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伊沖突達成停火協議后,中東地區局勢并未迎來真正的平靜,新的地緣政治動態正在悄然展開。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最新動作以及以色列的后續計劃,再次吸引了國際社會的目光。
伊以持續12天的沖突突然停火,著實令人感到意外,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無論是伊朗,還是以色列都無法承受一場大規模的長期沖突,而美國也無意重新卷入戰爭的泥潭。按照以色列的說法,他們精準打擊了伊朗的核設施。德黑蘭則則宣稱成功阻止了以色列的侵略:美國則自詡為“和平的調停者”。但事實是,美國不僅出動B-2轟炸機打擊伊朗核設施,而且還威脅伊朗必須“投降”,實則扮演拉偏架者的角色,從而安撫以色列,并使用武力威懾伊朗,從而達到鞏固中東地區事務主動權的終極目標。
這次伊以沖突,暴露出了伊朗“外強中干”的底色。盡管其嘴炮打得響,甚至宣稱自己是“勝利者”,但這種“勝利”只是政治層面的表演,而非軍事上的成就。伊朗通過襲擊以色列的城市和美軍基地,只是強裝“反抗霸權”的硬漢形象,但伊朗卻付出了軍方的高級將領,核科學家等數十名精英被接連斬首的慘重代價,這背后暴露除伊朗整體軍事實力的脆弱性與戰略短視。例如,在以色列對伊朗的空襲中,伊朗的防空系統表現不佳,多個防空導彈陣地被摧毀,這表明伊朗在軍事層面存在明顯短板,無法有效應對外部威脅。
從戰略層面來說,伊朗在面對以色列和美國的干涉時,往往采取強硬立場,但實際效果有限。例如,以色列入侵加沙,打擊哈馬斯武裝,襲擊黎巴嫩真主黨,美國空襲胡塞武裝,伊拉克什葉派武裝,這些武裝將德黑蘭視為“抵抗之弧”的“帶頭大哥”,但面對美國和以色列的欺壓,霸凌,乃至軍事打擊,伊朗除了口頭聲援,并未給予任何實質性的協防,以至于伊朗在中東地區陷入極為被動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轟炸伊朗后,敘利亞倒向西方懷抱的傾向更加明顯。自巴沙爾政府垮臺后,敘利亞多次釋放改善對美關系的意愿,而特朗普也向該國伸出了橄欖枝。當地時間 6月30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解除對敘利亞的制裁。此前,美國財政部已發布涉及敘利亞當局、敘中央銀行和國有企業的往來許可,美國國務院也發布了為期180天的制裁豁免。特朗普在行政令中表示:“美國致力于支持一個穩定、統一、與鄰國和平共處的敘利亞。一個統一的敘利亞,不會為恐怖組織提供庇護,并確保其宗教和少數民族的安全,將有助于地區安全與繁榮。”
敘利亞外交部長阿薩德?哈桑?希巴尼表示,這項行政命令標志著敘利亞戰后恢復的 “歷史性轉折點”,“這消除了經濟復蘇的主要障礙,為期待已久的重建和發展打開了大門。”美國對敘利亞的制裁已持續長達 40 多年,特朗普此舉拋棄了美國數十年來對敘利亞實施的懲罰性政策,全面放開對該國的經濟和金融限制。特朗普解除對敘制裁,最主要的目的是進一步削弱伊朗及其領導的“抵抗軸心”,防止敘利亞再次成為伊朗代理人和反以中樞,并為以色列與敘利亞實現關系正常化鋪路。
在以伊停火后,以色列針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再次升級,其目的依然指向對加沙地帶的全面征服和占領。原本,敘利亞與伊朗關系極為密切,跟以色列則是長期敵對,甚至可以說是水火不容,因為后者長期侵占戈蘭高地,并在敘利亞內戰期間頻繁越境轟炸。如今,以色列又有了新計劃,準備與敘利亞握手言和。敘利亞消息人士透露,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可能在9月參加聯大會議,期間不排除與沙拉會晤的可能。未來數月,以色列可能與敘利亞簽署和平協議。敘利亞新政權倒向美西方國家,意味著伊朗為首的中東“抵抗之弧”,將面臨土崩瓦解的巨大風險。
特朗普解除對敘利亞制裁以及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無疑將使中東地區局勢變得更加復雜。美國解除制裁的舉動可能會推動敘利亞在地區事務中扮演新的角色,而以色列則有意改善與加強和敘利亞的關系,進一步擠壓伊朗的戰略活動與生存空間。未來,伊朗的日子將會更加艱難,因為對強權政治和武力訛詐選擇隱忍,只會換來得寸進尺和步步緊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