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郭媛丹】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7月1日在美國華盛頓召開外長會議,6月28日,成員國的海岸警衛隊登上美國巡邏船,啟動首次聯合“船上觀察員任務”,外媒將這一動向與中國在海上的行動相關聯。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專家認為,有關國家炮制“中國威脅”,試圖讓海上聯合行動“名正言順”,其本質還是維護霸權,遏制、打壓其他國家。
7月1日,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在華盛頓召開外長會議,美國國務卿盧比奧(中)出席記者會。(視覺中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6月30日表示,“四邊機制”外長會議將重申美日印澳對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共同承諾,并突出四國戰略伙伴“維護主權、加強海上安全和建立彈性供應鏈”的共同決心。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美日印澳“四邊機制”的建立就是為美國聲稱的大國地緣政治競爭目的服務,其實現途徑是通過制造所謂區域危機和動蕩,展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與此同時,日澳印每個國家都試圖借助美國的力量來展示各自在亞太的重要性和獨特性,他們的共同性是制造‘中國威脅論’,強化各自訴求”。
“目前,中國正試圖通過建立軍事基地、推進其海上主張以及迫使脆弱國家戰略讓步,來增強其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印度斯坦時報》在報道“四邊機制”新動向時,再度渲染“中國威脅”。報道稱,美日印澳在“四邊機制”框架內開展的首次聯合“船上觀察員任務”依據2024年9月美日印澳首腦會議發表的聯合聲明,旨在增強互操作能力并推進海上安全,并在未來幾年繼續在“印太地區”開展更多任務。
據法新社報道,四國在美國海岸警衛隊巡邏船“斯特拉頓”號上實施“船上觀察員任務”。“斯特拉頓”號6月28日從帕勞出發,日本海上保安廳、澳大利亞邊境執法隊和印度海岸警衛隊各派出2名人員登船,駛向約1300公里外的美國關島基地。途中計劃參與針對非法漁船的執法行動,并參加相關訓練。
報道中還特別提及,本月中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曾在該海域展開活動,首次越過連接伊豆諸島與關島的所謂“第二島鏈”,顯示出中國艦艇加速向外推進的態勢,“美日印澳四國目前正在加緊推進聯合應對”。
李海東認為,“四邊機制”通過制造危機確保自身存在的必要性,而四國海岸警衛隊的聯合行動正是服務于此目標。
軍事專家張軍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近幾年美國海岸警衛隊船只在南太個別國家專屬經濟區內進行所謂巡邏,并持續、有針對性地無故檢查、騷擾中國漁船的情況看,“在四邊機制框架內,這種所謂的‘船上觀察員任務’,目的就是要在美國帶領下維護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海上霸權,遏制打壓其他國家。”
路透社報道稱,日、印、澳當下都與美國存在貿易摩擦及其他雙邊分歧,這為“四邊機制”蒙上陰影。日本面臨美方要求其增加國防開支的壓力,澳大利亞焦慮美國對“奧庫斯”潛艇項目的審查,美印因為印巴停火的原因一度爭吵。《印度斯坦時報》則認為,美國新政府對多邊集團漠不關心,1月21日“四邊機制”外長會議時的興奮感和持續性已被不確定性所取代,“四邊機制”的未來面臨質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