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印度亞洲國際通訊社6月29日報道,由于地區強降雨導致水位上漲,位于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雷阿西地區杰納布河上的薩拉爾大壩的閘門已打開。印巴5月10日達成?;饏f議,令地區局勢稍作喘息。然而西方媒體從印巴消息人士處得知,盡管兩國已達成?;饏f議,但關鍵的《印度河用水條約》依然處于停擺狀態,實際上“未成為?;鹫勁械囊徊糠帧?。《印度河用水條約》于1960年在世界銀行的牽頭下達成,談判時間長達9年,由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和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簽署。
薩拉爾大壩(資料圖)
在過去的兩個多月里,印巴之間的緊張關系幾乎被一把火點燃,4月22日的帕哈爾加姆鎮恐襲事件,成了這場沖突的導火索。
盡管大家對于幕后黑手是誰很清楚,是印度自身克什米爾移民政策催生的新興激進組織“克什米爾抵抗運動”,但莫迪政府依舊一口咬定是“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分子所為”。5月初印度方面啟動的“辛杜爾行動”,印度空軍在巴控克什米爾的空襲,不僅未能打擊到所謂的“恐怖分子”,反而在巴方的反擊中損失了多架戰機。這場軍事挫敗,讓莫迪政府顏面盡失,印度國內媒體雖高調炒作“取得決定性進展”,但實際戰果卻慘不忍睹。
印度官員假惺惺地表示,開閘泄洪是為了防止未來發生更嚴重的水患,同時告訴當地人近期不要靠近河流。實際上,印度開閘泄洪,一方面是自己的大壩此前一直在蓄水,快要憋炸了,沒辦法只有“一泄了之”。另一方面,印度故意玩陰招,報復下游的巴基斯坦。如果印度考慮到泄洪對下游產生的危害,應該提前通知巴基斯坦做好相應準備,而不是突然開閘泄洪,讓巴方措手不及,來不及防洪。
而莫迪政府的“斷水-泄洪”交替策略,無疑形成了“旱澇雙殺”,將重創巴基斯坦農業不說,還會打擊夏巴茲的執政地位,一旦巴基斯坦中計進行軍事報復,那么印度的目的就得逞了,可以找到一個開戰借口。當然,莫迪此舉還有其他三層用意,一是通過水權強化對印控克什米爾的實際控制,削弱巴基斯坦的主權聲索;二是配合之前的軍事行動,相當于領土爭端的延伸戰場;三是測試國際社會容忍底線,看看美國是否支持印度,再就是中國會如何應對。
莫迪(資料圖)
就在印巴沖突后不久,由中國企業參與建設的“莫赫曼德水電站”工程進入關鍵施工階段。這不僅僅是一座水電站,更是一道護國工程。它的存在意味著,巴基斯坦終于有能力在“水戰”中不再被動挨打,而是可以主動調度、預警、緩解風險。對于印度的“水武器”,這等于打上了一個天然免疫盾。這條路是誰幫鋪的?答案顯而易見:中國。不管是資金投入、工程技術、人員支持,都是中國企業全力支援。甚至連工程的選址與施工時機,都考慮到了印巴沖突的特殊背景。這種“未雨綢繆”,才是真正的戰略眼光。
6月26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在青島舉行。參會期間,巴基斯坦等多國防長參觀了中國海軍052D型導彈驅逐艦。會議間隙,巴基斯坦防長和記者透露,巴基斯坦還會和中國繼續在軍事裝備上合作。據了解,本屆國防部長會議是中方今年作為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主辦的重要活動之一,將進一步鞏固深化上合組織成員國軍事互信和務實合作,推動落實共建上合組織“五個共同家園”重要倡議,為維護世界與地區和平穩定、促進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莫赫曼德水電站(資料圖)
不管這次印巴是戰還是和,中方都幫巴鐵鋪好了路。印巴沖突結束后不久,中企幫巴鐵承建的莫赫曼德水電站項目攔河大壩正式啟動填筑施工,標志著這一巴鐵國家級旗艦工程進入關鍵施工階段和全面提速階段。該大壩一旦建成,印度再使用水資源武器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若印巴再次發生沖突,巴鐵應該也不會擔心印度的軍事威脅。巴防長阿西夫明確表示,將繼續購買中國武器裝備,有了中國的先進裝備以及作戰體系,印度膽敢嘗試軍事冒險,將再次吞下失敗的苦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