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里,一提白洋淀,就會想到那可是一個不同凡響的所在,既有美麗的文化詩篇,又有勇敢的武裝斗爭場景。歲月的風雨滄桑和歷史文化的積淀,讓它成為了一個不同尋常、不可或缺的歷史符號,成為了我們今天渴望已久、不能不游的景點。雖然大家都有美好的思想準備,但當我們登上游船,舉目四望的時候,仍然讓我們如愿以嘗的大吃一驚。
我曾無數次去過行船頻臨的駱馬湖,也暢游過蓮荷盛開的微山湖;瘦西湖的五蓮橋讓人嘗心悅目,“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西湖更使人心動。而白洋淀卻既讓人怦然心動,更讓人心悅誠服。誠服它水域的浩浩蕩蕩,心悅它葦蒲的茫茫蒼蒼。游船劈波斬浪,七折八轉地穩穩向湖里開去,船頭犁出兩道水線,白生生的浪花鏈條,迅速向兩邊的葦蒲叢撲去,驚起一群群野鴨水鳥,只見它們撲愣愣展開雙翅,嘎嘎地飛向遠方。我猜想那飛起的地方,可能還有一窩窩鳥蛋或毛絨絨未岀飛的幼鳥吧,憑我兒時的經驗,是很有可能的。不過今天不用緊張,游船過后,已是風平浪靜,老鳥仍會回來照看它們的孩子的。
蘆蒲邊的幾枝荷花,雖未遮天蔽日的互聯成片,但也優雅綻放,獨立成畦、惹人注目,有人抱怨:這里的荷花為什么這么少呢?我竊想可能是粗獷擴張的葦蒲侵占了原屬蓮荷的領地,于是它便漸漸式微了。須知蘆葦蒲草是寶貴的經濟作物,編蓆織包造紙……哪一樣都是富民創業的好項目,作家孫犁曾大贊白洋淀蘆葦織席的多多好處……
突然,游船晃蕩起來,只見一艘游艇從旁邊飛馳而過,游艇上2位騎手一邊迅速閃過,同時哈哈大笑起來,他們也許就是想要的這個結果吧。我們不僅不惱,還巴不得再來一次呢!果然,又有游艇幾次迅速通過,大家紛紛舉起手機拍照留念呢。
熱情的吳敏不失時機,也舉起手機給大家拍照彔像,從船首至船尾一個人也不漏,甚至示意舉手招呼,以留下個人的印象,留下樂游白洋淀的記憶符號。
岸邊見有幾處失寵的旅游項目,知情人說,當時可紅火了,隨著水位的變化、人們觀念的更新和當地的特殊情況,項目漸漸荒廢了,但景點設施還在,可能不久還會恢復提高的吧,也未可知。
作為一個“老航道”,我在仔細觀察白洋淀的上下游的水流方向,終于看到了規范航道的航標設施,從它紅綠標的顏色來看,才逐漸弄清它的水流方向和航道位置。在寬大的湖泊水域設標與在窄淺的河道里設標不同,這里的要求更高,稍一疏忽,就會出問題的。
我們沿著紅綠航標的指引,順利抵達彼岸,參觀又一個動人心弦的雁翎隊博物館和武裝斗爭的實地演出。
名揚天下的雁翎隊是我黨領導下的又一支人民武裝,在白洋淀里,神出鬼沒,和沙家浜齊名,都會叫敵人聞風喪膽。在博物館里,陣列著各種圖片畫報實物、戰斗英雄,小兵張嘎及各種斗爭場景。更看到了哪里許多出名的大作家照片:徐光耀、李英儒、楊沫、孫犁、穆青、楊朔、周而復等文學大家;更在門前的簡陋的河浜水灣里,上演了一出出打鬼子、捉漢奸、斗頑寇的驚險場面,讓我們實景體驗,看到了他們頑強的斗爭精神。
演出結束后,又跟著導游跨過一座橋,要去看嗄子村呢。由于我跟不上隊伍,便坐在大門處的陰涼地等候。
那天下午的陽光特熱,汗流浹背。正口渴難耐“日高人渴漫思茶”之際,只見馬局在廣場北邊的茶灘上招手,原來在那里的樹陰下,他正坐在不高的涼凳上,幽哉游哉地品茶呢。他這一招呼,正合我意,立即起身前往。馬局又滿了一小盞,我也不客氣一飲而盡。那茶盞也太小了,酒盅似的。也許我是真的喝了,幾盞下去才緩過神來。我那時的用茶不叫品,也不叫飲,而是喝了。幾盞下去,才慢慢漸入佳境,品出蓮子茶有點苦澀,荷葉茶才算清香,稍帶甜意。另一茶灘前的樊秋芹同學買了一小手提便包呢,有耦粉和茶葉,也是荷葉茶,看來大家的味口是一致的,還是荷葉茶好。
樂善熱心的馬局並不滿足少數人的饑渴,他竟向茶販要來喇叭,招呼更遠處的一幫同伙來喝茶乘涼,人們陸續過來,一時圍滿了茶灘,“前客讓后客”。我知趣地起身離開。不多會去嗄子村的人們也回來了。各路人馬會師,又一同涌上碼頭,重新坐上游船,順原航道,再次闖進白洋淀,沿著湖里的紅綠色航標,向湖中心開去。向漫天美麗的夕陽余輝里開去……
滿湖的蘆蒲舉首送行,游船前的白浪中躍起的鰱鯉也歡欣舞蹈,天上的飛鳥更翱翔高歌,一幅美麗的夕陽晚照圖躍然紙上。忽然我想起王勃在《騰王閣序》中的名句:
晚霞與孤驁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別了,白洋淀;
白洋淀,別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