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有句諺語:“孩子學(xué)壞,在根上。”
一個孩子變壞了,不能僅僅批評孩子,還要對孩子的父母,進行教導(dǎo)。
一個壞孩子徹底變好,要么是父母痛改前非的結(jié)果,要么是孩子脫離了原生家庭的控制。
可見,從“根上”解決問題,有多么重要。
民國時的紅人李叔同,被大家稱為“一輩子活成了兩世的人”。
他順利切換人生的軌跡,靠的就是“斷根”,是嚴格自律的體現(xiàn)。
01
李叔同,祖籍在浙江,出生在天津。
父親李世珍很大年紀,才有李叔同,算是老來得子,因此格外地疼愛,舍得花錢。
在優(yōu)厚的經(jīng)濟條件下,李叔同也努力讀書,卻顯露出了紈绔子弟的樣子。
小時候,他讀佛經(jīng),和兄弟學(xué)僧人的模樣,用被套、床罩做袈裟,把炕頭當佛堂。鬧得很厲害,父親也不制止。
他也會去青樓,戲劇院等地,和名妓楊翠喜要好,還一起唱唱跳跳。
李叔同和楊翠喜,門不當戶不對。一個是官家、富家兒子,一個是賣唱人。因此,他們的愛情,注定得不到祝福。
不過李叔同不死心,離開天津,到上海定居后,還念念不忘,寫了很多的信,表達思念。
信中說:“癡魂銷一捻,愿化穿花蝶;簾外隔花蔭,朝朝香夢沾。”
母親為了斷了李叔同的念想,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安排李叔同和俞蓉結(jié)婚。
另一邊,楊翠喜也嫁給了富商王益孫。李叔同才不得不放手。
作家張愛玲說:“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人這一生,愛情這件事,如果放手了,也不放心;分別了,也不分心,那就會困住自己一輩子。甚至有人,無法取舍,終究導(dǎo)致自己無法順利踏入婚姻,更無法經(jīng)營婚姻。
對于功名利祿,李叔同也追求了不少。
他家在上海有錢莊,可以任由支取。他就拿著錢,和許幻園、袁希濂、蔡小香、張小樓四人,打造了“城南草堂”,以寫詩文為樂趣。
為了進一步發(fā)展,他還去日本留學(xué)。期間還認識了一個日本女子,如知己一般。
歸國后,他成為了教師。在音樂、美術(shù)、戲劇、篆刻等,都很有造詣。
對于兄弟姐妹的關(guān)系,他也是耿耿于懷的。
母親過世的時候,因為身份的妾,按照規(guī)矩,出殯不能走正門。這讓李叔同很難受,和家人爭吵起來。
爭執(zhí)之下,母親的靈柩也從正門過了,但是哥哥讓李叔同帶著一筆錢離開。意思很明顯,就是分家,各自安好。
感情、地位、利益、名氣等,讓李叔同一次次受困。
人生多少事,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02
一晃就到了三十九歲,李叔同決定出家。
在外人看來,這太不可思議了。只有學(xué)生豐子愷最懂他:“像弘一法師那樣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來,十分少有。”
李叔同出家之前,把珍藏的印章,給了豐子愷。
豐子愷很詫異。李叔同淡淡地說:“這些于我,已是負累。”
可見,對于財物,他是徹底斷根了。
在李叔同剛剛出家的那一段時間,妻子尋來,一定要說個“為什么”。
他只是委托別人,轉(zhuǎn)告了一句:“當作我患虎疫死,不必再念。”
日本的愛人尋來,他見了最后一面,說:“請叫我弘一。”
也有家書,常常郵寄到寺院里。李叔同一概不打開,只是在信封上寫下:“該人已他往,書信原封退回。”
寺院里的人不解,問他為何這樣做,起碼應(yīng)該看一下內(nèi)容吧。
李叔同說:“作為出家人,拆開家書,看到家里有喜事,就會開心;看到不好的事,就會掛懷,還是退了,一了百了......”
很明顯,對于人情世故,他是斷根了。
做了禪師的李叔同,受邀去青島講學(xué)。市長沈鴻烈多番請他吃飯,他也拒絕了。
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昨日曾將今日期,短榻危坐靜思維......”
是的,不在求功名的人,何必和有功名的人同坐呢?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走走看看,挺好的。
最難的,是李叔同對于心態(tài)的轉(zhuǎn)變,可謂是斷了一切的煩惱之根。
正如《生活的藝術(shù)》書里描述的:“咸也好,淡也好,樣樣都好。能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歡愉的心情關(guān)照出人生的本來面目,這種自在的心性,宛如一輪皓月,大師的內(nèi)心是何等空靈的境界啊!”
03
斷根,對于普通人來說,也是很有意義的。
很多人,吃飯的時候,想著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夢。睡覺的時候,想著明天吃什么,回憶晚飯吃了什么。生活中的事情,是彼此交雜的,一樣都不愉快。
學(xué)會及時切斷“剛才的煩惱”,一個人睡覺是睡覺,吃飯是吃飯,幸福感油然而生。
斷根,是一種頂級的自律,要做到,也不是特別難。
記住李叔同的一句話:“一音入耳來,萬事離心去。”
當下有音樂傳來,你馬上就忘了過去發(fā)生的一切,去享受音樂,時光的頻道就切換了。
這個世界,什么都在變,你跟著世界一起變,做什么就是什么,失去什么就不要什么,得到什么就享受什么。
一直活在當下,不透支明天的煩惱,不延續(xù)昨天的煩惱。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