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目前已經進入了辯論階段,其最終結果將很快公布。對此,前政府效率部負責人馬斯克警告稱,如果這項瘋狂的支出法案通過,“美國黨”將在隔天成立。此外,馬斯克還威脅稱,他將支持那些謀求國會議員的新人,以取代投票支持該法案的“豬黨”議員,他強調,美國“需要一個能夠替代民主黨與共和黨聯手壟斷的選項,讓人民真正擁有發言權”。
大家知道,馬斯克是特朗普得以“二進宮”的最大功臣,是幫助特朗普勝選的“榜一大哥”,兩人關系曾一度非常親密,曾以非內閣成員的身份參加內閣會議,特朗普當時表示,“誰反對就出去”,可見懂王對其的“器重”。現在馬斯克已經退出特朗普政府,按理說這段“君臣情誼”應該還在,為何馬斯克要竭力反對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為此寧可破費“組新黨”、“捧新人”,取而代之?
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大而美”法案損害了馬斯克的切身利益。《商業內幕》曾指出,如果這一法案成為法律,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可能面臨重大風險,因為特朗普對拜登的“國補”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正好將特斯拉“排除在外”。摩根大通分析師布林克曼也指出,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再加上禁止特斯拉出售“零排放積分”來獲利,“將威脅到特斯拉2025年超過一半的利潤”。
另一方面,“大而美”法案不符合馬斯克的政治立場。馬斯克支持新能源、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特朗普取消綠色補貼,扶植傳統能源;馬斯克主張削減政府財政赤字,反對債務擴張;特朗普將債務上限提升5萬億;馬斯克支持全球供應鏈,支持人才流動;特朗普加關稅、控邊境、打擊留學生;馬斯克支持“全面基本收入”的經濟政策,特朗普卻大幅提高醫療補助和食品救助門檻,“劫貧濟富”。
因此,正是因為經濟利益和政治理想,遭到了特朗普的“重錘打擊”,所以馬斯克才會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我實在受不了了”,繼而“怒而噴之”,稱特朗普“大而美”法案“令人作嘔”,這次更是威脅要“組新黨,捧新人,取而代之”。那么,馬斯克真能成功組建“美國黨”,團結大部分“中間派”的美國選民嗎?他這么做,又會引起什么樣的后果?
首先,組黨容易,競選難。對于馬斯克來說,在美國組建新的政黨,理論上是比較容易的,只需要在短時間內收集大約50萬人簽名,以馬斯克的人力、財力、影響力以及當前美國民眾對政府的不滿,別說50萬簽名,500萬人簽名也能在24小時內搞定。但需要指出的是,美國選舉奉行的是“贏家通吃”原則,只有選票超過半數,才能贏得該州所有的選舉人票,而一個新黨能贏20%就不錯了,要過半,很難。
其次,馬斯克有錢、有人,只有一樣和大家一樣,那就是時間。馬斯克管理著多家跨國企業,時間非常緊張,他自己坦言,曾用5分鐘為單位來分割全天時間,清醒的18小時被劃分為216個“時間盒”,每周工作85到100個小時。很難想象,馬斯克組建美國黨,然后到處演講,拉人,拍照,然后許諾、吃飯,還要面對另外兩黨的“包夾”,馬斯克很可能擠不出多余的時間來“從政”,搞不好財務、黨務全搞砸。
最后,馬斯克若真打算挑戰美國兩黨制,有可能會有“生命危險”。馬斯克在執掌“政府效率部”的時候,一共解雇了4萬多人,曝光了五角大樓數萬億美元的浪費,已經嚴重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團和深層政府。他如果還要“組新黨,捧新人”,來取代美國兩黨,將成為兩黨的“眾矢之的”,被暗殺的可能性是比較高的,事實上,暗網上就有人懸賞3億美元比特幣,要馬斯克的人頭,而馬斯克也曾多次公開“留遺言”。
因此,甭管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能否通過,馬斯克組建“美國黨”的可能性都是比較低的,不是他沒錢,而是他“沒時間”,另外就是“太危險”,而且從馬斯克從政的這段時間看,他還真不是吃公家飯的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