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可以說是中國人一生中最關鍵的考試。
作為學生命運轉折點,高考不僅牽動著萬千家長和老師的心弦,更是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在北京,說到“高考高地”,則不能不提到“六小強”——海淀高考成績最好的6所學校。但最近幾年,在傳統的“六小強”之外,海淀的高考卻出現了“6+1”的新格局。
所謂“6+1”,并不是指第七所小強誕生。與前面6所名校不同,這個“1”代表著一個教育的新勢力——復讀。
為什么越來越多高分段考生為了沖擊985甚至清華北大,而放棄當年入學機會去復讀?原因很簡單,從就業端傳來的信息顯示,更好的學歷背景,尤其是第一學歷的學校是否更有名,在很多時候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就業。
復讀是否會引發教育不公平?從簡單角度而言,似乎的確是帶來了更多的競爭。但放長遠來看,復讀卻會讓更多家長在幼升小、小升初階段對于擇校的焦慮得以緩解,反而能更能夠更加平心靜氣地對教育做出新的思考。
01
亮眼的高考復讀成績
660分,比上一年提升80分,位次提升一萬多名。這是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的陳同學,在精華學校取得的成績。
精華學校是北京一家著名的復讀學校。這所學校每年的招生人數,高達1300人。這個龐大的數字里,相當比例的學生,都是已經考上大學的“高分考生”。
這些高分考生,對自己的高考成績并不滿意,他們還希望能考上更好的學校。像剛才所舉的陳同學這樣的例子,在精華學校并不罕見。僅去年,精華學校就有260多名學子高考成績達六百分以上,七十余位學生被“985”大學錄取。甚至還有多個超出690分的優異成績的考生,最終考入清華大學。剛剛發布的2025年北京高考成績中,精華學校成績再次讓人眼前一亮。最高分691分,近20人超去年清北線,學生的上臺階率達到98.1%。
一年前面對不理想的高考成績還茫然無措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復讀后,迎來了新的蛻變。
02
復讀背后的教育邏輯
為什么復讀成為越來越多考生和家庭的“計劃B”?
在縣城、農村等教育資源緊缺的地區,高考幾乎是唯一能打破命運壁壘的通道,對這些地方的學生而言,復讀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但北京的情況卻不同。
北京作為教育資源富集之地,常被外界誤認為 "高考天堂"。但數據背后的真相,卻折射出這座城市里千萬家庭的焦慮與汗水。
很多人以為北京孩子上985很容易,但實際上,“托底211”北工大的分數線都是很多北京孩子難以跨越的高分。
2024年北京高考報名人數6.72萬,985高校最終只錄取了3604人,這意味著每100 名考生中僅有 5 人能叩開頂尖學府的大門。若將目標鎖定清北,競爭更是白熱化 —— 兩校在北京合計招生597人,意味著全市前0.88%的考生才有機會圓夢。這一比例雖高于多數省份,但絕對難度依然令人咋舌。
2025年的高考錄取雖然還沒有開始,但各項數字卻讓人更加緊張:北京高考報名人數已從2022年的5.4萬攀升至2025年的7.89萬,比去年甚至增加了1萬多人。雖然今年本科招生計劃凈增超過8800人,但985院校僅增加了161個名額!錄取比例不增反降,讓這場升學競賽正變得愈發激烈。
而與外地不同,北京家長群體中,從各省考來的學霸占據了相當比例。這些家長本身就畢業于985、211以上高校,他們希望他們的孩子“至少考到父母畢業的母?!?。這直接導致,北京考生中,“頭部考生”的競爭尤為激烈。
為何對名校有如此“執念”?這其實也是與當前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有關。
在招聘端,越來越少的崗位引來的是越來越多的應聘簡歷。今年,某家央企甚至以“收到百萬份簡歷”而洋洋自得,最終不得不向社會道歉——招聘方引以為傲的簡歷數量,是以廣大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為前提的。
招聘端的嚴峻形勢傳遞到高考端,那就是萬千家庭對于“上一所好大學”的更執著的追求。
作為京城最大、高分學生最扎堆的復讀學校,該校副校長、精粹班負責人吳京梅說,“我接觸到的‘精粹班’家長,很多都是科學院或者大學的教授,屬于‘高知’,他們對學校的辦學質量非常敏感?!?/p>
在精華學校的“精粹班”,入讀的都是當年高考位次在一萬名以內、甚至六千名、三千名之內的學生。這個班的最終培養目標,瞄準的是全員985、甚至沖擊清華和北大這樣的目標。
03
“隱藏軍團”引發教育格局變化
復讀學校帶來的深刻影響,是整個教育格局的變化。
以往,家長們探討的是“誰是海淀第七強”?也就是說,家長們希望通過對比,得知哪些學校是僅次于“六小強”的所在。
育英學校?、?五十七中?、?清華附實驗、人大附航天城?等幾所學校,都進入過家長提出的“第七強”候選校名單。
但與這些高中校不同,精華學校帶來的,卻是對高中格局顛覆性的變革。它不僅是取得了可以進入“七小強”的成績,更重要的是,它以“6+1”的形勢,宣告了高考新板塊的誕生。
這個“1”,是一種新勢力。
高考提分,顯示了“復讀生”這個新勢力的強大:2024年,精華學校有學生提分?80分?(達660分,位次提升1萬+),另有原名校學生高考達?695分?,印證其升學加工能力超越很多公立校。2025年,精華學校最高分691分,近20人超去年清北線,學生的上臺階率達到98.1%。
教育格局的變化,讓北京家長的焦慮,有了托底。
熟悉北京教育的家長可能了解,北京高考雖然整體錄取率排在全國前列,但由于家長中高學歷人群占比遠高于其他省份,導致家長的焦慮程度也遠遠高于其他省份。家長們在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階段就在持續焦慮,從而導致學區房、擇校甚至各種違規招生的出現。
但復讀學校的存在,讓在劇場效應中疲于應付的家庭,有了緩解焦慮的解藥。高考,不再是一考定終身。“能夠重頭再來”,讓很多家長可以長出一口氣。
“我們希望孩子們在精華的這一年是健康的,是快樂的,是能為未來奠基的。”精華學校校長廖中揚在52歲考取了北京大學哲學系全日制博士,他對于復讀生的成長有著更加深刻的思考。他最在意的不只是學生成績的提高,能讓學生在精神上得到“人格的完善”,才是他最終的追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