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江蘇省海洋學會海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成立暨學術交流會在河海大學召開。河海大學校長助理宋翔洲教授、江蘇省海洋學會理事長齊義泉教授及領域內知名專家代表20余人出席會議,會議由河海大學海洋學院唐佑民教授主持。
會議伊始,唐佑民教授致歡迎辭。他介紹了與會專家領導和河海大學海洋學院的基本情況,并著重指出,在當前國家海洋戰略布局下,海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發展已成為科研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專委會的成立將有效整合省內優勢資源,推動海洋科研范式創新,為江蘇海洋強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唐佑民教授也匯報了專委會籌備工作。
會上,齊義泉理事長正式宣讀《關于同意籌備成立江蘇省海洋學會海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的批復》,并公布首屆委員會名單:主任委員由唐佑民教授擔任,張榮華教授、羅京佳教授、封國林教授、袁慧玲教授擔任副主任委員,李熠副教授擔任秘書長。
河海大學校長助理宋翔洲教授對專委會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他強調,當前江蘇省海洋人工智能研究存在數據共享不足、技術融合不深、應用場景受限等問題,專委會的成立恰逢其時。未來應重點整合省內科研院所和企業資源,充分發揮平臺紐帶作用,通過深化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海洋數值預報中的創新應用,為海洋環境安全保障和防災減災提供技術支撐。
齊義泉理事長總結致辭。他代表海洋學會對參會專家致謝,并再次強調,專委會的成立將匯聚全省海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優質資源,搭建起學術交流、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希望委員會以推動海洋領域智能化發展為目標,積極開展學術研究、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工作,為江蘇省海洋事業的蓬勃發展注入新動力,為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貢獻江蘇智慧和力量。
在隨后舉辦的高端學術論壇上,五場專題報告精彩呈現: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張榮華教授系統闡述了《物理驅動與數據驅動相融合的海氣耦合模式研發及其對ENSO的模擬》;南京大學袁慧玲教授深入剖析了《MeteorIR:多模態大語言模型在氣象圖識別與視覺推理能力中的局限性》;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連濤研究員分享了《數值模型與深度學習融合的ENSO預測模型》最新研究成果;南京氣象科技創新研究院李昕研究員重點介紹了《基于數值模式與人工智能的江蘇百米分鐘級預報研發》的創新實踐;河海大學王強教授則圍繞《黑潮智能預報與可預報性》展開了深入探討。論壇吸引了河海大學海洋學院、港航學院等院系師生的積極參與。研討環節,與會代表圍繞"物理機制與數據驅動的平衡策略"、"氣象大模型可解釋性提升路徑"等關鍵科學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有力促進了海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交叉創新的學術交流。
信息來源:江蘇省海洋學會。
轉載請注明信息來源及海洋知圈編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