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7火了,小米的煩惱也來了。
當一款車在3分鐘內創下20萬輛訂單,1小時大定28.9萬,將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拖入一場圍繞“5000元定金”的狙擊戰時,它帶來的就不僅是銷量數字的狂歡。
小米YU7的橫空出世,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25.35萬元的起售價,擊穿了中大型純電SUV的價格壁壘;"高配低價"的小米式邏輯,讓友商陷入“恐慌性應對”;而長達一年的交付周期,既暴露了產能短板,也撕開了行業存量競爭的新切口。
這不僅是一款車的成功,更是一場對汽車行業規則的重構——當訂單量堪比競品全年銷量,當黃牛把提車資格炒成“理財產品”,當所有車企都在連夜研究應對之策時,我們不得不思考:小米YU7的爆火,究竟撕開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哪些真相?這場由交付周期引發的行業混戰,又將把車市帶向何方?
一、熱銷狂潮:24萬訂單!從訂單數字到線下沸騰
YU7的熱度,在數據單上觸目驚心。
6月26日22點,小米汽車首款SUV車型YU7的下定通道正式開啟。3分鐘大定破20萬,1小時逼近29萬,18小時鎖單24萬。
按25.35萬元起售價計算,這波訂單價值已超600億元,相當于特斯拉ModelY去年在華半年銷量、理想L6全年銷量,更追平了小米SU7上市13個月的累計銷量總和。
18小時24萬鎖單量,意味著平均每秒就有3.7臺YU7被鎖定。這種速度讓同行咋舌——某新勢力品牌銷售坦言,發布會后周末客流銳減五成,“全跑去隔壁看小米了”。
線下門店的火爆更直觀。北京某門店單日接待超500人次,排隊如長龍,不得不臨時招募實習生支援;上海、長沙的商超店營業至凌晨三點,成都試駕要排3組以上,平均30分鐘才能安排一組;廣州銷售日均接待30組試駕客戶,工作時長超18小時。
數據印證了這種熱度:上市72小時,小米單店平均新增鎖單800-900臺,鎖單率高達75%-80%,進店客戶中90%是沖YU7而來。有銷售直言:“現在訂車,標準版要等13個月,Max版也要6-8個月,反倒是SU7的交付周期更短些。”
二、交付困局:漫長等待與灰色產業鏈
熱銷的另一面,是肉眼可見的交付壓力。小米汽車APP顯示,YU7標準版交付周期53-56周,Pro版48-51周,Max版33-36周。部分用戶要等一整年才能提車。
這種漫長等待,讓沖動下單的用戶開始猶豫,也給了市場可乘之機。閑魚上,YU7轉單信息扎堆出現,黃牛根據交付周期加價1999元至2萬元不等,僅北京地區轉讓訂單就達439個。
更有人將首批車主身份視為"理財產品",開出超蘭博基尼的租金(2000元-1.5萬元/天),直言“提車后轉租也能回本”。
產能是根源。小米一期工廠年產能15萬輛,已24小時滿負荷運轉;二期工廠7月投產,年產能同樣15萬輛,滿產后合計年產能30萬輛。但僅18小時的24萬訂單,就已吃掉未來一年的產能。
即便二期工廠全速運轉,現有近30萬訂單也需10個月消化,部分訂單排期甚至延至2027年初。
三、友商"截胡戰":5000元定金背后的生死競速
交付周期的時間差,成了友商的突破口。一場以"報銷5000元定金"為核心的狙擊戰迅速打響。
蔚來率先出手:購買全系車型(含未交付的樂道L60)可直接報銷YU7鎖單定金,店長報備即可;
極氪玩起區域差異,湖北直接報定金,四川送等價積分,線上銷售甚至"手把手教退單";
智己長沙門店全補定金,西安則轉化為全國通用充電卡;
阿維塔更狠,除報銷定金外,加贈保養和價值數千元的充電樁;
鴻蒙智行旗下智界、問界也加入戰局,廣州買S7/R7、江蘇買M8均可返定金,無需訂單截圖。
這場圍剿早有預謀。去年SU7上市時,智界就用過類似策略;今年4月,阿維塔已推出“憑友商不可退訂單補5000元”活動。如今YU7的超長交付周期,不過是給了這場戰爭一個完美的引爆點。
面對友商圍獵和用戶焦慮,雷軍在7月1日甩出應對:7月6日至7日,鎖單用戶(非準現車)可限時改配,成功后重新排產并更新交付時間。
這一舉措被視為緩解產能壓力的關鍵——既讓用戶按需調整配置,也能通過訂單重組優化生產節奏。
但產能瓶頸仍是硬骨頭。小米一期、二期工廠合計30萬產能,對比ModelY上海工廠95萬年產能(月均7.9萬輛),差距明顯。
供應鏈人士測算,YU7首月交付或達3萬,但要穩定在月銷2.5萬以上已屬不易。花旗銀行曾預測,若無產能限制,YU7成熟月銷可達6-8萬,但現實是,首批用戶的提車焦慮正在發酵。
YU7的火爆,本質是對25-35萬純電SUV市場的一次重構。它直接對標ModelY,訂單量上,YU7首日28.9萬已遠超ModelY月均2-5萬新增訂單,但交付量短期難超越——ModelY交付周期僅2-4周,YU7的13個月等待期,給了特斯拉緩沖空間。
對國產競品而言,沖擊更直接。樂道L60、極氪7X、智己LS6、智界R7、阿維塔07、嵐圖知音等“六大門派”,因價格、定位重疊,首當其沖。智界R7已緊急推出限時補貼2萬,綜合補貼達5.4萬;即將上市的小鵬G7,被預測可能將預售價23.58萬下調至21萬以應對。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行業反思。傳統車企意識到,高端化不能只靠參數,“技術+情緒共鳴+生態價值”才是新密碼;新勢力則在重新評估產能規劃與用戶預期管理。正如一位從業者所言:“過去幾天,所有車企都在研究YU7——它不止是一款車,更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市場真正的需求與行業的脆弱。”
小米YU7的故事,像極了當年小米1沖擊智能手機市場——帶著破壞規則的沖勁而來。但這場狂歡能否持續,最終取決于小米能否跨過交付這座山,將訂單熱度轉化為長久的品牌信任。車市的變局,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