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zhàn)文獻數(shù)據(jù)平臺合作,推出“抗戰(zhàn)回望”系列,選取抗戰(zhàn)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xiàn)場,觸碰抗戰(zhàn)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
本文以“抗日戰(zhàn)爭與近代中日關系文獻數(shù)據(jù)平臺”所收錄史料為基礎,以時間為序、通過梳理重大事件的形式,與您共同走進抗日戰(zhàn)爭史上的七月。
7月2日
1938年7月2日,國民政府正式公布《中國國民黨抗戰(zhàn)建國綱領》。吸取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某些精神和其他愛國人士的一些要求,明確提出:“聯(lián)合一切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之勢力,制止日本侵略。”
來源:《解放》周刊
7月4日
1938年7月4日,國民政府規(guī)定每年7月7日為抗戰(zhàn)建國紀念日。
來源:《訓育法令匯編》
1942年7月4日,美空軍志愿隊(飛虎隊)改組為美駐華空軍特遣隊,陳納德任指揮官。
來源:《世界名人志》
7月6日
1935年7月6日,何應欽復函梅津美治郎。至此,由《覺書》(《梅津致何應欽備忘錄》)和《何應欽復函》形成的“何梅協(xié)定”正式形成。
來源:《民國三十年實用國民年鑒》
1938年7月6日,國民參政會第一屆第一次會議在漢口開幕,宣告國民參政會正式成立。國民參政會的設立,是國民黨在民主政治方面的一個重大進步,第一次為各主要抗日力量共同參與中國政治提供了一個穩(wěn)定的場所。
來源:《全民抗戰(zhàn)》
7月7日
1934年7月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將尋淮洲、粟裕等領導的紅7軍團改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該部由江西瑞金出發(fā),相繼轉戰(zhàn)于閩東、閩北、浙江和皖贛邊,宣傳了抗日主張,擴大了紅軍和共產黨的影響。
來源:《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 第5輯 第1編 軍事4》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回龍廟附近進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隨后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全國性抗日戰(zhàn)爭從此開始。
來源:《大公報》
7月8日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國發(fā)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提出“武裝保衛(wèi)平津,保衛(wèi)華北”的口號。
來源:《民族革命之路》
7月10日
1936年7月10日,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在南京召開,會上決定成立國防會議。蔣介石任國防會議議長,閻錫山、馮玉祥等32人為會員。
來源:《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 第5輯 第1編 政治2》
7月15日
1934年7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和革命軍事委員會發(fā)表《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提出了蘇維埃政府與工農紅軍為了爭取民族革命戰(zhàn)爭勝利的更具體的主張。
來源:《火線》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國民黨送交《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宣言》提出發(fā)動全民族抗戰(zhàn)、實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項基本要求,重申中共為實現(xiàn)國共合作的四項保證。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fā)表此宣言,標志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
來源:《國共合作抗日文獻》
7月17日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fā)表著名的“最后關頭”演說和《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指出“再沒有妥協(xié)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戰(zhàn)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任,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來源:《抗戰(zhàn)重要文獻》
1940年7月17日,英政府迫于日本方面壓力,正式宣布封閉滇緬路3個月,此舉對戰(zhàn)時中國接受外援物資造成嚴重困難。
來源:《新華日報》
7月22日
1937年7月22日,上海各行業(yè)公會、各區(qū)市民會、各國貨團體、各同鄉(xiāng)會以及機關學校等500多個團體組織召開大會,宣告成立上海市各界抗敵后援會,該會以“共謀完整國土、復興民族”為宗旨。
來源:《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 第5輯 第2編 財政經(jīng)濟3》
1944年7月22日、8月7日,美國政府組織美軍觀察組(“迪克西使團”)分兩批飛赴延安實地考察。觀察組報告建議美國政府重視中共及其武裝力量在抗戰(zhàn)中的地位并給予援助,但未被美國政府采納。
來源:《中華民國歷史圖片檔案 第3卷 抗日戰(zhàn)爭(1)》
7月24日
1944年7月24日,中國近代著名出版家、政論家鄒韜奮先生于上海病逝,終年48歲。
來源:《永在追念中的韜奮先生》
7月26日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聯(lián)合發(fā)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
來源:《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 第5輯 第2編 軍事5》
7月28日
1937年7月28日,日軍猛攻北平南苑,國民黨軍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29軍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后殉國。
來源:《陸軍忠勇故事集》
7月30日
1937年7月30日,北平守軍何基灃旅完成掩護任務后退往涿縣;天津第29軍守軍經(jīng)戰(zhàn)斗后傷亡嚴重、撤離天津。至此,平津淪陷。
來源:《敵寇暴行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