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年來,安徽省宿松縣公安局洲頭派出所全力投身楓橋式派出所創建工作,深度踐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新時代“楓橋經驗”,成績卓著,“創楓”工作如同春風化雨,催開了絢麗的“平安之花”。
自2021年2月被安徽省公安廳命名為全省 “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后,洲頭派出所碩果累累。連續三年,轄區內重大刑事案件、民轉刑案件以及溺水亡人事故實現“零發生”,矛盾糾紛化解率高達99%。尤為突出的是,轄區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連續四年保持案件、事故、矛盾糾紛“零記錄”,成為當地平安建設的標桿。
黨建領航,為產業發展撐起“平安傘”
隨著盛夏的腳步臨近,洲頭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內4000畝大棚葡萄迎來豐收在望的時節。自6月底起,洲頭派出所開啟“黨建 +”護航采摘模式,由支部黨員、江淮義警等組成宣防隊伍,每日穿梭于葡萄園間。他們悉心指導果農做好采摘、運輸、銷售等前期準備工作,全方位為產業發展筑牢平安防線。
老黨員葉長虹,有著20年黨齡,在派出所工作超30年,每年都積極投身護航工作。在忙碌的葡萄園里,總能看到他的身影。憑借豐富的經驗和耐心地講解,葉長虹贏得了果農們的信賴與敬重。他感慨地說:“我們守護的不僅是葡萄園的安全,更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希望。看到果農豐收的笑容,一切付出都值了。”
“黨建 +”模式并非局限于農業產業護航,而是全面融入疫情防控、抗洪搶險、護學、禁毒、社區警務、優化營商環境等公安各項工作中。在此模式推動下,派出所涌現出“全國優秀社區民警”“全省優秀基層民警”等眾多先進典型,充分彰顯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力量。
多元協同,巧解基層矛盾“千千結”
洲頭派出所秉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理念,依托屬地黨委、政府組建的綜治網格員隊伍,結合派出所社區警務與“六尺巷”調解工作室,通過“網格 + 警格”融合的方式,充分匯聚群眾力量與智慧。創新推出“一聽二借三勸四讓”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法,以“和為貴”理念化解矛盾。“一聽”,即耐心傾聽當事人訴求與意見,讓其傾訴委屈與不滿;“二借”,借助當事人親戚、朋友、鄰居等社會關系,共同參與調解;“三勸”,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勸雙方相互理解、包容;“四讓”,引導當事人適當讓步,達成和解協議。
為推動“網格+警格”深度融合,在鄉政府支持下,該所利用專項資金,對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網格員、人民調解員實施獎補機制。這一舉措吸引了更多人參與治安巡邏、護學崗、法治宣傳等工作,進一步織密群防群治工作體系,實現了社會治理從公安“單打獨斗”到全民“共治共享”的轉變。
“創楓”賦能,繪就地方發展“新畫卷”
良好的治安與營商環境,吸引了252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30家工業企業落戶洲頭鄉。這不僅帶動農民增收、改善農村生態,還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洲頭鄉連續三年獲評全國文明村鎮,這是對全鄉發展成果的高度認可。
洲頭鄉黨委書記汪勇表示,這一切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洲頭派出所全體民警輔警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不懈努力,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宗旨。
洲頭派出所所長桂光昭介紹,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旨在筑牢社會穩定根基、密切警民關系、創新基層治理模式。作為“公安一級派出所”,該所榮獲“全省優秀公安基層單位”“全省優秀執法單位”等32項榮譽,其“創楓”經驗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可借鑒范例,有力推動了地方平安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展望未來,洲頭派出所將持續深化“創楓”工作,不斷探索創新,為洲頭鄉的發展描繪更為壯美的畫卷。(孫春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