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24年版)》(簡稱“健康素養66條”),啟動“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讓每個人真正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2025年6月是第2個
全民健康素養宣傳月
快來一起
學知識,提素養!
第49條
冬季取暖注意通風,謹防一氧化碳中毒。
青少年時期是行為生活方式養成的關鍵時期,學校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變化,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詢和幫助; 家長要了解青少年身心發育特點,正確引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青少年處于兒童向成人過渡的階段,生理和心理發生著巨大變化。體格生長迅速,內臟器官功能逐步完善,第二性征更加明顯,男孩出現遺精、女孩出現月經,到青春期晚期已具備生殖功能。處于過渡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渴望獨立,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性意識覺醒和發展,但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需要關注和正確引導。
青少年應該培養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要有充足睡眠,保證精力充沛;保持平衡膳食,加強戶外活動,預防超重和肥胖;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看書、看電視和電子屏、玩電子游戲,保護視力,預防近視,避免網絡成癮;遠離煙草和酒精,拒絕毒品。
預防近視,近距離用眼要記住三個“20”,即近距離讀寫或視屏20分鐘,要看6米以上(20英尺)遠距離目標至少20秒。讀寫姿勢注意三個“1”,即前胸與桌子距離1拳,眼睛與書本距離1尺,握筆手指與筆尖距離1寸。每天進行2小時及以上自然陽光下的戶外活動,上下午做眼保健操各1次。每年進行眼健康視力篩查。視力下降或視覺異常時,應及時就醫。
青少年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容易出現一些心理行為問題,嚴重者會發展為心理疾病。青少年要學會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對待困難。出現心理問題,要及時向親人、朋友、老師尋求幫助,也可向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機構尋求幫助。合理、安全使用網絡,提高對互聯網信息的辨別力,抵制網絡成癮。
青少年要掌握正確的生殖與性健康知識,了解青春期第二性征的發育,客觀理智地認識自我和他人,樹立正確戀愛觀,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和不安全性行為。拒絕性騷擾、性誘惑和性暴力。不安全性行為是指在性交過程中接觸到對方的陰道分泌物、精液等體液并可能發生體液交換的行為,不安全性行為會增加感染艾滋病、性病、乙肝等傳染病的風險。
第50條
主動接受婚前和孕前保健,適齡生育,孕期遵醫囑規范接受產前檢查和妊娠風險篩查評估,住院分娩
到正規醫療機構接受婚前、孕前咨詢和醫學檢查,可以幫助準備結婚或懷孕的男女雙方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發現可能影響婚育的有關疾病和健康問題,接受針對性的評估和指導,提高婚姻質量和促進安全孕育。
提倡適齡生育,科學備孕,保持適宜生育間隔。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為24~29歲,男性最佳生育年齡為25~35歲。女性生育年齡≤18歲或≥35歲均屬于高危妊娠。高危妊娠會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胚胎停育、流產、胎兒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兩次妊娠之間間隔太短或太長都不利于母嬰健康,推薦生育間隔為 2~5年。
孕婦應定期接受孕期檢查,盡早建立《母子健康手冊》,接受妊娠風險篩查評估,整個孕期至少接受5次孕期檢查。首次孕期檢查最晚不應超過懷孕12周,有異常情況者應適當增加檢查次數。定期產前檢查能夠動態監測胎兒發育情況,及時發現妊娠并發癥或合并癥。
孕婦要到有助產技術服務資格的醫療保健機構住院分娩,提倡自然分娩。高危孕婦應提前住院待產,最大限度地保障母嬰安全。
第51條
孩子出生后應盡早開始母乳喂養,滿6個月時合理添加輔食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嬰兒所需的幾乎全部營養素以及免疫活性物質,有助于嬰兒生長發育,降低感染性疾病和成年后慢性病的發病風險。母乳喂養不僅能增進母子間的情感,促進嬰兒神經和心理健康,還能促進母親產后體重恢復,降低母親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為了母乳喂養成功,孩子出生后1小時內就應開始哺乳。純母乳喂養可滿足6個月內嬰兒所需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6月齡內應純母乳喂養,不需要添加任何輔食和液體。母乳喂養可以持續至2歲或 2歲以上。
