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網絡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請知悉。
6月30日伊朗議會突然通過一項法案,要求在其境內全面禁止使用美國SpaceX公司的“星鏈”衛星互聯網服務。這一決定絕非簡單的技術管制,而是伊朗在經歷慘痛的教訓后做出的戰略抉擇。
實際上“星鏈”表面是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重點推出的全球衛星互聯網服務。并且截至2024年,SpaceX已發射了超6000顆衛星,從而形成了覆蓋全球94%區域的衛星網絡。這類衛星通常部署在550公里的近地軌道高度,實現了顯著降低信號傳輸延時的作用,也確實為實時數據傳輸提供了強大的基礎。
但同時這套系統也兼容軍事需求,不僅在俄烏沖突中,能夠為烏軍提供通信支持,輔助GPS制導系統提升導彈精度,而且能夠通過衛星之間的激光鏈路,構建獨立于地面基站的指揮網絡。甚至在加沙地帶,它也成為了以色列軍方的重要情報來源,而在我國的臺灣地區,該系統也被美方用來和臺軍進行多次聯合測試。
以上這些事實都充分證明了,“星鏈”早已超越了商業的范疇,成為了美國全球戰略的技術支點。如果“星鏈”只是分為軍用版本和民用版本,二者在使用時互不干涉,可能還說得過去。但事實是“星鏈”通過終端設備直接連接衛星,而衛星在近地軌道組網,可以直接繞過傳統的地面通信基礎設施進行直連。
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通訊效率更高更及時,可是也會讓服務提供國,也就是美國可以無視對象國的法律監管和網絡主權監管。那么無論是進行情報滲透,還是信息收集都更加的方便隱蔽。而伊朗之所以對“星鏈”的敏感反應,就是源于其在近期與以色列沖突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據伊朗官方的披露,以色列利用“星鏈”系統實現了三大戰略。不僅為滲透伊朗的間諜網絡提供了安全通信渠道,而且還在實際行動中精準引導了無人機和導彈,成功襲擊了伊朗多處軍事目標,更重要的還是實時監控著伊朗核設施的動態。
但是最令伊朗震驚的還是在沖突后的內部清查中,安全部門居然一舉抓獲700多名與以色列合作的間諜。甚至搗毀多個無人機生產窩點,還繳獲足以制造上萬架無人機的零部件。而這些間諜活動就明顯與“星鏈”的使用呈現出高度相關性。許多被捕間諜也承認,他們正是通過“星鏈”終端與摩薩德保持聯系,并傳輸過去伊朗軍事設施的高清圖像和敏感數據。
長期以來伊朗都將核計劃視為對抗美國的戰略王牌,但卻忽視了日常生活中西方科技滲透,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正是伊朗之前對這種滲透的忽略,直接導致了伊朗在關鍵時刻付出了30名高級將領陣亡和多處核設施遭襲的慘痛代價。伊朗的軍隊一直盯著美國的航母和導彈,卻沒有意識到最危險的武器已經通過巴掌大的衛星終端潛入其國內。
所以事后伊朗的這番強硬反應,也顯示出了某種程度的覺醒。除了立法禁用“星鏈”外,法案還規定為美以提供情報可判死刑,使用“星鏈”也將面臨鞭刑和兩年監禁,甚至進口10臺以上設備最高可判10年。這些嚴苛措施也反映出了當下伊朗統治階層對技術主權重要性的全新認知。
但是突然掐斷這樣的信息通路,伊朗卻要面臨著技術替代和社會治理的雙重挑戰。雖然其一方面與俄羅斯合作發射胡杜德通信衛星,另一方面又加速研發國產衛星。但現實很殘酷,這些項目的技術水平與“星鏈”存在代差,覆蓋范圍和信號穩定性都難以滿足需求。更棘手的還是社會治理問題,畢竟在長期經濟制裁下,許多伊朗民眾也將“星鏈”視為連接外部世界的唯一窗口,而全面禁用必然加劇社會矛盾。
但是相比于潛在的社會問題,伊朗軍事領域的信息通訊問題才是更直接更棘手的。也正是在這種困境下,伊朗才將目光轉向中國。想要尋求引進殲-10CE戰機,以及配套的預警系統、數據鏈網絡和電子戰能力,從而削弱以色列F-35等先進戰機和信息作戰的優勢。不過伊朗想要提高技術自主權和美以好好博弈較量一方,還是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并且這也給我們很好的提了個醒。
看了伊朗正式禁用“星鏈”,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江南都市報,伊朗正式取締“星鏈”服務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6388414430392319&wfr=spider&for=pc
上觀新聞,伊朗正式取締“星鏈”服務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93859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