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俄羅斯的財政狀況真是讓人捏把汗,國庫“告急”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打了三年多的俄烏戰(zhàn)爭,再加上能源價格低迷,莫斯科的日子不好過,普京不得不向東邊的老鄰居中國伸手求援。
不過,中國也不是隨便拉人一把就完事的,俄羅斯得先明白一個道理:國家之間,利益才是永恒的。
俄羅斯的困境
俄羅斯現在的情況,簡單說就是“入不敷出”。自從2022年俄烏沖突全面爆發(fā),戰(zhàn)爭機器就沒停過。2400多公里的戰(zhàn)線,百萬部隊調動,每天炮火連天,這燒錢的速度跟流水似的。
據西方統(tǒng)計機構估算,俄羅斯每天在戰(zhàn)場上的開銷超過4億美元,折成人民幣差不多30億。啥概念?一個普通中國三線城市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就這數兒,俄羅斯一天就花沒了。
這場戰(zhàn)爭跟蘇聯時代那些局部沖突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俄軍不光在烏東地區(qū)打,還把手伸到了第聶伯羅,甚至有官員放話要把整個烏克蘭當“緩沖區(qū)”。
這胃口大了,錢自然也得跟上。光是彈藥、裝備、后勤補給,每天都得砸進去巨額資金。俄方自己發(fā)布的戰(zhàn)報里,頓涅茨克邊界打下來沒停,直接往更深處進攻,這擺明了是要“全馬力開動”,錢不夠咋辦?
更別提戰(zhàn)爭還不是純花錢的事兒。西方制裁把俄羅斯的能源出口掐得死死的,石油天然氣賣不動,收入大幅縮水。以前靠賣油賣氣攢下的家底,這三年被戰(zhàn)爭一點點掏空。
2022年之前,俄羅斯有3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存在西方,結果全被凍結,取不回來。現在全靠之前的儲備金撐著,外加銀行加息、超發(fā)盧布借債硬扛。可這招也不是長久之計,民間借錢、政府公信力都開始動搖了。
俄羅斯經濟命脈主要靠啥?能源出口唄,石油和天然氣占了大頭。可現在這買賣不好做了。西方制裁后,歐洲大幅減少從俄羅斯買能源,轉而找別的供應商。
油價也被歐佩克增產和西方壓價搞得一路跳水,利潤薄得可憐。俄羅斯雖然還有點買家,比如中國、印度,但量不夠,價格也壓得低,賺的那點錢填不上戰(zhàn)爭的大窟窿。
最近財政數據更嚇人。俄羅斯央行把基準利率提到20%,債務按14%的超高利率增長,國庫儲備還大幅縮水。兩個月時間,財政部手里的盧布儲備從10萬億掉到6萬億,少了整整40%。
這錢不光是打仗花的,還得還債、發(fā)利息、補貼國內經濟。可再這么下去,儲備耗空了怎么辦?到時候國內沒錢救急,民間投資也得跟著崩,政府說話都沒人信了。
俄羅斯現在就兩條路走。要么停戰(zhàn),把精力放回市場上,靠賣資源慢慢喘口氣,讓財政模式“健康”起來。要么就得找個地方借一大筆錢,或者弄個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把這窟窿堵上。可西方看準了俄羅斯這軟肋,才一直支持烏克蘭跟俄方耗著,等著它自己撐不住。
俄羅斯找中國:天然氣換錢的算盤
眼看自己快兜不住了,俄羅斯又把目光轉向了中國。最近俄羅斯能源部長齊維廖夫找上中國駐俄大使,聊的就是擴大天然氣合作的事兒。俄羅斯的算盤打得挺響:多賣天然氣給中國,最好簽個長期合同,再建條大管道輸送,錢就能嘩嘩地來。
為啥盯著天然氣?因為這玩意兒附加值高,開采成本低,尤其是管道供氣,維護起來也省心。只要管道一通,等于“閘門一開,錢就滾滾來”。
對俄羅斯來說,這是個救命稻草。畢竟在東亞市場,沒誰比中國胃口更大,需求更穩(wěn)。俄方現在急缺現金,簽個長期合同還能給國內經濟打一針強心劑。
中俄之間早就有些能源合作的基礎。比如“西伯利亞力量”管道,俄烏沖突前就建好了,現在一直在用。俄羅斯還提出過“哈薩克斯坦管道方案”,但中方覺得成本太高,直接否了。
現在最靠譜的是“西伯利亞力量2號”,計劃去年底開工,審批、路線都談好了,可就是卡著沒動靜。
英國消息人士爆料,說是“細節(jié)”沒談攏。具體點,俄羅斯現在不光是缺錢,而是長期缺錢,所以開價不低,還要中國每年買夠一定量天然氣。中方沒點頭,原因也簡單。
價格高了可以慢慢磨,但“西伯利亞二號”一年500億立方米的供氣量,太大了。中國現在的天然氣進口是“多方平衡”,從澳大利亞、中東、美國都買點,不能太依賴俄羅斯。不然萬一哪天供氣出問題,能源安全就麻煩了。
中國咋看:利益第一,別談“理解難處”
俄羅斯這次找中國幫忙,態(tài)度挺急切。能源部長之前訪華時,國內還有輿論說中國得“理解俄羅斯的難處”。可國家之間哪有這么多情分?中國看的是自己的利益。中俄合作基礎是不錯,可具體到能源項目,得算清楚利弊。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之一,但進口來源很分散。澳大利亞、卡塔爾、土庫曼斯坦,甚至美國,都是大頭。俄羅斯現在想擠進來,還想占大份,這就得動現有格局。
中方當然得掂量,多買俄羅斯的氣,能省多少錢?風險有多大?要是價格談不攏,或者供氣太集中,對中國沒啥好處,那為啥 要干?
再說,天然氣這東西也不是越多越好。中國現在也在推清潔能源,天然氣用量雖然在漲,但得跟國內需求匹配。俄羅斯要中國每年吃下500億立方米,多了消化不了,少了俄方又不樂意,這賬不好算。
俄羅斯現在有急事求中國,得先明白一個道理:合作不是單方面求救,而是雙贏。中國不是救世主,不會因為你難就無條件掏錢。
能源合作得雙方都賺到,俄羅斯不能老端著“獨特原則”,比如漫天要價或者強塞大單。中方也不是完全不幫忙,但得慢慢磨,找到個對大家都好的方案。
中俄關系這些年一直挺穩(wěn),能源合作也有不少成果。可這次俄羅斯國庫告急,普京想讓中國拉一把,事情沒那么簡單。
俄羅斯現在是真缺錢,財政快撐不住了,天然氣項目是他們眼里的救命稻草。但中國這邊有自己的算盤,能源安全、國家利益放第一,不會輕易點頭。
“西伯利亞二號”要是真建成了,對雙方都有好處。俄羅斯能多賣氣,緩解財政壓力;中國能多條能源腿,走得更穩(wěn)。
可現在卡在價格和供氣量上,俄羅斯得讓步點,不然這項目還得拖。蒙古國總理之前還放話,說2024年能開工,可現在動靜不大,估計還得再等等。
除了天然氣,中俄還有別的路子可走。比如貿易結算用人民幣和盧布,繞開美元制裁;或者在科技、基建上多搭把手。但這些都得建立在互利基礎上,俄羅斯不能光想著自己解套,也得想想中國能拿啥回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