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2025 年 6 月29日的報道,沙特防空軍少將阿里?阿爾?哈立德向中國電科團隊授予 "卓越防御貢獻勛章",以表彰 "天穹" 系統在實戰中創下 "21 發 21 中" 的驚人戰績。
當時,胡塞武裝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無人機襲擊,目標直指沙特部署有美制 "愛國者" 導彈的核心防御陣地。這批 "卡賽夫 - 2K" 型自殺式無人機采用集群戰術,飛行高度低、目標反射面積小,傳統雷達難以精準識別。而 "天穹" 系統憑借其集成的雷達探測、光電追蹤、電子干擾和激光打擊能力,系統啟動后僅用數分鐘便依次鎖定所有來襲目標,21 道高能激光束如利刃穿空,將全部無人機一一擊落,全程 "零泄漏",防區毫發無損。
無人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正在深刻改變現代戰爭的形態。低成本、小型化無人機的普及,特別是低慢小航模無人機的泛濫,已成為全球各國面臨的共同安全挑戰。據統計,2024-2025 年期間,全球無人機相關軍事沖突事件增長了 47%,其中 70% 的攻擊事件使用了低空小無人機。面對這一新興威脅,傳統防空系統表現出明顯不足,促使各國加速發展專門的反無人機系統。
中國作為全球無人機技術領先國家,在反無人機領域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特別是在戰術級機動式反無人機系統方面,中國已形成了完整的技術體系和產品矩陣,實現了從 "能打" 到 "好賣" 的質變。中國反無人機系統憑借先進的技術性能、高性價比和實戰驗證優勢,已成功打開國際市場,成為全球反無人機裝備市場的重要力量。
戰術級機動式反無人機系統是指能夠在戰術層面為機動部隊或固定設施提供實時防空保護的反無人機裝備,通常具備以下特點:
高機動性:系統集成在輪式或履帶式車輛平臺上,可快速部署和轉移
多功能性:集探測、識別、跟蹤和打擊于一體,具備多層次防御能力
快速反應:從探測到打擊的反應時間短,適合應對突發無人機威脅
成本效益:相比傳統防空導彈系統,攔截成本顯著降低
多目標處理:能夠同時應對多個來襲無人機目標
中國反無人機技術發展可追溯至 2010 年代初期,當時主要以電子干擾和射頻壓制為主。隨著技術積累和市場需求增長,中國在激光、微波等定向能武器領域取得突破,形成了多元化的反無人機技術體系。
目前,中國已建立起全球最完備的激光防空產業生態,形成了包括 "寂靜狩獵者"、"天穹"、"光刃"、"LW"、"OW5" 等多個系列的激光反無人機系統,以及 CS/SA5 彈炮結合系統等非激光反無人機裝備。這些系統在技術參數和實戰表現上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指標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中國戰術級機動式反無人機系統的核心技術優勢包括:
高能激光技術:突破 30-100 千瓦級光纖激光器小型化技術,功率密度超越傳統化學激光器
智能探測系統:集成雷達探測、光電跟蹤、電子干擾等多種傳感器,實現全方位監控
快速打擊能力:系統反應時間短,激光武器可實現秒級打擊
網絡化協同:支持多系統組網作戰,形成區域防空網絡
低成本攔截:單次攔截成本僅需幾美元,大幅降低防空作戰成本
中國戰術級機動式反無人機系統的功率和攔截距離是衡量其作戰效能的關鍵指標。根據最新市場數據,中國主要激光反無人機系統的功率范圍和攔截距離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主要激光反無人機系統功率與攔截距離對比:
