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個“俄羅斯夫婦在日本點餐用英文失敗,最后靠中文吃上飯”的新聞沖上熱搜,看著標題大家可能以為又是哪國網友“整活”,可仔細一看,網友們都樂了,主角還真是那對常年住在中國、會說流利中文的俄羅斯老外——維多利亞一家。
視頻里,維多利亞當時點餐用的英語真沒多難,簡單到就“我要這個,還有牛肉”,還帶著點手勢。結果服務員一臉呆滯,像是聽天書。也說不清到底是碰上了不會英文的日本服務員,還是這位“英語翻譯專業高材生”寶媽,帶娃帶得把英語都帶沒了。
關鍵時刻,維多利亞靈機一動:“我說中文可以嗎?”——只見服務員眼神立馬亮了起來,趕緊說:“可以可以!”這才有驚無險地把飯點上。
回頭想想,維多利亞自己都快笑出聲,“沒想到在日本,英語也不中了,最后還得靠中文”。
這個小插曲讓網友們也忍不住調侃,現在出門在外,最該苦練的“外語”估計就是“你會說中文嗎”這句,一問出口,馬上開啟無障礙模式。以往大家以為出國必須英語過關,現在發現其實“漢語過關”更省事。
甚至有網友吐槽,不光日本,去韓國、泰國都一樣,當地服務員一眼認出中國人,直接開中文,搞得好多人學外語都沒用武之地了。
更有意思的是評論區,網友們不光是感慨“漢語的影響力”,還忍不住玩梗,拿維多利亞家自家娃來調侃。
有人說:“我還記得你兒子當年對你大喊‘我要洋人死’,對比日本服務員,已經夠客氣了。”
其實,他家的小孩也挺有故事的。從小在中國長大,長得雖是“洋娃娃”,可說話一口地道中文,甚至和家里俄羅斯親戚視頻都得靠家長翻譯。最尷尬的場面莫過于,外公外婆不會說中文,孫子孫女不會俄語,親情直接卡殼——見面都只能互相傻笑。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夫妻倆還特地掏錢送孩子回俄羅斯補母語課,沒想到老師直接投訴,說這倆孩子不僅自己不學俄語,還“帶壞”班里小朋友,偷偷教大家說中文。甚至有網友觀察,維多利亞兒子的面相都越來越像中國小孩,因為天天講漢語,臉上的肌肉都被“漢化”了。
當然,俄羅斯的基因也沒完全消失。比如最近小女兒換牙,夫妻倆就用上了俄羅斯傳統“硬核”方式,直接在家按住胳膊、上鑷子,愣是全程沒掉一滴眼淚,硬核程度比屏幕前圍觀的中國網友還穩。
其實,維多利亞一家早在中國定居十五年了,平時夫妻倆一個在新華社工作,精通五國語言,一個是英語翻譯專業,理論上倆孩子怎么都該是多國語言天才。結果現實卻有點“扎心”,兒子不會俄語,數學還能考出29分。網上粉絲上千萬,生活熱熱鬧鬧,也有小遺憾。說到底,這一家人中國緣太深,生活里中俄元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至于母語混亂、成績忽高忽低,看到這里很多中國家長都笑了:“一瞬間心理平衡了。”
再回到一開始的話題,現在日本的餐廳、商場,越來越多地方能遇到會說中文的服務員,中國游客多了,日本商家自然也開始學中文、招中國的留學生、印中文菜單,反倒是英語,日本人英語一直就很薄弱。
日本人一向講究服務細節,只要發現某類客人變多,他們調整得比誰都快。對俄羅斯游客來說,這種“離奇體驗”還挺新鮮,甚至比用英語點餐還意外。對于中國人,聽到服務員能用中文回應,那種熟悉感一下就上來了,哪怕在異國他鄉,也覺得有點“到家”的味道。
說到底,無論你是哪國人,在日本這個地方,只要帶著真誠和微笑,哪怕語言不通,也總能化解尷尬、收獲溫暖。畢竟,旅行最大的樂趣,就是這些意料之外的小故事。
世界越來越小,有時候最親切的不是語言本身,而是背后的那份認同感。走到哪里,有家鄉話,有中國味,人也就沒那么孤單。
你怎么看今天這條故事的,是不是感覺我們的同化能力、影響力還是很強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