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站工作人員送儲阿姨回家
“15年了,每次出門想到有他們在我們就很放心!”近日,上海地鐵第四運營有限公司迎來兩位特殊的客人,講述了一段持續了15年的“愛心接力”。
家住博興路地鐵站旁柳博小區的郁廟榮、儲億萍是一對盲人夫婦,今年已年近七旬。近日,二人來到運四公司,手捧錦旗,連聲感謝地鐵員工15年來如親人般的守護。6號線的工作人員和值班站長們熱情接待了這對與地鐵相伴十五載的“老朋友”。
博興路站工作人員和目的地站點的工作人員溝通下車的車廂節點
一場“小風波”開啟十五年接力
自2007年底軌道交通6號線開通,這條橫貫黃浦江東岸的鋼鐵動脈便成為了視障夫婦郁廟榮、儲億萍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儲阿姨說,自己快退休20年了,以前在家里幾乎不出門,家門口有了地鐵之后才慢慢開始接觸社會。
這段跨越十五年的“光明接力”,始于2010年五蓮路站的一場小“風波”。彼時第一次獨自坐地鐵的儲阿姨在車站內備感無助,沒想到工作人員及時伸出援手,讓儲阿姨的出行順利又暖心。從此,這對住在附近的盲人夫婦成為全線的牽掛,從博興路站到巨峰路站、從五蓮路站到世紀大道站,這份關愛始終如一、風雨無阻。
“我的業余生活比較豐富,參加了兩個老年合唱團和一個公益跑步團隊,”為此,儲阿姨每周要坐三次地鐵,“合唱團是坐6號線到東方體育中心,換乘11號線坐到三林東,公益跑是坐6號線到云山路,換乘14號線到豫園,再從豫園到10號線航中路站。”儲阿姨對換乘路線如數家珍。
作為一級視力障礙者,他們往返于五蓮路站文峰廣場、浦電路站世紀聯華與巨峰路站家樂福之間的生活軌跡,深深地鐫刻在這條軌道線上。每當他們的腳步聲在博興路站等常乘站點響起,總有一雙溫暖的手掌第一時間循聲而來,地鐵工作人員熟練攙扶他們穿過人潮,沿著盲道紋路將他們安全護送至站臺,精準對接列車停靠位置,并通過站間通訊系統完成這場無聲的愛心接力。
“我真的很感動,這么多年了,一定要謝謝他們,首先要感謝施巖峰經理,是他最開始一直問我是否需要幫助。后來有一位梁站長離我家很近,有時候手機死機,我自己解決不了,一個電話打過去,他下班之后就會過來,從來不說自己沒有空。”儲阿姨激動地告訴記者,要感謝的人真的非常多,現在結對的吳書記也一直很關心夫婦倆,逢年過節拎著吃的喝的上門探望。
“他們就是我的眼睛!”車門關閉前,一句“儲阿姨、郁叔叔坐穩了”的叮囑從未缺席;車門開啟時,等候在屏蔽門外的一聲“我們在這兒呢”如約而至。即使雙目失明,夫婦倆卻早已“認識”了許多工作人員的聲音,那是黑暗中溫暖的安全感。
從車站到家門已如親人
6號線客運第一黨支部支部書記吳趙金告訴記者,雖然這些年來車站的工作人員不斷在調整,但是對于兩位老人的關心卻一直在延續,在了解到他們生活上的困難后,車站時常主動上門關心幫助。平日里,車站員工們會主動上門修理故障電腦、維護電子設備。
十五年寒來暑往,儲阿姨夫婦與6號線結下深厚的情誼。在這段時光里,運四員工始終以細致入微的關懷,默默守護著這對特殊乘客的出行。這份堅守與溫暖,正是地鐵人踐行社會責任最生動的詮釋。而儲阿姨夫婦送來的這面錦旗,不僅是對上海地鐵服務工作的認可,更折射出上海城市公共服務背后的溫度。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任天寶
圖 片| 任天寶
編 輯 | 海岸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