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救護車上死亡停車吃飯耽誤半小時
2025 年 7 月 1 日晚,一則令人痛心的消息在網絡上引發廣泛關注。劉麗的家屬 @我會記住永遠的傷 發布微博,詳述了 2020 年劉麗在就醫轉院過程中不幸離世的悲劇,再度將 “黑救護車” 問題以及醫療安全隱患推至輿論風口浪尖。
回溯到 2020 年,32 歲的劉麗因風濕性右腿疼,為補充蛋白進入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接受治療。據家屬描述,入院之時,他們便反復、著重地告知醫護人員,患者對頭孢類抗生素過敏。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主治醫生在未征求家屬同意、未讓家屬簽字確認的情況下,擅自給劉麗使用了頭孢類藥物。用藥后不久,劉麗便出現了嚴重的過敏癥狀,陷入呼吸困難、頭痛欲裂、頻繁嘔吐、冷汗淋漓的痛苦境地。
黑救護車上死亡停車吃飯耽誤半小時
面對如此緊急的狀況,院方告知家屬,需將劉麗轉院至北京協和醫院進行救治。為了給女兒一線生機,家屬趕忙聯系救護車。此時,一輛車身涂裝著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標識的救護車出現在他們面前,家屬出于對醫院標識的信任,未做過多懷疑,便以 10000 元的價格,委托該車將劉麗送往北京。但他們萬萬沒想到,這看似正規的救護車,實則暗藏危機。
在轉院途中,一系列意外狀況接連發生,讓本就脆弱的生命愈發危在旦夕。家屬稱,救護車上的氧氣供應兩次出現不足,這對于急需氧氣維持呼吸的過敏患者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更令人氣憤的是,在轉運途中,救護車竟然在服務區停車吃飯,耽誤了整整半小時。在這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的關鍵時刻,每一分鐘都關乎生死,而這半小時的延誤,極有可能成為壓垮劉麗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終,劉麗沒能挺過這趟艱難的轉院之旅,在救護車上不幸離世。
黑救護車上死亡停車吃飯耽誤半小時
事后,家屬發現,這輛 “奪命” 救護車竟是一輛 “黑救護車”。經調查,該救護車所屬的吉林省仁康急救站有限公司,并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卻長期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內承接轉運業務。其車輛外觀噴涂著醫院標識,轉運協議書名頭也是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病人轉運中心轉運協議書”,這一系列誤導性操作,讓患者及家屬誤以為是醫院提供的正規轉運服務,從而放松警惕。
此事件并非個例。近年來,黑救護車亂象屢禁不止,這些車輛大多設備簡陋、人員資質存疑,打著正規急救的幌子,在患者最脆弱、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趁虛而入。他們不僅收取高額費用,更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在劉麗的悲劇中,黑救護車氧氣不足、停車吃飯耽誤救治時間,暴露出其運營的不專業與不負責。而醫院作為患者信賴的就醫場所,未能有效監管院內轉運業務,讓黑救護車肆意妄為,也難辭其咎。家屬反復強調過敏史,醫生卻依舊違規用藥,更是將患者推向危險邊緣。
黑救護車上死亡停車吃飯耽誤半小時
家屬自 2020 年事發后,便踏上了漫長而艱難的維權之路。他們將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和仁康急救站告上法庭,歷經多次司法鑒定申請,卻因劉麗遺體未行尸檢,導致死亡原因難以明確,多家鑒定機構拒絕受理。盡管困難重重,家屬始終未曾放棄。長春市朝陽區法院經審理認為,吉大一院對轉運車外觀標有自身標識一事明知卻放任,對院內轉運服務工作負有監督管理責任,酌定其承擔 10% 賠償責任;仁康急救站在自身無資質、不具備急救能力的情況下承接危重患者轉運業務,且轉運過程問題頻出,應承擔 60% 賠償責任。但即便法院判決下達,涉事的仁康急救站至今仍有 47 萬余元賠償款未支付,家屬的合法權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黑救護車上死亡停車吃飯耽誤半小時
此次家屬再度發聲,希望通過微博引起社會各界對黑救護車問題以及醫療安全監管漏洞的重視。他們呼吁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黑救護車,規范醫療轉運市場;同時,醫院也應強化內部管理,嚴格審查轉運合作方資質,杜絕此類悲劇再次發生。每一條生命都無比珍貴,在醫療救治的每一個環節,都容不得絲毫疏忽與懈怠。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為患者筑起一道堅實的生命安全防線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