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陜西寶雞7月2日題:鋼鐵蜀道半世紀 寶成鐵路電氣化運營50周年
作者 張遠 劉濤 萬國強
7月1日,隨著6063次“秦嶺最美慢火車”從寶雞站緩緩駛出開往四川廣元,標志著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迎來電氣化運營50周年的歷史時刻。
圖為6063次列車從寶雞站始發。劉一江 攝
五十年前的今天,國產“韶山”型電力機車首次牽引列車翻越秦嶺天塹,開啟了中國鐵路的電氣化時代,讓千里蜀道不再難。五十年后的今天,寶成鐵路已經成為助力鄉村振興、促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通道。此刻的寶成線任家灣站裝卸機正轟鳴作業,將百噸礦石裝入車廂;秦嶺之巔的接觸網工在十米高空精調設備;駕駛室內,年輕司機推動手柄,電流瞬間涌向牽引電機……一代代寶成人接力傳承,“不怕苦、不服輸、不含糊”的寶成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發光。
“腳登險巖手攀天,腰纏繩索空中懸。劈開兇山開路塹,填起溝谷當平原。”半個多世紀前,一位寶成鐵路建設者用詩句記錄了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
1958年,當寶成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在寶雞至鳳州段啟動時,建設者們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戰:45公里線路需架設55座橋梁、打通49個隧道,其中30‰以上陡坡多達13處。這樣的工程難度,在全中國鐵路建設中絕無僅有。
“這都是我們白手起家,一邊摸索一邊干出來的。”原鐵道部電氣化工程局施工處副總工程師感慨,他曾在寶成鐵路電氣化建設中破解多項技術難題。
1970年,19歲的王玉珍攀上接觸網開始高空作業。“我們與其他職工并肩作戰,直到全線電氣化改造完成。”五十年后,她依然記得1975年7月1日那個歷史性時刻——她代表建設者在通車典禮上發言,見證新中國電氣化鐵路元年的開啟。
1975年7月1日寶成鐵路電氣化工程全線建成通車典禮。西安鐵路局供圖
17年攻堅,從寶鳳段91公里的“試驗田”起步,中國實現了電氣化鐵路從無到有的突破。當1975年7月1日電力機車呼嘯而過秦嶺站1314米海拔標牌時,中國鐵路正式邁入電氣化時代。
退休司機董守廉見證了牽引力的歷史性跨越:“寶成鐵路建成初期,3臺蒸汽機車只能牽引920噸翻越秦嶺。電氣化后,單臺電力機車就能牽引2400噸以上,年運輸能力從不足400萬噸猛增到1200萬噸以上。”
更大的變革發生在人才和技術領域。來自全國的電氣化專家匯聚寶雞,建起新中國第一個電力機務段——寶雞電力機務段,成立了以科研為主的寶雞電氣化總段,培育出一代代建設運營骨干。
從寶雞發端,中國電氣化鐵路開枝散葉。截至2024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16.2萬公里,電化率達75.8%,電氣化鐵路里程逾12萬公里,規模穩居世界第一。
六月初的任家灣站,裝載機往來穿梭,將礦石裝進敞車運往四川。這個三等小站年貨發量超100萬噸,成為區域經濟活力的晴雨表。距此不遠的寶雞石油鋼管公司,產品通過鐵路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寶成鐵路沿線的60多個車站如明珠串聯關中平原、秦巴山區和四川盆地。這條鋼鐵大動脈,既是搶險救災的生命通道,又是服務西部大開發的物流快車道。
中國第一批電力機車女司機。西安鐵路局供圖
自1958年1月1日寶成鐵路正式建成通車,穿行在寶雞、廣元間的6063/6064次列車已連續運行了67年。這趟全程350公里的“慢火車”,途經30多個車站,橫跨陜甘川三省。車廂里,賣山貨的村民、走親訪友的老鄉、通勤職工和走讀學生構成流動的社會畫卷。
“我們開設惠農車廂、通學車廂,舉辦科普講座,發布用工信息,助力老鄉走出大山。”在“秦嶺最美慢火車”上工作了20多年的列車長向寶林感慨,“西成高鐵開通后,旅客有了更多選擇,但這趟車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給沿線百姓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五十年間,寶成鐵路歷經多次擴能改造。當高鐵時代來臨,它依然以獨特的溫情和韌性,守護著山區百姓的出行夢想。
老一輩寶成人“摸著石頭過河”,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創下了多個“最”和“第一”。觀音山“展線”是全國鐵路干線鐵路中坡度最大的線路,觀音山爆破是中國鐵路修建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大爆破,成立了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第一支機械作業隊伍,培養了第一代機械操作技術隊伍,運用了世界最先進的鐵路電氣化技術,鍛煉、培養了一大批鐵路、橋隧工程建設運營骨干。
“也許當時父親有自己的小私心,也有對我的期待。”寶雞工務段楊家灣橋隧車間橋隧工馬寶成回憶說,1998年他按照父親的期待復員回到了寶成鐵路,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成為寶成鐵路鳳州站一名裝卸工。
很多老寶成人將自己的孩子取名“寶成”“寶鳳”,據不完全統計,原鳳州工務段二代寶成人中,小名叫“寶成”“寶鳳”的就有37人。
“銅條磨破手掌,木槌敲鐵板做外殼,涂石墨潤滑劑后,人人滿臉煤黑。”信號工蔣偉茂和戰友在煤油燈下手工繞制變壓器線圈。1960年,在寶雞至鳳州段電氣化試驗中,面對進口設備老化、技術斷供的困境,寶雞電務段自主研發信號繼電器,編寫《信號維修手冊》成為全路規范,綠色電流終于貫通巴山蜀水,中國電氣化鐵路實現零到一的飛躍。
如今,在寶成鐵路觀音山牽引變電所內,70余處攝像頭正沿著800余個預置點路徑緩緩移動,僅15分鐘就完成了鐵路供電設備的巡檢任務,并同步將數據傳回30公里外的寶雞供電段監控中心進行集中分析,完成智能巡檢。
秦嶺站站臺上,6063次列車緩緩停靠,挑著山貨的老人、進山納涼的游客有序上下車。列車長向寶林查驗車票時,臉上依舊掛著二十年如一日的溫暖微笑。
此刻,一列中歐班列鳴笛駛過秦嶺,電氣化鐵路的銀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條跨越半世紀的鋼鐵蜀道,正以中國電氣化鐵路“開拓者”的姿態,奔向新征程。(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