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媒7月2日報道,謝爾希·梅爾尼克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小的、裹在紙里的生銹彈片。他舉起彈片說道:“它擦過了我的腎臟,刺穿了我的肺和心臟。”這位烏克蘭軍人輕聲說道。
在他于烏克蘭東部作戰時,一枚俄羅斯無人機的彈片卡在了他的心臟里,彈片上仍能看到干涸的血跡。他說,“一開始我甚至都沒意識到那是什么,我以為我只是因為穿了防彈衣而喘不過氣來,他們不得不從我的心臟里取出彈片。”
隨著無人機作戰在烏克蘭的興起,這類傷情正變得越來越常見。無人機常常攜帶武器和材料,這些武器和材料碎片化后會造成更復雜的彈片傷。據烏克蘭軍醫稱,彈片傷目前占戰場創傷的80%。
如果不及時治療,謝爾希的傷勢本會致命。“那碎片像刀刃一樣鋒利。醫生說那是一大塊,我能活下來很幸運,”他若有所思地說道。但救他的不只是運氣,還有一項新的醫療技術——磁性提取器。
“我開個小口,然后把磁鐵插進去”
心血管外科醫生謝爾希·馬克西緬科展示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在謝爾希跳動的心臟里卡著一塊金屬碎片,隨后,一個帶磁性尖端的細長設備小心翼翼地將其取出。馬克西緬科醫生解釋道,“你不需要在心臟上開大口子,我只開個小口,把磁鐵插進去,它就能把彈片吸出來。”
僅在一年內,馬克西緬科醫生的團隊就使用該設備成功完成了70多例心臟手術,這改變了烏克蘭前線醫學的面貌。
這些提取器的研發源于前線醫護人員強調需要一種安全、快速、微創的方法來取出彈片。奧列赫·比科夫推動了這項研發。自2014年以來,他一直以志愿者的身份支持軍隊。他在前線結識了醫護人員,磁性提取器由此誕生。
這個概念并不新鮮。早在19世紀50年代的克里米亞戰爭中,磁鐵就被用于從傷口中取出金屬。但奧列赫的團隊使這一方法現代化,他們為腹部手術創造了靈活的模型,為精細工作創造了微型提取器,還為骨骼創造了高強度工具。
手術變得更加精確,侵入性更小。磁鐵可以在傷口表面移動以吸出碎片。然后外科醫生開個小口,將碎片取出。
奧列赫手持一個細長的筆形工具,用磁性尖端舉起一把大錘,展示了它的力量。他的工作得到了包括大衛·諾特在內的其他戰地醫護人員的稱贊,大衛·諾特是一位在世界各地戰區都有豐富經驗的資深醫護。“在戰爭中,會研發出一些在民用生活中從未想過的東西,”他說。
由于戰爭形態的變化,碎片傷有所增加,而且因為尋找碎片需要很長時間,他認為這個設備可能會改變局面。他說,在病人身上尋找彈片就像“大海撈針”,這并不總是能成功,而且會延誤對其他傷員的治療。
手動尋找碎片可能很危險,而且需要開更大的切口,這可能會導致更多出血,“所以,能用磁鐵簡單地找到它們,真是天才之舉。”
這種最初作為野戰工具的設備現已在烏克蘭全國推廣,3000臺設備已分發給醫院和前線醫護人員,比如安德烈·阿爾班,他說他已經離不開這個設備了。他經常在炮火下工作,在戰壕或臨時搭建的戶外診所里,有時甚至沒有局部麻醉。“我的工作是救人——包扎傷口,讓士兵撤離,”他說。
磁性提取器尚未獲得官方認證。烏克蘭衛生部表示,醫療器械必須完全符合技術法規。然而,在特殊情況下,如戒嚴令或緊急狀態期間,允許使用未經認證的設備,以滿足軍隊和安全部隊的需求。
奧列赫解釋說,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沒有時間走繁瑣的流程。“這些設備能救人,如果有人認為我的行為是犯罪,我會承擔責任,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甚至準備去坐牢,但如果真是這樣,所有使用這些設備的醫生也應該被關起來,”他半開玩笑地補充道。
大衛·諾特也認為,目前認證并不是首要任務,他認為這個設備在其他戰區,如加沙,也可能有用。“在戰爭中,這真的沒必要,你只做那些對救人至關重要的事情。”
回到利沃夫,謝爾希的妻子尤利婭對丈夫能死里逃生心懷感激。“我只想稱贊那些發明了這個提取器的人,多虧了他們,我丈夫才活了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