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福州市第一總醫院皮膚病防治院
接診了一位
特殊的小患者。
8歲女童圓圓(化名)
頭頂出現灰白色鱗屑斑片,
伴隨斷發和劇烈瘙癢,
面部、肩部還冒出環狀紅斑。
醫生發現,圓圓同時患上頭癬和體癬,而病因竟和家中的寵物貓有關。
家中小貓脫毛
孩子患上頭癬、體癬
在診室里,家長焦急地回憶,平日里,圓圓總愛抱著家中寵物貓玩耍,而這只貓近期正出現脫毛癥狀,患了 "貓癬"。
經過真菌培養與顯微鏡檢,檢驗科醫生從圓圓患處分離出犬小孢子菌。
真菌感染性疾病專病門診主任醫師陳柏叡解釋,這是一種常見于貓狗等寵物身上的皮膚癬菌,兒童皮膚屏障薄弱,更容易通過直接接觸被感染。
犬小孢子菌如同潛伏在寵物毛發中的 "隱形殺手":
生存能力強:可在動物皮毛、家具織物上存活數月;
傳播途徑廣:通過撫摸、擁抱甚至接觸寵物脫落毛發傳播;
兒童易中招:未成年人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感染風險更高。
目前,圓圓經過系統治療,癥狀已明顯好轉,但醫生強調仍需持續隨訪3個月,確保真菌徹底清除。
查、護、治
專家給出 "防感染三字訣"
臨床數據顯示,每年春夏季節因寵物接觸就診的兒童真菌感染病例中,犬小孢子菌感染占比超 60%。
"很多家長以為只有流浪動物才攜帶病菌,其實家養寵物若沒做好健康管理,同樣是潛在傳染源。" 陳柏叡說。
規范預防可有效降低寵物相關真菌感染風險:
查:定期給寵物做皮膚體檢
每周檢查寵物耳后、爪部等隱蔽部位;
發現脫毛、皮屑增多等異常及時送寵物醫院;
新領養寵物建議隔離觀察 2 周。
護:建立人與寵物的健康屏障
兒童與寵物玩耍后用肥皂洗手 20 秒以上;
避免讓寵物上床或舔舐人臉;
定期用稀釋碘伏擦拭寵物窩具。
治:出現癥狀立即科學干預
皮膚出現紅斑、脫屑等癥狀 72 小時內就醫;
確診后嚴格按醫囑足療程用藥(如口服伊曲康唑 + 外用二硫化硒洗劑等);
治療期間給寵物同步使用抗真菌藥浴。
醫生提醒,當寵物出現脫毛、抓撓等異常時,應第一時間排查皮膚疾病;家長需教育兒童保持適當接觸距離,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人與寵物的親密關系需要建立在健康基礎上,只有做好雙向防護,才能讓毛孩子真正成為家庭的快樂伙伴。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陳坤
通訊員:肖俊杰
編輯:兜兜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