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內容
膳食多糖在消化道中的歸宿及其健康效應的系統解析
膳食多糖因具有多種生物活性而被廣泛用作功能性食品。膳食多糖的結構復雜性導致其在人體消化道中的代謝過程具有多樣性,系統研究膳食多糖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吸收、代謝等對于解析其對宿主的健康效應機制、指導科學使用膳食多糖具有重要意義。團隊深入探討了多糖在口腔、胃、小腸及大腸等消化部位的消化吸收特性,重點聚焦其與腸道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及其機制。研究發現,多糖在上消化道(口腔、胃、小腸)中主要通過物理調節作用、化學吸附作用或直接與宿主細胞互作發揮健康效應;多糖抵達大腸后能夠被腸道菌群選擇性降解,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單糖、寡糖等活性代謝物不僅參與微生物的能量代謝網絡,還能通過調節優勢菌群的定植、促進菌群間的電子傳遞和代謝物交換等機制,有效調節腸道微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發揮其健康效應。本報告以乳菇多糖為例,系統介紹了乳菇多糖在消化道中的代謝過程及其發揮抗肝癌效應的多重機制,為乳菇多糖的精準營養干預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專家介紹
任佳麗 教授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院長
任佳麗,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樹人學者高端人才特聘教授;林產可食資源安全與加工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湖南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入選國家百千萬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湖南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湖南省托舉人才工程中青年學者等。長期從事食品安全與營養,林產可食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 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 項,省部級重大專項、農業農村部風險評估專項等20余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60多篇,授權國際、國內發明專利9 項;《Food Chemistry》《Carbohydrate Polymers》等多個重要學術期刊評審專家,獲湖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 項(排名第1),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多項獎項。
實習編輯:楊瑞蕾;責編:張睿梅
為了幫助食品及生物學科科技人員掌握英文科技論文的撰寫技巧、提高SCI期刊收錄的命中率,綜合提升我國食品及生物學科科技人員的高質量科技論文寫作能力。《食品科學》編輯部擬定于2025年8月7-8日在 中國 湖南 長沙 舉辦“第12屆食品與生物學科高水平SCI論文撰寫與投稿技巧研修班”,為期兩天。
長按或微信掃碼了解詳情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關于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和“健康中國2030”國家戰略,全面加強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快農產品加工與儲運產業發展,實現食品產業在生產方式、技術創新、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全面升級。由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湖南研究院承辦,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國際谷物科技協會(ICC)、湖南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洞庭實驗室、湖南省農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研究所、中國食品雜志社、中國工程院Engineering編輯部、湖南大學、湖南農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湘潭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科學院協辦的“2025年中國工程院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快農產品加工與儲運產業發展暨第十二屆食品科學國際年會”,將于2025年8月8-10日在中國 湖南 長沙召開。
長按或微信掃碼進行注冊
為進一步促進動物源食品科學理論的完善與創新,加速科研成果向實際生產力的轉化,助力產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由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中國食品雜志社將與江西農業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共同舉辦的“2025年動物源食品科學與人類健康國際研討會”,將于2025年10月25-26日在中國 江西 南昌召開。
長按或微信掃碼進行注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