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重慶疾控發布7月健康風險提示:注意防范霍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登革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食源性疾病、暴雨洪澇災害和高溫中暑的發生。
暴雨洪澇災后這樣防病
據重慶市氣象局預計,7月全市有4次較明顯降雨天氣過程。進入夏季,降水強度增大,易引發洪澇等自然災害。洪澇災害發生后,由于環境污染、飲水飲食衛生狀況惡化、病媒生物孳生、人員流動及抵抗力下降等原因,腸道、蟲媒和自然疫源性傳染病等的發生風險增加。
防控措施:
1.注意環境衛生。洪災過后,應對淹沒過的室內外環境進行徹底清理,排除積水,清除污泥、垃圾雜物和淹死的動物尸體,對污染的環境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遷。
2.注意食品衛生。不食用被洪水浸泡過的食品,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開,被洪水浸泡過的餐飲具須清潔并消毒后使用;進食前要洗手。
3.注意飲水衛生。不喝生水,不用來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裝水器具要經常清洗和消毒,避免細菌滋生。
高溫中暑這樣預防
隨著7月高溫酷暑天氣的到來,中暑發病進入高峰期。中暑是指在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功能障礙的急性疾病。主要表現有頭痛、頭暈、心悸、體溫升高等癥狀,嚴重時出現惡心、嘔吐、痙攣、昏迷、意識喪失,甚至死亡。戶外作業人員、老年人、兒童、孕婦、體溫調節能力和適應能力差或者有基礎疾病者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
防控措施:
1.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食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B、維生素C的食物,注意補充鹽分和礦物質。
2.外出時宜穿寬松透氣性好的淺色衣服,并戴防護眼鏡和遮陽帽,隨身帶上必要的防暑藥物如藿香正氣水、清涼油、風油精等。
3. 戶外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高溫作業規程,根據氣溫預報,調整好作業時間,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
4. 一旦出現中暑,應及時將患者轉移到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平臥休息,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如果中暑癥狀比較嚴重,出現昏迷、高熱、惡心、嘔吐、脫水等癥狀,應立即轉送醫院救治。
上游新聞記者 石亨 實習生 李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