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國際新聞里炸開了一條大消息,源頭就在伊朗,伊朗有個威望極高的宗教大佬,98歲的阿亞圖拉納賽爾?馬卡雷姆?設拉齊,做出了一個能影響很多人的宗教決定。
阿亞圖拉·馬卡姆·希拉齊呼吁全球信徒對特朗普和 內塔尼亞胡進行執行,并宣稱他們是“上帝的敵人”
沒想到這次裁決點名的竟是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在伊斯蘭教法里他倆被判定為 “穆哈里布”,直接翻譯就是 “與真主為敵的家伙”。
按伊朗宗教法,犯這種事兒的人可能面臨死刑、剁手剁腳、釘十字架或者被趕走,刑罰都特別狠。
這個裁決可不是普通的表態,它相當于一份長期有效的宗教 “追殺令”,對全球穆斯林信眾都有約束力,號召大家對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采取行動。
這一裁決公布后,瞬間在國際社會掀起軒然大波,各方都在密切關注后續發展。
在美國佛羅里達,一向張揚的特朗普這陣子卻變得異常低調,他的出行隊伍不再是往日常見的4輛車,而是瞬間膨脹到12輛,全副武裝,安保人員神情緊張,連路線都一再更改。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中東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更是把自己包進了一套價值百萬美元的高端防彈衣里,據說這衣服不僅能擋子彈,還得定期更換制冷芯片,以免人在里面被熱死。
這不是哪國開戰了,也不是情報出了重大漏洞,而是一份來自伊朗、貼在德黑蘭街頭的“死亡通緝令”,震得兩人像驚弓之鳥。
發這份“通緝”的不是哪個政府部門,而是一位年近百歲的伊朗什葉派宗教大佬設拉齊,他簽發了一道宗教法令,名叫“法特瓦”,翻譯過來就是“宗教死刑判決書”。
這份法特瓦點名了兩人: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稱他們為“穆哈里卜”,在伊斯蘭教義中這是對真主宣戰者,是極罪,結局只有兩種:要么斬首,要么釘死。
更嚇人的是,這道命令不用靠軍隊去執行,也不需要政府批準,直接對全世界的什葉派信徒公開下達。
意思就是,任何一個信仰虔誠、心中有怒火的信徒,哪怕是在餐廳端盤子或是送外賣,只要有機會,都能被認為“行正義之事”。
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在伊朗以及什葉派世界,這樣的法特瓦是有執行歷史的,從刺殺作家薩爾曼·魯西迪,到襲擊美國目標,這種“圣命”曾多次化為真刀真槍。
如今這種古老而致命的判決被用在兩位世界級的前任與現任領導人頭上,意味著他們今后每一步都可能踩在地雷上。
無論是在白宮舊友的聚會上,還是在自家別墅曬太陽時,他們都必須時時戒備,因為敵人可能就在街角,目標明確,動手就是一念之間。
這不是一場傳統意義上的戰爭,而是被包裝在信仰外衣下的全球追殺令,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哪怕背后有國家、特勤、武裝力量支撐,也不敢掉以輕心。
因為對某些人來說,殺了他們不是犯罪,而是通往天堂的“正道”。
這場讓兩位政壇大佬如臨大敵的危機其實源頭非常“簡單”:一句嘴快話,一次沒關好的麥,先是特朗普在自家社交平臺上發瘋似地發言:“哈梅內伊算什么?不過是個穿長袍的政客,我隨時能擺平他。”
這話在美國聽起來可能只是典型的“特朗普風格”,但傳到伊朗卻是徹底引爆了宗教怒火,在西方世界,政治人物可以被拿來調侃,但哈梅內伊可不僅僅是伊朗的最高領袖,更是全球數千萬什葉派穆斯林心中的精神權威。
對虔誠信徒來說,哈梅內伊的地位類似“真主在人間的聲音”,你拿這種角色開玩笑就等于是往信仰上吐痰,在宗教語境里這不僅是不敬,而是赤裸裸的褻瀆,直接踩到了最不能碰的紅線。
而內塔尼亞胡的“翻車”就更典型了,他沒在公開場合說話,而是在以色列的一次高層閉門會議中,情緒激動地爆出一句:“該砍下那條毒蛇的頭!”
