較好說話。
而很多父母在自己比較無能又不愿麻煩兒子的情況下,就會無限度地去麻煩自己的女兒,正是應了“好說話的人容易吃虧”這句話。
其實這種 “找女兒玩” 的偏愛,藏著家庭教育里一套默認的 “情感潛規則”
女孩從小被灌輸的 “懂事”,其實是在替父母的 “育兒惰性” 買單。就像有人說的,這世上根本沒有天生懂事的孩子,只有被過早套上 “體諒” 枷鎖的女孩。
更有意思的是,這種教育模式會催生出一種隱形的 “懂事稅”。這種情況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很多女同學小時候可能是有主見的。
但漸漸地,因為家長怕麻煩,便把很多責任都堆到了她們身上,要求她們去隱忍或者無視一些不公平的事,于是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種狀態。
導致很多同學上了大學之后依舊表現得非常沒有主見,習慣委曲求全。而這個時候,那些家長們又會反過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你怎么上了大學還這么沒主見?”
可話說回來,真正的根源到底在哪兒呢?肯定是由無能的父母以及他們失敗的教育所引發的。
真正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不是為了讓一個孩子考上優秀的大學,就去犧牲另一個孩子的快樂、努力,甚至其人格方面的健康成長。
很多女孩在自己上了大學或者有了工作之后,一定要盡可能獨立,讀書的意義就在于此,即讓自己獨立起來后有底氣去拒絕那些不合理的要求,留夠時間讓自己成長。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