以 "天穹" 激光系統為例,其 30 千瓦高能光纖激光器能在 4 公里范圍內精準聚焦光束,對無人機關鍵結構實施燒蝕破壞,短短數秒就能使目標徹底失效。相比之下,烏克蘭的激光反無人機系統最大射程僅 3 公里,功率密度不足 1 千瓦 / 平方厘米,僅能對民用級無人機造成有限損傷。
中國激光反無人機系統的功率輸出已形成梯度配置,從 10 千瓦到 100 千瓦不等,可根據不同客戶需求和任務場景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例如,中國保利科技公司在 2024 年 DSA 防務展上展示了 "寂靜狩獵者" 的三種功率配置 (10、20 和 30 千瓦),分別對應 2 至 4 公里的射程,能夠打擊飛行速度低于 60 米 / 秒的無人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 2025 年珠海航展上推出的 "光刃 - 30" 車載激光系統將有效射程提升至 12 公里,集成相控陣雷達與量子通信模塊,實現 "偵 - 控 - 打" 全流程自動化。這一技術突破顯著擴展了戰術級反無人機系統的防御范圍,使其能夠在更遠距離攔截威脅目標。
現代無人機威脅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蜂群攻擊戰術,這要求反無人機系統必須具備強大的多目標處理能力。中國戰術級機動式反無人機系統在這方面表現出色,能夠有效應對大規模無人機群的飽和攻擊。
"天穹" 系統配備 S 波段三面陣雷達實現 360 度無死角監控,對時速 216 公里以下的無人機目標實現 6 秒內目標切換。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該系統在沙特實戰中成功攔截了 21 架來襲無人機,攔截率達到 100%。這一戰績證明了中國反無人機系統在應對多目標威脅方面的卓越能力。
CS/SA5 彈炮結合防空系統同樣表現出色。在 2025 年 3 月的中緬邊境演習中,CS/SA5 在強電磁干擾環境下,成功攔截由 137 架微型無人機組成的蜂群攻擊,創下單系統擊落 83 架的紀錄。測試數據顯示,該系統攔截半徑 4 公里內的無人機群時,單次攔截成功率高達 92%,比傳統防空導彈效率提升 3 倍。
中國反無人機系統的多目標打擊能力主要來源于以下技術優勢:
先進的指控系統:FAADC2 指揮系統的智能化使得反應時間大大縮短,能夠在幾秒鐘內自動選擇電子干擾或動能攔截方案
快速火力轉換:激光武器可實現秒級打擊,無彈藥限制,可連續作戰
智能目標分配:系統能夠根據威脅等級自動分配火力,優先打擊高價值目標
網絡化協同:多系統聯網作戰,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防御
成本效益是反無人機系統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傳統防空導彈系統攔截低成本無人機往往得不償失,而中國戰術級機動式反無人機系統在這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天穹" 系統的每次發射僅需消耗幾美元的電力,而傳統導彈系統每攔截一架無人機的成本高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據美國《國防新聞》測算,在沙特干燥氣候下,激光能量損耗比潮濕環境降低 67%,單次照射成本僅 0.8 美元。這一成本優勢使得中國反無人機系統在經濟上具有極大吸引力。
CS/SA5 系統在成本控制方面同樣表現出色。該系統每發炮彈造價僅 35 元人民幣,攔截一架價值 5000 美元的無人機只需消耗 12 發彈藥,效費比碾壓以色列 "鐵穹" 系統。測試數據顯示,該系統攔截半徑 4 公里內的無人機群時,單次攔截成功率高達 92%,比傳統防空導彈效率提升 3 倍。
中國激光反無人機系統的成本優勢主要來源于:
低彈藥消耗:激光武器無需傳統彈藥,僅消耗電能
高攔截效率:單次攔截成功率高,減少重復打擊需求