雖然這番話原本是內部發泄情緒,但以色列高層的會議內容被伊朗情報截獲了,隨后伊朗媒體迅速報道、推波助瀾,把這句話直接解讀為“謀殺宗教領袖的企圖”。
這不是簡單的外交口水仗,而是直接被寫入了“法特瓦”,也就是宗教層面的死亡裁決書,換句話說這不是“我們不爽你”,而是“你必須死”。
這兩句話一個明著羞辱、一個暗里喊殺,雙重挑釁,一下子把事情從政治矛盾升級成宗教沖突。
在什葉派的世界觀中,這已經不是兩國政府吵架,而是對“真主的代表”動手的血仇,必須清算,而最可怕的是,這種清算不靠軍隊,不講程序,而是靠一群看不到的“執行者”。
就像當年那個被法特瓦盯上的作家拉什迪,他因為寫了本“異端小說”,被伊朗宗教領袖下了死亡令,幾十年過去沒人記得他書里寫了啥,卻還是有人在紐約沖上去捅了他十幾刀。
施暴者甚至沒讀過那本書,只知道“干了這事就能上天堂”,這正是宗教清算的恐怖之處:它不像軍事打擊那樣有戰機起飛、導彈預警,而是隨時可能有人沖上來、毫無征兆。
所以如今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再怎么重兵護衛,也沒法擋住來自“看不見的信徒”的襲擊沖動,這種“沒有敵軍、只有信仰”的追殺,比導彈還難防。
真正讓人頭皮發麻的不只是那份“法特瓦”貼在伊朗街頭,而是它已經悄悄滲透進了西方社會的角落,不是軍隊調動、也不是外交戰火,而是一種無形的追殺意志,已經變成了某些人眼中的“人生使命”。
比如,德國警方最近抓了三名年輕人,沒發現他們有炸彈或槍械,但他們手機里存著的,是特朗普在佛州海湖莊園的地下通道結構圖,這種東西不是隨手下載能找到的。
而在芝加哥的圖書館監控畫面里,一名中東裔學生悄悄用激光筆標記了特朗普車隊每天的行進路線,顯然早有預謀。
更離譜的是,在巴黎一名修復教堂的工人被搜出工具箱時,竟然藏著一份印有“法特瓦”原文的副本,旁邊還夾著特朗普女兒婚禮的賓客名單。
這些人沒有統一的組織,也不見槍林彈雨,但行動的方向卻出奇一致,他們來自不同國家,說著不同語言,但他們都指向一個目標:完成“神圣任務”,而在伊朗本土這種追殺的“合理化”更是已經制度化。
在宗教學院里,“法特瓦”不再是政治話題,而是被印進了教材的內容,學生不只是要讀懂命令,更要學會怎么發音“斬首”和“釘死”,老師講得很認真,學生背得很熟。
在伊朗的圣城庫姆,當年簽署針對作家薩爾曼·拉什迪追殺令的那支金筆被供奉在博物館里,玻璃展柜旁邊已經預留好一個空位,寫著“設拉齊簽署特朗普裁決筆,待展”,這不是復仇而是一種集體儀式的期待。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連普通老百姓都卷入了這場“全民追殺”,印著特朗普頭像的飛鏢靶在德黑蘭市場賣得火熱,成了居家娛樂新品。
巴基斯坦的宗教用品店甚至熱賣“追殺令”宣傳冊,一本本寄往德國、法國、甚至美國,連伊朗的出租車電臺都在播放一首新編民謠,歌名就叫《獻給新目標》,歌詞里藏著暗號和嘲諷,聽眾心照不宣。
這場“去中心化的報復”已經不需要軍隊和槍炮,它藏在快遞盒里、留學生中、甚至一名花匠或園丁的身影后面。
總統任期會結束,但這種“天命任務”的追殺沒有終,一旦被定性為“穆哈里卜”,那你面對的不是一國敵意,而是信仰世界的宣判。
參考資料
中時新聞網——伊朗宗教領袖下令追殺特朗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