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火絲,風很大。
——今天的編輯 余飛
這是一個高開低走但happy ending的故事——
辦公室@普卡 的重慶親戚有一天來成都旅游,誤打誤撞鉆進了一個集市,隨手買了一盒雞米花,從此之后就念念不忘。
尤其是回到重慶之后,還忍不住向她打聽,“叫什么,五一節擺不擺”,言外之意就是愿意為了一盒雞米花,再來一次。
@普卡 順藤摸瓜,找到了市集名單,扒出了雞米花的名字:
因為親戚的念想,點燃了@普卡 的火焰,一心想去感受一口。
于是她呼朋喚友,打了兩臺車去攻打,一路上都在宣講親戚的故事,打開每一個人的期待,感覺在車上都聞到了香味。
但結果就是,沒開。
差不多一個月之后,原班人馬重新出發,吹響號角,為了鹵肉飯雞米花,專門在去之前打了電話確認,老板說在營業。
好消息:在營業;
壞消息:沒菜了;
準確一點講是換了菜單,而我們是第一批趕上換菜單的人,這到底是獎勵還是懲罰,外面的雨很大,如萍今夜回不了家。
六個人,直接霸占了整個房間,看菜單,每個人都在唉聲嘆氣。
老板像做錯了事一樣,小心翼翼把菜單遞過來,“對,因為夏天換了新菜”,沒人接話,“試一下嘛,不會讓你們失望”。
這一句話出來,基本上才讓活人微死的狀態恢復,“點嘛”。
瞄了一眼菜單,雞火絲是主打歌,其余就是特色涼菜,確實很夏天,既然如此仗著人多,不如全部都點一遍,大型測評。
@普卡 不甘心,舉起手機給老板看,“那這一個黃瓜有嗎”。
老板苦笑,“等十一月才有”,可能是礙于壓力過大,老板連夜把店名里的鹵肉飯三個字劃掉,換上了模棱兩可的后綴。
整個店鋪,即興但溫馨,天花板用木塊搭建了一個屋頂,靠墻的一邊感覺是一人食的座位,咖啡機上掛著手工的物件。
老板在里面埋頭苦干,外面的人脫離監視,像第一次去朋友家里做客,東摸一下西耍一下,每個板凳都要去坐一下。
墻上的電視機播放著《長安的荔枝》,里面的爐子在沸騰。
設計有巧思不做作,氛圍舒服,自助從桌子上端來杯子倒水,發現上面寫著喜字,一下就把精致的麗人拉回到了吃席。
一群人正在隔壁點咖啡,被遠方一碗雞火絲召回,“快回來吃了”。
雞火絲上桌,裝在黑色的雙耳陶瓷鍋里,聚氣鎖鮮,看起來清爽干凈,筷子一撥開,蛋絲、火腿、雞絲,都被鮮湯激活。
湯色奶白清新,油氣不重,重點是不咸,沒有任何的科技感。
火腿咸鮮,高湯濃郁,確實很嗨,餌絲的糯感讓人一口接一口無法停止,額頭冒出一層薄汗,需要一口涼菜來降溫。
涼拌餌絲是另一種風格,小番茄、大番茄、洋蔥、檸檬裹在一起上桌,有一種張燈結彩的感覺,感覺飄來了一陣涼氣。
@白嬋 評價,看起來復雜,“卻有一種爽利統一的味覺”。
@土豆兒 說酸辣好吃,“如果能多一點魷魚、蝦,有點海鮮味更好”。
不像面條的包容,會吸收所有的湯汁和油氣,餌絲就是獨立且自由,味道好像融進去了,又好像沒有,出現又離開。
如果要說唯一的缺點,就是量有點少,健身人士幾筷子就嗦完了。
三款涼菜各有千秋,本來以為都是一個味道,但完全不一樣。
基調都是傣式的味型,但沒有刻板化,而是在因地制宜,根據每一款食材的特質做調整,查缺補漏,尋找一種平衡。
涼拌雞腿肉是撕得很碎,里面混入了黃瓜、胡蘿卜絲、番茄,整個味道就很東南亞,加上貴州的靈魂糊辣椒,怪誕美學。
這個蘸水好吃到感覺是雞腿肉高攀了,如果換成牛肉應該門當戶對。
涼拌芥末蝦一開始猶豫了一下,但后來廚房里出來一聲,“給你們用點椰漿”,以為是一個實驗品,結果就是藝術品。
僅此一盤的蝦,端上來,每個人都被限制,“只準吃兩個哈”。
涼拌蝦是開過背的,袒胸露背地浸泡在清爽的椰漿與輕描淡寫的芥末之中,有滋味但不會厚重,一點鮮甜的辣涌上口腔。
一目了然的很簡單的配方,不曉得為啥出來就是好吃,好juice。
一向都是吃酸辣口的蝦,這一次的清甜,居然有點反差,調味拿捏合適,不多不少,拉長了鮮美的長度,然后芥末當頭一棒。
愛屋及烏的@土豆兒 甚至覺得盤子都好看,打開識圖正在購買。
涼拌雞蛋有一種舂的感覺,光是底料都占據了半個盤子,面上壓著一些冰塊,看起來就很爽,吃起來自然是冰鎮的酸辣。
主角雞蛋被煎過之后被冷凍起來,切成小塊,經歷過冰火之后,降低了蛋的腥味,反而是裹上了醬汁的味道,有點意思。
雞蛋的味覺像蛋餅,但不會很干,冰鎮柔和了酸辣,要快速吃。
整體的調味都不重,少油少鹽,做減法之余,保持著一個平衡,食材的選擇簡單,主要是以優質的蛋白為主,很健康。
最重要的就是涼快,脫下鹵肉飯的外衣,穿上涼拌菜的背心。
老板從廚房里鉆出來,抬個板凳坐在角落,“我想聽你們的意見”,都挺好的,“但是”,然后一群人就七嘴八舌起來。
意見就是量少、種類少,倒逼老板繼續上新菜,督促她多開門。
雖然沒有吃到鹵肉飯,但嘗新很成功,每個人都心滿意足,往事隨風,躲在小屋里八卦、聽雨,拖延回去上班的時間。
結果老板開麥——
“你們在哪里上班”,
“太古里”,
“那也不遠啊,我開車送你們吧”,
然后六個人齊刷刷把頭望向停在門口的車,以為是一輛大巴車,結果老板說送兩趟,然后全部人哄堂大笑,笑點很低。
老板很隨和、幽默、不拘小節,風里雨里等你,還要把你送回去。
問老板為什么叫35,“是不是35歲就要退休”,老板表示是隨便編了一個號碼,“隔壁有一家41,那我就是35”。
街坊鄰居,沒有趙錢孫李,只有阿拉伯數字,很松弛的一條小街。
今日編輯 | 余飛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彭主任
收獲一張亂拍
@Fion
光自來
@李溜達隨手撇了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