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1日,中國共產黨建黨104周年。《知識就是力量》雜志帶大家回顧雜志“紅動我心”專欄中那些為國家科技進步和民族復興默默奉獻的黨員科學家(排名不分先后)。他們用畢生心血詮釋了“科學報國”的初心,以紅色信仰點亮了科技強國的夢想。
以身許國的擔當
這些科學家將個人命運與國家需要緊密相連,用生命詮釋共產黨員的忠誠與擔當。
深海鑄劍:打造“地下長城”
黃旭華,中國核潛艇之父,隱姓埋名30年,帶領團隊用算盤和計算尺完成核潛艇關鍵數據計算。他說:"我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近日,黃旭華院士骨灰在家鄉汕尾安葬,墓碑后面的石碑上,深深鐫刻著黃旭華院士畢生的信念:“此生屬于祖國,此生屬于核潛艇,此生無怨無悔”。
"兩彈一星"元勛:以身許國的擔當
鄧稼先隱姓埋名28年,帶領團隊在荒漠中完成原子彈、氫彈研制。臨終前仍牽掛:"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郭永懷為保護熱核導彈實驗數據,在飛機失事瞬間與警衛員緊緊相擁,用生命守護國家機密。在他犧牲22天后,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成功;錢學森奠定了中國航天事業基石。他說:"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科技為民:把成果獻給人民
顧方舟為攻克小兒麻痹癥,以身試藥,甚至讓不滿周歲的兒子參與試驗,最終研發出"糖丸疫苗",守護億萬兒童健康;朱有勇扎根云南貧困縣,讓科研成果惠及千萬農戶,被親切稱為"農民院士"。他說:"農民在前,院士在后";李振聲20年鉆研小麥遠緣雜交,培育出抗病高產的"小偃6號",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
探索未知:敢為人先的勇氣
華羅庚初中畢業卻成為數學巨匠,腿部殘疾卻踏遍祖國大地推廣數學方法,用數學服務國民經濟;吳新智挑戰國際主流理論,提出中國古人類"連續進化附帶雜交"學說,讓中國聲音響徹世界考古學界。
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這些黨員科學家身上閃耀著共同的精神特質:"此生屬于祖國"的堅定家國情懷;"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崇高奉獻精神;敢于挑戰權威、勇攀科學高峰的創新膽識。
科技工作者始終是復興路上的先鋒隊。今天,我們致敬這些黨員科學家,更要傳承他們的精神: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需求,以創新突破助力民族崛起。在新時代的科技賽道上接力奔跑!
《知識就是力量》將持續講述科學家的紅色故事,讓我們一起學史愛黨、知史愛國!更多內容請翻閱《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責任編輯|趙青云
運營編輯|趙青云
質量審核 | 王維嘉 李元龍
知識就是力量
現訂購2025年
定價360元
把一整年的知識抱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