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訂單20萬,一小時訂單接近29萬,這是小米YU7的成績。如果這份數據是公正、有效的,只能說明兩件事兒:
1、人均法拉利不是假的,人人都很有錢。
2、奔馳、寶馬、奧迪等一票豪華品牌是廢物,在小米面前沒有作戰能力。
我們之前用理性的態度分析過小米YU7的產品力,相對客觀,YU7的尺寸、配置、體驗感,包括大空間帶來的家用屬性。
但一小時訂單接近29萬,用戶的質疑是非常高的,原因也非常多,比如說整個市場,有沒有這么大的消費能力?
數據上來看,今年5月20萬以上的“汽車”,銷量是38萬臺左右。
一臺車再強,也不能沖爆市場的承載力,本身這個市場就沒這么多人消費20萬以上的產品,訂單量馬上沖爆上限,很不可思議。
當然,小米的這個訂單,目前來看也只是訂單,不是真正的交付量。
也就是說,其玩的是一個情緒價值,或者說是一個營銷能力的體現,不能代表真正的用戶接受度、認可度。
小米YU7發布價格一天之后,媒體在閑魚上發現了大量的“YU7轉讓訂單”,價格在萬元、數萬元不等,而且轉讓訂單的數量非常多。
也就是說,小米YU7的訂單量存在注水行為,但是人為注水還是團隊注水,還不得而知。
有網友評價,前陣子“哄抬LABUBU物價”的黃牛們,這次集體將精力放在了小米YU7上,在有利可圖的基礎上,瘋狂在網上營造出小米YU7爆款的言論。
反不正當競爭法明確指出,從事非法經營貿易、中介服務,破壞等價有償、公平競爭的行為應該被查處,大量黃牛在還沒有提到車輛的情況下,通過提前搶到的定車名額,轉手出售高價,本身就已經觸犯了相關法律。
關于出售新能源車訂單的問題,此前我們也分析過,盡量不要購買這些訂單。
一個是,購買訂單雖然可以提前提車,但存在諸多限制條款,比如說有的車企規定的是不能轉讓,只是優先提車權,車主提到車之后,再過戶給你。
很多電車,過戶就會損失一些質保承諾,很可惜,整車質保、三電質保是高價值權益。
另一個,購買訂單提車相當于加價提車,本就是市場詬病的行為,加價提車更貴不說,也是慣黃牛和企業的臭毛病。
的確,小米YU7釋放出來了很強的產品力,但冷靜思考,其產品力還沒有到同級別唯一、同級別最強的地步。遮住小米YU7這個選項,市場中還有很多值得消費的車型,其必選價值本身就沒有那么強。
當然,說了這么多,退一步來說小米YU7的產品力,如果你優先搶到了提車權,可以在一個月左右提到車,25萬起的價格自然也不錯,一些地區還有地方置換補貼,還能繼續享受1萬多的政策優惠。
好看的設計、較長的續航、不錯的空間和配置,日常代步自然也沒有問題,畢竟從機械結構來看,小米YU7是繼小米SU7之后的第二臺車,整體機械素養和品質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還是那句話,產品好是一回事,但不慣著黃牛加價是另一回事兒,而且我個人依然對一小時接近29萬訂單量,持相當大的觀望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