模塊化設計:系統組件標準化程度高,降低生產和維護成本
規模效應:中國在激光和電子元件領域的大規模生產能力,降低單位成本
下表對比了幾種主要反無人機手段的成本效益:
中國激光反無人機系統全球采購案例分析:
沙特阿拉伯:實戰驗證的典范
沙特阿拉伯是中國激光反無人機系統的重要買家和應用典范。沙特不僅購買了大量中國反無人機裝備,還在實戰中驗證了其性能,為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樹立了良好口碑。
2022 年,沙特采購了中國電科集團的 "天穹" 激光反無人機系統,部署在吉達港附近的防空陣地,專門守護美制 "愛國者" 導彈的核心防御陣地。
除 "天穹" 系統外,沙特還采購了 "寂靜狩獵者" 激光系統。該系統在 2023 年 2 月成功擊落敵方 13 架也門胡塞武裝自殺式無人機。沙特軍隊采購的中國制造的 "寂靜狩獵者" 激光武器之外,還有前衛 - 2 單兵肩扛式防空導彈 + 23 毫米高射炮等一套低空防御系統。據沙特阿拉伯軍方《防空》雜志第 37 期通報,多個多層防空系統已加入沙特皇家部隊的現役,中國 "寂靜獵手" 作為激光武器系統,專門用于反無人機作戰,通過定向能量摧毀小型空中目標。
沙特采購中國反無人機系統的主要原因包括:
實戰性能驗證:中國系統在沙特實戰中表現出色,證明了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成本效益優勢:相比美制系統,中國系統的采購和使用成本顯著更低
互補性強:中國激光系統能有效彌補美制 "愛國者" 系統在低空防御方面的不足
快速部署能力:中國系統具有 "即插即用" 特性,讓埃及在 2024 年利比亞沖突中僅用 48 小時就完成戰場部署
俄羅斯:戰場緊急采購
俄羅斯作為傳統軍事強國,在面對烏克蘭無人機威脅時,也開始尋求中國反無人機系統的幫助。2025 年 6 月 30 日,俄羅斯展示了從中國民企購買的激光武器攔截系統,這是俄軍第一次在俄烏戰場上使用新型激光武器防空系統。
根據俄羅斯方面的說法,中國制造的激光武器系統可以在 3 公里內擊落 FPV 自殺式穿越機,6 公里內擊落偵察無人機。雖然采購中國民企制造的激光武器系統,和采購一套俄羅斯防空導彈系統成本差不多,但激光武器系統不需要消耗防空導彈,只需要提供電力即可,不需要再花費重金采購防空導彈。
俄羅斯采購中國激光反無人機系統的主要原因包括:
戰場急需:面對烏克蘭無人機的持續威脅,俄羅斯急需有效的反制手段
成本效益:長期戰爭消耗使俄羅斯軍費緊張,激光系統的低成本優勢明顯
機動性需求:中國民企打造的激光武器集成在一輛越野車上面,意味著可以隨野戰部隊機動,隨時提供保護
技術認可:中國制造的激光武器系統在中東、南亞戰場的表現令俄軍深深折服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俄軍在戰略轟炸機的機場早點部署激光防御系統,配合警戒雷達探測的話,烏克蘭無人機進攻是不會成功的。這表明俄羅斯已經認識到激光反無人機系統在保護重要軍事設施方面的重要價值。
其他國家采購情況:
除沙特和俄羅斯外,中國戰術級機動式反無人機系統已出口到約 20 個國家,覆蓋中東、南亞和非洲等地區。以下是其他主要采購國家的情況:
伊朗:伊朗也是中國激光反無人機系統的重要買家。2024 年 10 月,中國激光防御系統 "神農" 在伊朗德黑蘭的一次公開活動中亮相,該系統安裝在東風猛士 4×4 輕型戰術車輛上。伊朗選擇的中國民企打造的激光武器功率雖然小了些,但集成在一輛越野車上,適合野戰部隊機動使用。
巴基斯坦:據報道,在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軍隊可能使用了中國制造的激光武器攔截系統,對印度無人機進行了成功攔截。這表明中國反無人機系統已經在南亞地區發揮實際作用。
