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蔣剛咽氣,比蔣經國只大12歲的宋美齡就想獨攬大權,沒想到,一向憨厚的蔣經國在葬禮上僅用了一句話,就逼得宋美齡連夜逃往美國……
蔣經國到底說了什么?竟然讓一向鎮定自若的宋美齡落荒而逃,以至于后續多年定居美國,很少再踏足臺灣?
1975年的清明節,天氣陰翳,對于蔣經國和宋美齡而言,臺灣政壇要經歷一次重大的變動了。
蔣介石于清明節去世,臨終前,蔣介石就已經安排好了臺灣真正的掌權者,自己與原配妻子毛福梅的兒子蔣經國。
自從前往臺灣之后,蔣介石與蔣經國的關系十分要好,擺明了是要將蔣氏江山交托在蔣經國手中,對此,向來愛權的宋美齡雖然心中不滿,也只能隱藏起來。
蔣介石是蔣經國與宋美齡之間維持平衡的基石,蔣介石一旦去世,二人之間還算穩定的關系就會被徹底打破。
蔣介石去世后,臺灣政壇亂成了一鍋粥,臺灣政壇支持宋美齡的不在少數,即便不敵蔣經國的支持者眾多,但也有一爭的實力,宋美齡斷然不會坐以待斃。
果不其然,蔣介石剛去世不久,宋美齡就做出了行動想要奪權,這一切被蔣經國看在眼中,可蔣經國絲毫不慌,難道蔣經國已經想好了應對之策?
原來,蔣介石去世之前,留下了遺囑!
蔣經國身穿一身黑色的中山裝,嚴肅中夾雜著悲傷,他步伐矯健,穩穩走向演講臺,看著臺下眾人,開始宣讀悼詞。
在悼詞中,蔣經國提起了“先父遺愿”,便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與發妻毛福梅合葬于浙江溪口老家。
蔣經國聲音不高,卻讓臺下原本安靜的人群瞬間變得喧鬧起來,站在一旁的蔣介石夫人宋美齡臉色鐵青、異常難看。
顯然,蔣經國在悼詞中已經定位了宋美齡的身份,即便當初蔣介石是明媒正娶,但在蔣經國看來,這個大自己12歲的繼母只能是“妾”。
在蔣經國宣讀完悼詞之后,宋美齡不得不倉皇前往美國,即便當時已經深夜,宋美齡依舊不敢耽誤片刻,立刻收拾了一些財物、衣裝,整裝待發,準備啟程。
蔣介石去世后,蔣經國這一做派,就將自己上臺最大的“阻礙”給清除了,可謂是快、準、狠。
蔣經國真的如同表面上那般憨厚老實嗎?從蔣介石不喜歡的“棄子”,變成蔣介石重點栽培的下一任“繼承人”,蔣經國這一條路走了很遠很遠。
16歲那年,蔣經國入黨,與父親蔣介石決裂,二人之間原本就不和諧的關系更是雪上加霜,同時,對于母親毛福梅,蔣經國對父親蔣介石心中也藏有“怨恨”。
后續,毛福梅的死,成為了蔣經國心中永遠無法釋懷的痛……
1938年農歷十月初一,日軍飛機開始大規模轟炸溪口,情況十分危急,當時毛福梅就在溪口老家,毛福梅從豐鎬房后門逃出,已經逃過弄口,即將安全。
然而,毛福梅想起房門沒有上鎖,便轉身回去上鎖,再走到弄口時,誰料,日本扔下來的炸彈剛好炸中了弄口的圍墻,圍墻轟然倒塌,毛福梅也因此被埋在下面,當場喪命。
彼時,正在前線抗日的蔣經國突然受到噩耗,電報上只有言簡意賅的四個字“母亡速歸”,得知消息后,蔣經國立刻從前線撤離,前往浙江溪口,趕回去見母親毛福梅最后一面。
看著毛福梅那慘不忍睹的遺體,蔣經國身為兒子,心情五味雜陳,有遺憾、有心痛、有惋惜、有愧疚、可更多的卻是憤懣。
母親的死,讓蔣經國對父親蔣介石以及繼母宋美齡的不滿直線上升,可蔣經國畏懼蔣介石的威嚴,并沒有為母親舉辦一場十分風光的葬禮,因為當時毛福梅的身份有些“尷尬”。
直到毛福梅去世11年后,她才以“蔣母王氏義女”、“蔣介石義姊”載入《溪口蔣氏宗譜》。
蔣經國如此奮斗是為了什么?為了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可同時,他覺得自己虧欠母親良多,想要讓母親有一層光明正大的身份,想要讓母親被世人熟知。
在蔣經國心中,母親毛福梅永遠是父親蔣介石的妻子,任何人都無法代替,身份顯赫的宋美齡也不行。
因此,在蔣介石去世后,蔣經國立刻公開了毛福梅的身份“蔣介石原配妻子”,宋美齡的身份則顯得名不正言不順,無法再繼續在臺灣立足,只能倉皇逃竄到美國,并在美國定居。
信息來源:新浪圖片--蔣介石剛去世僅僅半年,只比蔣經國大12歲的宋美齡就想操縱權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