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官網) 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是澳大利亞流通硬幣的獨家供應商。在它落成之前,澳大利亞儲備銀行一直委托西澳大利亞州珀斯、維多利亞州墨爾本以及悉尼的英國皇家造幣廠分支機構鑄造本國貨幣。這些分廠雖隸屬英國,卻最終成為了澳大利亞造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菲利普親王為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開幕儀式剪彩(圖片來源: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 20世紀50年代末,當澳大利亞政府意識到貨幣十進制化的必要性后,于1959年組建了十進制貨幣委員會,開啟了澳大利亞貨幣史上劃時代的十進制改革——以全新的澳大利亞鎊取代沿用多年的英國貨幣單位(英鎊、先令與便士)。隨著這項改革的深入,建設一座具有世界頂尖水準的現代化造幣廠的計劃也被提上了國家議程。歷史的轉折點定格在1965年2月22日,當菲利普親王為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剪彩的那一刻,澳大利亞貨幣史隨即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它的誕生不僅是貨幣技術現代化的標志,更是澳大利亞經濟主權確立的關鍵節點。
(圖片來源: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官網) 自成立以來,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對澳大利亞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貨幣供應方面,它承擔起為澳洲本土、部分太平洋南部國家及國際客戶鑄造硬幣和獎(章)牌的重任。穩定且充足的貨幣供應,為澳大利亞經濟的順暢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代理首席執行官Emily Martin與澳大利亞第一臺包裝硬幣機器人‘Roxie’ 此外,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也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推動鑄造技術的創新與升級。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貨幣生產需求以及更高的質量要求,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持續投入研發,從設備更新到工藝改良,從材料選用到質量檢測,每一個環節都力求精益求精。這些技術創新不僅提升了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自身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還帶動了其相關產業,如金屬加工、機械制造、防偽技術等行業的技術進步,為澳大利亞制造業的整體發展注入了活力,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
(圖片來源: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 同時,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還憑借其獨特的歷史意義與價值,成為吸引國內外游客的重要文化旅游景點。游客們在這里能夠深入了解澳大利亞的貨幣歷史及鑄造工藝,親身感受澳洲在造幣方面的演變進程。大量游客的到來也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經濟增長,成為澳大利亞經濟多元化發展中的一抹亮色。
(圖片來源: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 值此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建廠六十周年之際,澳大利亞發行了一套紀念幣以示紀念。該套紀念幣采用統一的設計圖案,正面圖案鐫刻國王查爾斯三世側面肖像,并環繞“查爾斯三世”銘文、國名、面額及發行年份。背面圖案由設計師亞當·鮑爾創作,旨在致敬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六十載的傳承。亞當表示:“隱藏在圖案中的敘事,是在向每一枚紀念幣背后所蘊含的技藝與精準度致敬。”
圖案核心重點突出的“60”“1965-2025”及“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字樣,是對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六十載鑄就澳大利亞貨幣歷史文化的禮贊。背景中,8個圓形硬幣坯餅分別雕鑄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8個不同的高光時刻:其中,右側自動化機械臂扮演著協助搬運與處理硬幣的角色;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外觀以幾何線條勾勒出恢弘氣魄,現代主義建筑美學與工業力量感渾然天成,致敬了建筑師理查德·尤爾的設計。幣面右下側,收藏家專注把玩硬幣的手部特寫與左側幣面設計師(代表著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全體員工)的握筆狀態被瞬間定格;其上方的金條則象征著澳大利亞皇家造幣廠的外展服務,并將其鑄造經驗一并帶向澳大利亞各地。此外,硬幣模具與空白幣坯也被包含其中,遙相呼應。整套紀念幣猶如一部微縮的鑄幣史詩,將工業美學、人文情懷與貨幣文化熔鑄于小小方寸之間。
其中,金幣成色為99.99%,重量為1/10盎司,直徑為17.53毫米,面額為10澳元,發行量為2025枚。
銀幣成色為99.9%,重量為11.66克,直徑為25毫米,面額為1澳元,發行量為5000枚。
4枚鋁青銅幣的組合套裝重量均為9克,直徑均為25毫米,面額均為1澳元且為不限量發行。
聲明:本文轉載自"中國金幣網"官網,編譯:古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