嬰兒滿6月齡起,在繼續母乳喂養的同時,必須添加輔食。添加輔食的原則是由一種到多種,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軟到硬,由細到粗。首先從富含鐵的肉泥、肝泥,強化鐵的谷粉開始,逐漸增加食物種類,達到食物多樣化,1歲內適時引入各種食物。開始添加的輔食形態應為泥糊狀,逐步過渡到半固體或固體食物。輔食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輔食頻次和進食量。提倡回應式喂養,鼓勵但不強迫進食。
第52條
青少年要培養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每天應堅持戶外運動2小時以上,應較好掌握1項以上的運動技能,預防近視、超重與肥胖,避免網絡成癮和過早性行為
青少年時期是行為生活方式養成的關鍵時期,學校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變化,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詢和幫助; 家長要了解青少年身心發育特點,正確引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青少年處于兒童向成人過渡的階段,生理和心理發生著巨大變化。體格生長迅速,內臟器官功能逐步完善,第二性征更加明顯,男孩出現遺精、女孩出現月經,到青春期晚期已具備生殖功能。處于過渡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渴望獨立,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性意識覺醒和發展,但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需要關注和正確引導。
青少年應該培養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要有充足睡眠,保證精力充沛;保持平衡膳食,加強戶外活動,預防超重和肥胖;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看書、看電視和電子屏、玩電子游戲,保護視力,預防近視,避免網絡成癮;遠離煙草和酒精,拒絕毒品。
預防近視,近距離用眼要記住三個“20”,即近距離讀寫或視屏20分鐘,要看6米以上(20英尺)遠距離目標至少20秒。讀寫姿勢注意三個“1”,即前胸與桌子距離1拳,眼睛與書本距離1尺,握筆手指與筆尖距離1寸。每天進行2小時及以上自然陽光下的戶外活動,上下午做眼保健操各1次。每年進行眼健康視力篩查。視力下降或視覺異常時,應及時就醫。
青少年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容易出現一些心理行為問題,嚴重者會發展為心理疾病。青少年要學會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對待困難。出現心理問題,要及時向親人、朋友、老師尋求幫助,也可向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機構尋求幫助。合理、安全使用網絡,提高對互聯網信息的辨別力,抵制網絡成癮。
青少年要掌握正確的生殖與性健康知識,了解青春期第二性征的發育,客觀理智地認識自我和他人,樹立正確戀愛觀,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和不安全性行為。拒絕性騷擾、性誘惑和性暴力。不安全性行為是指在性交過程中接觸到對方的陰道分泌物、精液等體液并可能發生體液交換的行為,不安全性行為會增加感染艾滋病、性病、乙肝等傳染病的風險。
第53條
關注健康信息,能夠正確獲取、理解、甄別、應用健康信息。
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關注和學習健康知識。遇到健康問題時,能夠積極主動地利用現有資源獲取想要了解的信息。優先選擇從政府、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衛生健康專業機構、官方媒體等正規途徑獲取健康信息。對于各種途徑傳播的健康信息能夠判斷其科學性和權威性,不輕信、不盲從。
能夠正確理解健康信息,并對健康信息的科學性進行評估,能夠將健康信息自覺應用于日常生活,維護和促進自身及家人健康。
第54條
會閱讀食品標簽,合理選擇預包裝食品。
食品標簽是書寫、印制或附加在食品外包裝上的標牌及其他說明物。食品標簽上標有配料(表)、凈含量、適用人群和食用方法、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營養成分功能聲稱等表現食品營養特征的信息。
配料(表)是了解食品的主要原料、鑒別食品組成的最重要途徑,按照“用料量遞減”原則,依序列出食品原料、輔料等名稱及含量。
營養成分表是標示食品中能量和營養成分的名稱、含量及其占營養素參考值(NRV)百分比的規范性表格,說明每100g(或每100ml)食品提供的能量以及蛋白質、脂肪、飽和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鈉等營養成分的含量值及其占營養素參考值(NRV)的百分比。其中能量及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四種核心營養素是強制標示的內容。
營養聲稱是對食物營養特性的描述和聲明,包括含量聲稱和比較聲稱。如果食品中某營養素達到了一定限制性條件,預包裝食品作出某營養素來源或含有、高或富含、低含量、無或不含的含量聲稱,如高鈣、低脂、無糖等;或者與同類食品相比的優勢特點,比如增加了膳食纖維,或減少了鹽用量等。
購買預包裝食品時,通過閱讀食品標簽和營養成分表,了解各種食物原料組成、能量和核心營養成分及含量水平,選擇健康食品,慎選高鹽、高油、高糖食品。
來源:泰安衛生健康委網站
投稿地址:fcjsx04@163.com
編輯審核: 肥城市衛生健康宣教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