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請勿轉載
在烏克蘭戰場最需要支援的時刻,美國突然踩下了剎車。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已悄然凍結向烏克蘭運送包括“愛國者”防空攔截彈和高爆炮彈在內的關鍵軍援。這項決定尚未通過正式渠道宣布,卻已引發外交圈與軍情部門的連鎖反應——《政治報》率先披露此事,令烏克蘭高層措手不及。
與此同時,五角大樓內部也發出警告:“美軍庫存承壓,援烏軍火需重新評估調配。”此前,美國對烏軍援主要通過波蘭進行轉運,但如今這一渠道也充滿不確定性。美國財政體系尚未通過新的對烏援助撥款,而上一次610億美元的一攬子計劃已近尾聲。下一步援助何時到來,已經成為澤連斯基政府無法掌控的變數。
烏克蘭轉向:新籌碼在歐洲
面對美國的援助停擺,烏克蘭政府不得不謀求新的出路。據六位知情人士披露,基輔方面正在嘗試一項新戰略:請求華盛頓允許歐洲國家以自身國防預算,從美國采購武器并轉交烏克蘭。
這一計劃的核心在于規避美國國內對直接軍援的政治阻力,同時激活歐洲盟友的軍費動能。多名歐洲官員證實,德國、法國、波蘭等國已就此與五角大樓進行初步溝通。如果成功,這筆資金還可以計入北約國防支出,成為歐洲履行2%軍費承諾的一部分。
但問題不在于資金,而在于許可。美國對軍售擁有嚴格的使用與轉讓控制權,尤其是涉及防空系統、精確打擊武器等關鍵技術時。比如,英國的“風暴陰影”導彈因含有美制組件,曾被華盛頓阻止對烏轉讓。這也意味著,烏克蘭繞道歐洲采購美制裝備,仍需特朗普政府開綠燈。
一位烏克蘭高級外交官無奈地表示:“我們別無選擇。這是一場生存之戰。”
特朗普與澤連斯基:一次微妙的北約會晤
在此前落幕的荷蘭北約峰會上,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舉行了一次閉門會談。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這次會晤“非常積極”,盡管特朗普沒有承諾任何新的援助,但其態度“比以往更同情”。
一位美方高級顧問表示,澤連斯基在會議上詳細匯報了蘇梅戰線的戰況,并提出未來希望通過“采購而非援助”的方式,繼續獲得“愛國者”系統與遠程火炮。特朗普對此反應“克制但開放”。
特朗普在會后新聞發布會上說。“他們確實想要那種反導導彈,我們會看看能否提供一些,這些導彈很難獲得。”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可能在為2025年大選后擔任總統預熱,試圖以“交易總統”姿態重塑美國的全球安全支出模式——減少“無償援助”,增加“等價交換”。
歐洲撐得起“安全長城”嗎?
盡管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承諾,到2025年前歐洲將向烏克蘭提供超過640億美元的安全支持,其中406億美元將在今年內交付,但其主要內容仍未完全公開。歐洲各國自身的軍工能力,特別是在防空系統生產方面,尚難以滿足烏克蘭的緊迫需求。
俄羅斯在過去一周發動的大規模空襲已超過470架無人機和60枚導彈,防空成為烏軍首要目標。而美國制造的“愛國者”系統被證實是目前唯一能有效攔截高超音速導彈的系統。
但華盛頓的武器生產線遠遠趕不上烏克蘭的消耗速度。比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承諾提供的18套海馬斯(HIMARS)火箭系統,兩年過去仍未全部交付。
凍結背后,是戰略冷卻還是政治過渡?
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政府是否打算全面退出援烏框架,還是以此為籌碼,迫使歐洲承擔更多責任。一位熟悉五角大樓思路的官員指出,“這不一定是結束,可能是一次重新議價。”
而在國會山,新一輪援助法案尚無時間表。盡管兩黨部分議員支持繼續援烏,但共和黨領導層——尤其是特朗普的親密盟友——并不急于推動立法。參議員米奇·麥康奈爾呼吁增加對烏制裁和安全援助,但也承認“時機很微妙”。
與此同時,俄羅斯繼續在蘇梅方向推進,試圖通過逐步吞蝕東北部防線,迫使烏克蘭分散兵力,削弱其反攻潛力。
正如一位歐洲安全分析師所言:“烏克蘭正在打一場兩線戰爭:一線在頓巴斯,另一線在華盛頓。”
讓歐洲來承擔烏克蘭 美國戰略重心在亞太
然而,在這一突變背后,更深層的戰略盤算正在展開。這特朗普正試圖將美國的戰略資源從歐洲戰場轉向印太前沿,避免陷入一場“無底洞式的代理人戰爭”。一位知情的歐洲外交官表示,特朗普私下對法國總統馬克龍說:“美國不是世界的提款機。北約不是永遠由華盛頓買單。”
據多位接近談判的外交官透露,在此前結束的北約峰會期間,特朗普在閉門會議中向歐洲盟友明確傳達了他的世界觀重構:俄羅斯不是終極威脅,與美國利益直接相關的地區在亞太。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