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防員冒著生命危險撲救山火時,子彈卻從背后射來——這不是好萊塢災難片的橋段,而是6月29日發生在美國愛達荷州科達倫市的真實悲劇。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竟然是一起事先謀劃的誘殺行動,目標就是這些無辜的消防員。
愛達荷州位于美國西北部,科達倫是一座擁有5.5萬名居民的城市,靠近華盛頓州邊境。坎菲爾德山是一個健行和騎單車區,該處樹木繁茂,灌木叢生,步道縱橫交錯。
當天下午1:21,該地警方接到了火災報警電話,消防員們馬上前往火災地點撲救。然而,就在40分鐘后,槍聲響起,兩名消防員應聲倒地。槍手就躲在該地的密林之中,使用大威力步槍射出了罪惡的子彈。
愛達荷州消防官員隨后表示,這場火災并非意外,而是人為縱火,目的是誘導第一批趕到現場的應急人員,這是一次有預謀的襲擊。
事件發生之后,現場立即被封鎖,當地應急管理部門已要求居民就地避難,并避開登山口及周邊道路。警方趕到現場,美國聯邦調查局也已參與調查。
執法人員遭到了槍手的繼續伏擊,交火持續了數小時。后來,特警在山區內找到了一名男性死者,其身旁有武器。據推測,此人可能就是兇手。
庫特奈醫療中心證實,三名消防員被緊急送醫,其中兩人抵達時已無生命體征,第三名傷者仍在搶救。
槍戰結束之后,山中灌木叢的大火仍在燃燒。應急部門被迫宣布:“所有滅火資源暫時撤離,火線可能持續數日。”
大家都知道,消防員的工作危險性大,在任何國家都是受人尊重的職業。那么,兇手為什么要故意縱火、誘殺消防員呢?
在美國,發生任何事都不奇怪,因為,這已經不是美國人第一次誘殺消防員!
2008年7月21日,密蘇里州梅普爾伍德消防局接報一輛停靠在住宅前的卡車起火。消防車趕至現場后,埋伏在屋內的嫌煩突然向一名消防員開槍,造成消防員當場死亡,兩名趕來的警察受傷。隨后嫌犯開槍自殺。
2012年12月24日,紐約州韋伯斯特鎮居民斯彭格勒故意縱火焚燒自宅,引誘消防員到場后,向消防車和人員掃射,造成兩名消防員死亡,兩名重傷。嫌犯在和警察對峙一小時后自殺。
毫無疑問,這些人的目的就是報復社會,并且選擇了對消防員下手。而這不過是美國的“持槍自由”所造成的必然悲劇而已。
特朗普開啟2.0任期之后,得益于特朗普對“持槍權”的大力支持,美國的槍擊案數量正在蹭蹭往上漲。
2025年2月7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命令司法部審查并撤銷拜登政府期間所有涉及槍支的行政規章。白宮同日宣布解散“槍支暴力預防辦公室”,并下令恢復ATF槍支許可審核寬松標準,取消對槍支商的嚴格執法政策。
在特朗普的支持下,美國的槍支產業受到鼓勵,控槍團體處于防守地位,NRA等槍支利益集團則獲得前所未有的政策認同與話語權。
2025年上半年,美國發生了大量槍擊案,其中大規模槍擊事件就有246起,導致多人傷亡。
其中,影響最大的一起莫過于6月14日發生在明尼蘇達州的兩起針對民主黨州議員的槍擊事件。這一事件造成民主黨州眾議員梅麗莎?霍特曼與其丈夫不幸身亡,民主黨州參議員約翰?霍夫曼與其妻子也身中數槍。
其他各種槍案更是奇奇怪怪:
2025年1月22日,田納西州一名17歲學生在高中食堂使用半自動步槍開火,導致一人死亡,兩人受傷。嫌犯在開火后居然還有時間自縊身亡。
2025年2月22日,一名嫌犯持半自動手槍進入賓夕法尼亞州一家醫院的ICU,劫持醫護人員并開火,造成一名警員死亡。
而這次針對消防員的屠殺,更是暴露了美國社會的更多深層問題,其中,應急體系脆弱、公共安全淪陷的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亟待解決的地步。
美國長期標榜其應急體系擁有“全球最成熟的資源調度與多部門聯動機制”,但本案卻無情撕破了這層遮羞布。
面對人為縱火加狙擊的高度復雜突發事件,應急體系不僅未能提前預警,反而被輕易誘入陷阱——這是程序失靈,更是結構性潰敗。
就拿這次事件為例,槍擊發生前整整40分鐘,火警已經爆出,卻沒有任何預警信號促使執法單位對地形復雜、平民混雜的山區進行武裝先遣偵察。結果,消防員在毫無戒備狀態下進入伏擊圈,成為“移動靶子”。
同時,現場火情未控,槍聲四起,但滅火資源只能全面撤離,山火蔓延無人應對,居民陷入“就地避難”的恐慌狀態。整個坎菲爾德山區完全失去緊急服務能力。
應急體系的本質,是對不可預見風險的系統性回應能力。而這次愛達荷州的悲劇說明:美國所謂的“聯邦+州+地方”多元應急架構,在面臨新型復合型暴力(例如縱火+伏擊)時,根本無法形成有效協同。
如果說應急體系崩塌揭示的是結構性的技術與管理漏洞,那么“公共安全的淪陷”則指向更廣泛的制度性失能和社會心理塌陷。
基礎公共安全的概念正在美國社會中被“武裝自由”所替代。槍手動輒攜AR-15伏擊平民、警察甚至醫護與消防,這并非孤例,而是常態化趨勢。美國的“公共空間”已不再安全,服務崗位成了高風險職業。
同時,在結構性暴力環境中,國家無法維護基本公共秩序。火還在燒、人還在中彈,但政府的回應卻只能是“暫停救援”“就地避難”,意味著對社會的核心功能——控制與保護——已失去操作能力。這種“治理真空”正是公共安全淪陷的根本體現。
美國曾以“人民免于恐懼的自由”自居,但今天的現實是:人們無法免于無差別槍殺、公共服務者無法免于槍林彈雨、政府無法兌現“安全”的承諾。公共空間不再屬于所有人,而被少數攜槍者控制。
對此,我們不禁要問:一個連救火英雄都無法保障生命安全的國家,還能自詡“自由世界領袖”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