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30節心理課》是曾老師首個大眾心理課程,我買了,下面是我的感受:
作為28歲的單身女青年,目前的關注重點是“親密關系”,也就是《曾奇峰30節心理課》的第二章“你不知道的——關系真相”,今天我們也主要來談談課程中親密關系的內容。
通常,我們認識生活來自三個部分:
1 你父母的生活經歷和世界觀
2 你朋友的生活經歷和世界觀
3 自媒體和主流媒體的宣傳和催眠
在婚戀這件事上……
我父母覺得:
30歲之前搞定人生大事,生小孩是女人一生的幸福,結婚是每個成年人的KPI。
我閨蜜覺得:
要找個更愛自己的男人,要找個賺得多又愿意給你花錢的男人,有房有車是最實際的愛情宣言。
媒體覺得:
女人值得更好的,遠離渣男,小心PUA,女人要獨立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為何結婚后女人又要工作又要帶娃,離婚的女人怎么那么贊。
我自己覺得:
他們的“覺得”依然讓我不懂男人,不懂愛情,不懂婚姻,我反而更迷茫了。愛情與婚姻真的如他們說的那么斬釘截鐵沒有變化嗎?
我不但不懂男人,更不懂自己,甚至不懂人。 雖然KPI 已經啟動倒計時(30歲這關卡),但卻 并 不想結婚。
戀愛后更發現,小時候的偶像劇都是騙人的,所以很想給曾經看過得浪漫愛情,現在覺得腦殘劇的編劇寄刀片,他們創造了一些人間不會出現的“奇男子”——高富帥齊集一身,甚至擁有超能力,最夸張得還特別愛你,對你特別好,特別照顧你,非你不可。
洗腦方式是在鏡頭中給他們臉部大特寫,讓我們這些不經世事的小女孩,迷戀男子的美色,覺得愛情是這個樣子。
但實際上生活中沒有這樣的男人,更少有這樣的愛情,相信這個,不但讓我在生活中變得貪婪,還會看不見愛情,找不到男人。
而《曾奇峰30節心理課》中對于親密關系的觀點,讓正在面對婚戀的我有很多啟發。
原來,愛情和婚姻并不像他們說的那么簡單那么單薄,人是多面的也是多變的,曾經我看見的生活太表象了,生活的底層卻別有洞天,許多真相,和你理所當然的恰恰相反。
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書中那些在愛情與婚姻這件事上,擴大我自我意識范圍的觀點:
人是矛盾的,既需要關系又需要自由
曾老師說,人是善良又邪惡的,對父母是既愛又恨的,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一面,那就是把另一面排除在意識之外,所以潛意識常常和意識是相反的。
小孩因為無法處理這種矛盾,所以將人分成好人和壞人,健康的成年人能夠承受這種矛盾,所以看人的方式是既好又壞,對他人的態度是既愛又恨。
同樣,在親密關系中我們既需要自由,又需要親密。
婚姻其中一個定義就是:以喪失某種程度的自由為代價來獲得的穩定關系。
男人需要自由,女人需要親密
雖然,人在關系里既想要自由又想要親密。
不過,男人想要更多的自由,女人想要更多的親密,這源于兩性的古老的分工,男人外出打獵就會把關注投入家庭以外的事情上,女人留在家里就會關注其他家庭成員。
所以女人想呆在關系中,而男人有時候需要離開一會兒。
許多人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的伴侶相處。實際上可以和老婆的閨蜜學學,和老公的哥們學學。
如果想要維持好的親密關系,男人女人都需要向對方的性別踏出一步,把自己搞得中性一點。
“抱怨和撒嬌”女人的兩種控制
女人在親密關系中有兩種控制。一種是抱怨,傳遞的信息是:你不能也不愿意滿足我。另一種是撒嬌,傳遞的信息是:你能夠也愿意滿足我。
“回避和哄”男人的兩種逃跑
當男人在婚姻中感受到出問題時,通常會選擇回避,這種回避可以保護女人,也會激怒女人。還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就是哄。哄中有點假的部分,讓男人也從親密關系中出來了,但這樣做卻維持關系,又保護了自己。
非血緣關系血緣化
血緣關系無法終止,但親密關系卻可以終止,如果非將親密關系當成親人的關系,很可能會在親密關系中言行“亂來”,當亂來后破壞了親密關系,就會發現婚姻關系不是血緣關系。
從自我攻擊到攻擊伴侶
自卑的人進入親密關系可能有這樣的感覺,你竟然能看得上我這樣不好的人,你也一定不怎么樣。如果想減少對伴侶的貶低,就要嘗試增加自己的價值感。
隱性性行為
一個人格上性壓抑的人,會用很多表面上看不出來是性行為的事情滿足自己的性行為,性壓抑的人也可以是那些完全不缺性關系的人。比如那些頻繁爭吵甚至肢體沖突的夫妻,而在孩子面前爭吵就會更隱蔽。
真愛?
真愛將嬰兒對完美母親的需要融入到成年人對愛的需要中。很多人覺得開始時是真愛,后來不是了,其實開始時只看見了優點,后來自我意識擴大后看見了缺點。
人們一旦覺得是真愛時,就會觸發人性中想要“挑毛病”,當一個人說自己完美的時候,你就要挑出他不完美的地方,反過來一個人說自己一無是處,你也會和他說他的優點。
靈魂伴侶?
“靈魂”是一種超越世俗的詞匯,用在世俗的關系上本身就是一種矛盾。如果將這種宗教的詞匯,用在婚姻關系中,是提前為破壞婚姻關系做準備的。
因為當你有一個“靈魂伴侶的期待”的時候,你就會對眼前的人百般挑剔,許多親密關系就是被這樣破壞了。
除了親密關系,在《曾奇峰30節心理課》中,還有很多版塊:親子關系、探索個人的情緒、如何成為一個心理咨詢師、解密心理咨詢室、疫情下如何才能安心?
包羅萬象的心理分析適合很多人群:
如,正處于婚戀中想理解自己親密關系的人,或者在婆媳關系中壓力很大想找到突破口的人,以及想成為咨詢師正在思考如何系統學習不知其門的人,和想成為來訪者進入咨詢室,探索自己的情緒和生命歷史的人。
向你推薦《曾奇峰30節心理課》這套課程,愿你也可以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找到自己,看清生活。
以下是這套課程的課程表:
BREAK AWAY
01
02
0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