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樣一個“小時代”,轟轟烈烈的時代主題似乎已經愈發淡化,個體與時代的裹挾關系仍在,但已經不似“大時代”中那樣的深層綁定。
年輕人很少感受到肩負著“與之共興衰”的歷史使命,相比之下,私人生活的誘惑力十足,使人不自覺地回避、逃離公共領域。
《后浪》視頻截圖
其實,并沒有哪一顆靈魂享有絕對自由。每個個體的故事里,都無法避免地帶有時代風云的投影。
“前浪”們所有的努力,無非使讓一個時代能夠不斷肯定個體活著的尊嚴和價值。
或者也談不上“前浪”,他們更像群星,以獨特的人格,超越了身后的那個時代。
每當世界的光芒黯淡,他們總能挺身而出,大膽發聲,為喚醒你我內心渴望拼盡全力,為點滴的社會進步,為更好的未來注入一道光芒。
這些人的名字我們耳熟能詳:
新北大的締造者蔡元培,“最后一個浪漫派”沈從文,“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謎一樣的女人張愛玲,自由主義的求索者胡適,精神戰士魯迅,自稱“寫家”的老舍,“國漫“之父豐子愷,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武俠小說大師金庸……
他們的人生,都曾接觸到風云變幻的時代風暴,但是不管外部環境多么惡劣,在金錢和權力之外,還有第三種資源的存在,那就是知識資源。
這些在近現代思想、文藝、歷史、收藏界影響深遠的人物,用美與智慧照亮著一個時代的星空。
在中國,對于文化人或者說對于文人有一個比較傳統的評價標準,就是經世致用。
他們之中,自然有魯迅這樣的人,一生使用過140多個筆名,寫得一手“寸鐵殺人,一刀見血”的文章,坐在書齋里,隨時捕捉大小事件,用筆來戰斗,既飽含對時代的憤懣,也帶有鮮明的人道主義精神。
也有像錢鍾書和楊絳這樣的人,他們和傳統文人標準似乎相差甚遠。他們都不是追求理想世界的普羅米修斯。
面對不同時代的不同壓力,他們的態度是永遠保持自我特點,在壓力下保持人格風度。有時沉默有時曲折,但振臂一呼不會是他們的選擇。
兩年前,在三聯中讀推出的音頻精品課程《中國群星閃耀時——成為大師》中,我們講述了民國以來10位文史界大家的人生故事。
包括新文化運動的革新者蔡元培、胡適、梁漱溟,中國現代考古學之父李濟,翻譯家傅雷,收藏家張伯駒,學者錢鍾書,作家沈從文、蕭紅、張愛玲。
第一季一經推出,就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單單是錢鍾書這一章,就“聽哭了”很多人:
不過,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那個新思潮不斷涌現的時代里,大師成群而來,可謂滿天星斗,難以在一季中盡收。
許多聽眾聽后意猶未盡,比如第一季中提到的《我們仨》,作者是錢鐘書的夫人楊絳,這位著名民國才女又有哪些故事呢?
于是,經過一年多的籌劃,我們推出了續篇《中國群星閃耀時——時代沉浮中的12種人生》。
暢聽兩季,內容更豐富
早鳥特價:99元
在新的一季中,我們選取了12位人物。
在思想和文學領域,有魯迅、巴金、老舍、楊絳。在歷史考古領域,有陳寅恪與王世襄。在藝術領域,有齊白石、豐子愷和梅蘭芳。
為了更好的收聽效果,我們一共邀請了22位當代熒幕上的演員、老戲骨,分享他們與大師的“神交”故事,引領聽眾用“聲音紀錄片”的方式走近大師 。
這些文史巨匠是幫助我們理解20世紀中國藝術、歷史和社會的重要“引路人”。
我們對他們的作品與貢獻大多有所了解,但不為我們熟悉的是,當潮水退去時,在私人的小歷史里,他們同樣是妻子、是父親、是兒女、是師長,也是學生。
這門課程基于《三聯生活周刊》80多位記者輾轉世界各地實地考證與采訪的素材,把這些我們似乎早已熟悉,但又并不真正了解的文史巨匠還原成“人”本身,看到他們真實的人生,是如何在大環境的驅使與個人際遇的機緣中定格的。
即便在當下,他們的故事也并未喪失意義。不論外界如何,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做一個獨立的人,保持個性,拒絕成為烏合之眾,不為消費主義左右,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
這無關年齡,關乎智識和勇氣。
課程亮點
01
多重領域,涵蓋整個時代精神
人物涉及思想、藝術、文學、歷史與收藏多個領域,鋪開近現代以來中國文化史與思想史的天空。撕去“標簽”,帶你重新結識作為“人”的他們,走近這些大時代下“具體”的生命。
02
專業團隊歷時15年打磨
《三聯生活周刊》歷時15年,出動80多位記者進行獨家采訪,深入調研上百萬字史料,輾轉海內外10余座城市,奔波20余萬公里,積累15萬字第一手資料,展現22位知識分子的真實人生。
03
一線明星聯袂獻聲領讀
邀請22位與這些人物有過“神交”的一線演員、老戲骨擔任領讀人,帶你走進20位文史巨匠的生命歷程,獻上16000+分鐘的精神大餐。
▲ 第一季明星領讀團
▲ 第二季明星領讀團
課程大綱
第一季課程大綱
第二季課程大綱
第二季課程大綱
<< 滑動查看兩季課程大綱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