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車輪碾過最后一道秦嶺彎道,青灰瓦檐與膠片海報突然撞入眼簾——這座藏在深山的老電影院博物館,竟把中國電影百年史揉進了留壩老街的煙火氣里。此刻,膠片齒輪咬合的咔嗒聲,正與秦嶺溪澗共鳴成一首流動的史詩。
留壩縣老電影博物館(現名留壩影劇院)于1980年成立,是漢中首家以電影文化為主題的國營博物館,其歷史可追溯至1954年。這座承載著幾代人光影記憶的文化地標,歷經兩次改建后于2018年完成全面升級,如今已成為集歷史展陳與現代觀影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空間。
博物館以「農村電影發展史」為敘事主線,通過豐富的實物展陳系統梳理了上世紀50~80年代留壩電影事業的演進歷程。
在這里,參觀者既能見證從無聲到有聲、黑白到彩色的技術革命,也能體驗從露天放映到室內座機的觀影方式變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館內完整呈現了電影放映光源的發展軌跡——從早期的碳精弧光座機到普及型氙燈光源,這些珍貴展品生動詮釋了中國基層電影放映技術的迭代過程。
推開展館木門的剎那,膠片齒輪的咬合聲裹著咖啡香撲面而來,才發現,博物館內竟還藏著一家咖啡館。咖啡館整體裝修延續著和展廳內相統一的原木風格,進入博物館前,不妨先讓咖啡的香氣喚醒感官,再踱入光影交織的藝術長廊,讓思緒在經典與靜謐中悠然漫游……
博物館被分為3層,它的立體展陳頗具匠心:一層老電影史料展示區,帶領觀眾穿越時光長廊;二層場景復原區,生動重現經典電影畫面;三層為老電影放映設備分展區和老電影體驗區。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從樓道到二三層走廊,兩側墻面精心布置著珍貴的老電影宣傳海報,像是一條流動的電影藝術畫廊。
沿著樓道兩側泛黃的海報長廊拾級而上,每一步都踩在電影技術的年輪上。
通過千余件展品——從泛黃的老照片、經典的老電影劇照到膠片放映設備、電影拷貝和宣傳品,博物館不僅記錄了留壩電影事業的成長軌跡,更以沉浸式的方式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電影文化的時代變遷。
逛完一圈,突然懂得,這座深山從未試圖留住時間,它只是把所有關于電影的、關于秦嶺的、關于時代的記憶,都保存在了這座秦嶺褶皺里的電影方舟,存進了膠片齒輪的齒縫里。
:秦嶺留壩電影博物館(周一閉館)
: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南新街1號
:免費參觀
圖片來源:銀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