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廣西貴港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引發知知的關注,處罰對象為當地一家縣骨科醫院,罰款1.3萬元。
金額雖不是很高,但原因卻著實令人意外。
處罰內容指出,該醫院存在以下不符合規定的情形:
1.康復醫學與急診醫學專業:未配備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康復醫學專業醫師和急診醫學專業醫師,違反了《骨科醫院基本標準(試行)》中關于二級骨科醫院各臨床科室須配備至少1名副高職稱相關專業醫師的要求。
2.眼科專業:未配備具有主治以上職稱的眼科專業醫師,違反了《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中關于二級綜合醫院各專業科室須配備至少1名主治醫師以上職稱醫師的要求。
貴港衛健委曾于2025年2月20日向該院下達《衛生監督意見書》,責令其限期整改。然而,截至2025年5月15日復查,該醫院仍未能完成人員補缺,構成“限期改正而逾期不改”。
依據相關規定,衛健委最終決定責令該醫院立即改正違法行為,并處以警告及罰款人民幣13000元的行政處罰。
康復醫學人才有多稀缺?
這份處罰單令人意外的點在于:“副高以上”而“非副高及以上”,不知是理解失誤還是真的要求必須是正高級康復專業醫師?
一字之差含義差之千里,倘若真是如此要求,那康復科的天可就塌了!
康復醫學在我國發展相對滯后,專業人才儲備不足是普遍現狀。據了解,目前國內光是具備副高以上職稱的康復專業醫師都數量稀少,正高級更是鳳毛麟角。
許多醫院的康復科醫師實際上是由其他臨床科室(尤其是中醫科)轉崗而來,并非科班出身的康復醫學專業人才。要求一家縣級專科醫院配備副高以上職稱的康復醫學專業醫師,在當前條件下確實存在現實困難。
專業資質要求明確化!
然而,衛健委的處罰也并非無的放矢,其背后反映出政策層面對專業資質要求的日益嚴格,這與近年的醫改政策風向或許也有所關聯。
知知之前曾報道過:據三明市的一位治療師在網上透露,現代康復醫囑需由具備康復理療背景的碩士學歷醫師開具,而中醫醫師僅能開具針灸、推拿等中醫類項目醫囑。
隨著“三明醫改”模式的推廣,要求康復科配備具有專業背景的康復醫師,似乎也是大勢所趨。
康復治療師的連鎖反應
此外,若臨床醫師與康復醫師需嚴格區分執業范圍,那么康復治療師的職業定位是否也應隨之調整呢?
隨著中醫康復科的快速發展,康復治療師的工作內容也有變化,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以外,還需兼顧中醫類治療項目。
這一變化既帶來了好處也帶來了壞處。好處在于,治療師能夠接觸到更多病種和治療方式,從而豐富自己的從業經驗;壞處則在于,中醫康復的核心手段如針灸和推拿,治療師往往無法直接操作,稍有不慎便可能觸及法律紅線。
要是嚴格要求之后,或許康復治療師的職業職責,也將會發生變化。
結語
這場發生在桂東南小城的執法案例,猶如投入醫療改革深水區的一枚石子。它既暴露出基層醫療資源配置的深層矛盾,也預示著行業規范化進程中的必然陣痛。
未來,隨著政策對執業資質要求的日益嚴格,康復醫師甚至是治療師的職業內涵、職責邊界乃至職業發展路徑,都可能面臨重新定義。
· 歡迎點贊、在看、分享到朋友圈 ·
編輯丨云自閑
靈感來源:康知了
本文系“康知了”綜合整理創作稿件
未經24小時,禁止轉載!
—上圖為廣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