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惠州市城市職業學院智能制造學院院長、惠州市工程師學會秘書長侯柏林,惠州市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博士站站長曹捷,惠州市工程師學會執行秘書長陳紅梅、秘書鄭玲一行赴深圳交流學習。深港智能制造共性平臺技術負責人李廣民,廣東科然競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梁承希、培訓負責人謝桂玲等出席座談會。雙方圍繞產業創新、技術協作及人才培養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旨在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探索合作共贏新路徑。
聚焦需求對接,共話合作潛力
座談會上,侯柏林院長詳細介紹了惠州市城市職業學院智能制造學院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及科研方向,強調學院立足產業需求,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標。曹捷博士站站長則分享了惠州市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博士站在科研轉化、提出通過校企聯動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設想。惠州市工程師學會執行秘書長陳紅梅介紹了惠州市工程師學會在搭建產學研橋梁、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目標與作用,并強調學會始終致力于整合學術資源與產業需求,助力企業技術升級。
李廣民展示了深港智能制造共性平臺在工業大數據、智能算法及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方面的成果。廣東科然競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梁承希重點解讀了企業在產業數字化升級中的技術應用場景,并提出與高校合作共建實訓基地、聯合攻關關鍵技術的意向。謝桂玲則針對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優化提出了具體建議。
優勢互補,共筑協同發展新生態
雙方一致認為,高校的理論研發優勢與企業的市場實踐能力具有天然互補性。通過深化合作,可探索“產學研用”一體化模式:一方面,學院可依托企業平臺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定向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企業可借助高校科研力量突破技術瓶頸,加速智能化轉型進程。此外,雙方還計劃在深港智能制造共性平臺框架下,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標準制定及國際交流合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
展望共贏,攜手邁向智造未來
侯柏林院長表示,此次交流為校企協同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期待未來在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等領域實現深度聯動。李廣民技術負責人強調,科然競公司將開放技術資源與應用場景,與惠州市城市職業學院、惠州市工程師學會共同打造產學研協同示范標桿。
此次交流是惠州市深化產教融合、推進“雙區”建設的又一實踐舉措,為區域智能制造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未來,雙方將以此次會談為契機,持續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為培養新時代工匠、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貢獻力量。
延伸閱讀:關于深港智能制造共性技術平臺
深港智能制造共性技術平臺位于寶安區福海街道美生云谷凌云谷,于2024年4月29日正式啟用,是深港先進制造業合作區的重要支撐平臺,也是寶安西部唯一聚焦先進制造業領域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圍繞“一套服務+七大功能+三類資源+一個云平臺”一體化的運營思路進行運營,建設包括:工業設計仿真(知識庫)共享平臺、面向工業智能機器人領域的中試驗證體系、面向儲能和動力電池領域的中試驗證體系、共建港校聯合實驗室。平臺圍繞高端裝備、能源電子研發到產品制造階段,以共性技術需求為出發點,聯動深港高校科研成果,依托運營單位研發與工程生產性服務全周期支撐生態,目前一期建設已達成,未來將追加投入1000萬元,補充數控機床、增材制造等關鍵設備,完善“先進制造+現代服務”鏈條, 努力打造成深港先進制造業示范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