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想有一個馬龍這樣的兒子?乖巧、低調、謙虛,還是乒乓球歷史第一人。龍媽這輩子可能做的最對的事情就是35歲辭去工作,給龍隊“陪讀”。
馬龍:從5歲拿起球拍起,冠軍就成了他的目標,而龍媽則全心守護他的夢想
里約奧運會馬龍奪冠后,龍隊在電視臺接受采訪時和父母進行了視頻連線。這也是他們一家三口正式出鏡在央視,也是唯一的一次。
龍媽長的很面善,打扮低調樸素,標準的賢妻良母,她也不多話,只是笑吟吟的看著視頻中意氣風發的兒子,此時無聲勝有聲,從馬龍5歲練球到28歲收獲超級全滿貫,除了驕傲,作為母親更多的是心疼兒子這一路走過來的艱辛。
考慮到馬龍性格內向,從馬龍去省隊開始,35的龍媽便辭職開始了對龍隊的陪伴。由于對于打球并不是內行,所以媽媽對龍隊的陪伴沒有精神上的療愈只是物質和生活上的照料。
馬龍:龍媽從他11歲就辭職去了省隊陪他,擔負著整個家庭的希望,他不敢輸
馬龍從小就是個心思很重的孩子,競技體育每天都要面對輸贏,這對好勝、敏感的馬龍來講是件痛苦的事情,而且,同樣一個動作每天都要反反復復的重復,在對冠軍的期待背后,馬龍也有著屬于他的失落,選擇了競技體育基本是沒有回頭路,你只有拼盡全力才不會泯然眾生。這么小的孩子每天都在枯燥的訓練,哪個媽媽會不心疼呢。所以,龍媽在龍隊11歲時便辭去工作專心照顧馬龍,一個冠軍不僅是一個人事,不是一家人甚至幾家人的托舉。
馬龍:13歲他帶著媽媽來到了北京
2001年,13歲的馬龍被北京先農壇體校的教練關安華選中,這一步是他職業生涯成就“歷史第一人”的最重要的一步,要知道,在這之前,他要被省隊退回。
從鞍山到北京真的很遠,龍媽和龍爸對這個孩子還是不太放心,龍媽又選擇做了“北漂”。其實,龍媽在北京的這段時光過的挺孤獨的,沒有親戚、沒有朋友,她生活的重心只有馬龍。
馬龍剛到北京隊的時候,因為他內向老實難免會受欺負,要給大隊員洗襪子,干各種零雜活,但是,這個孩子非常隱忍,明明受了氣他也不會向教練和家長告狀。每次媽媽問他,他都是一句“挺好的”,等到龍媽覺得龍隊適應北京了,便回到了鞍山。
馬龍:再懂事的孩子也會有叛逆期,馬龍也不例外
記得秦志戩曾經說過,可能是太早離開家的原因,馬龍和父母的溝通很少,有時,父母從鞍山來北京看他,他的話也不多,后來,秦志戩教導他要學會和父母溝通,他才漸漸有了和父母打電話的習慣。他在競技體育殘酷的競爭環境中已經學會了不去打開他的內心,他的失落、他的痛苦,父母不會懂。幸好,他在二十歲時便遇到了龍嫂照亮了他的世界。
龍隊身上有很多屬于中國傳統品德的完美,溫柔、低調、內斂而且堅韌,這和他的原生態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他無比珍惜并感恩所擁有的這一切,包括父母、岳父岳母和老婆孩子的付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