東南亞國家:中國激光反無人機系統已在東南亞地區投入使用。例如,在 2025 年 3 月的中緬邊境演習中,CS/SA5 系統成功攔截了 137 架微型無人機組成的蜂群攻擊。這表明中國系統在該地區已得到實戰檢驗。
非洲國家:中國反無人機系統已出口到多個非洲國家。蘇丹采購的 24 套 CS/SA5 系統甚至直接整合在二手軍用卡車上,體現了中國系統的高適應性。
歐洲國家:中國激光反無人機系統已開始進入歐洲市場。據報道,中國激光武器已經迎來了多個史詩級訂單,包括來自歐洲的訂單。這表明中國系統在國際高端市場也具有競爭力。
下表總結了中國主要反無人機系統的出口情況:
中國反無人機系統在應對低慢小航模無人機方面的技術優勢:
低慢小航模無人機(即飛行高度低、飛行速度慢、體積小的無人機)已成為現代戰爭中的新型威脅。這類無人機具有以下特點:
探測難度大:傳統防空系統會直接把鳥類當成雜波給過濾掉,而低慢小無人機的特性恰好和鳥類一致,導致傳統防空系統無法有效探測
成本低廉:一架小型無人機成本僅需幾千美元,而傳統防空導彈成本高達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美元,效費比極低
靈活性高:體積小、機動性強,可以輕松規避傳統防空系統的攔截
集群作戰:可采用蜂群戰術,飽和攻擊防空系統,使其超負荷運轉
在烏克蘭戰場上,低慢小無人機已造成重大損失。2025 年 6 月 1 日,烏克蘭特工發動了 "蜘蛛網行動",使用大量自殺無人機摧毀了俄羅斯十幾架寶貴的戰略轟炸機。這一事件凸顯了低慢小無人機對現代軍事設施的嚴重威脅。
針對低慢小無人機的威脅,中國研發的戰術級機動式反無人機系統提供了多種技術解決方案:
先進的探測系統:中國反無人機系統采用了多種先進探測技術,有效解決了低慢小目標的探測難題。例如,"天穹" 系統集成了雷達探測、光電追蹤、電子干擾和激光打擊能力;CS/SA5 系統采用雙雷達配置,主相控陣雷達負責 20 公里范圍廣域搜索,輔助雷達專門捕捉 0.01 平方米級低慢小目標;土耳其 ASELSAN 公司研發的 KALKAN 微型相控陣雷達系統,采用 S 波段頻率捷變技術,對雷達反射截面積(RCS)0.01 平方米目標的探測距離提升至 5.2 公里,填補了傳統防空雷達在 50-500 米高度區間的監測盲區。
高效的攔截手段:中國反無人機系統提供了多種針對低慢小無人機的攔截手段:
激光武器:"天穹" 系統的 30 千瓦高能光纖激光器能在 4 公里范圍內精準聚焦光束,對無人機關鍵結構實施燒蝕破壞,短短數秒就能使目標徹底失效
彈炮結合系統:CS/SA5 的核心是 6 管 25 毫米加特林機炮,采用海軍 1130 近防炮技術移植方案,測試數據顯示,該系統攔截半徑 4 公里內的無人機群時,單次攔截成功率高達 92%
電子干擾:部分中國反無人機系統配備了電子干擾設備,可以干擾無人機的導航和控制系統
綜合系統:部分系統集成了多種攔截手段,如 CS/SA5 系統除了 25 毫米加特林機炮外,還可搭載 8 枚 FN-16 防空導彈,而出口型 CS/SA5 可換裝射程 18 公里的 FB-10A 導彈
智能的指揮控制系統:中國反無人機系統配備了先進的指揮控制系統,能夠快速識別、分類和打擊低慢小無人機目標。例如,"天穹" 系統配備 S 波段三面陣雷達實現 360 度無死角監控,對時速 216 公里以下的無人機目標實現 6 秒內目標切換;FAADC2 指揮系統的智能化使得反應時間大大縮短,能夠在幾秒鐘內自動選擇電子干擾或動能攔截方案。
中國反無人機系統在應對低慢小航模無人機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沙特案例:沙特裝備的中國 "天穹" 激光反無人機系統在面對胡塞武裝的 "卡賽夫 - 2K" 型自殺式無人機時表現出色。這批無人機采用集群戰術,飛行高度低、目標反射面積小,傳統雷達難以精準識別。而 "天穹" 系統憑借其集成的雷達探測、光電追蹤、電子干擾和激光打擊能力,成功攔截了所有 21 架來襲無人機,攔截率 100%。
俄羅斯案例:俄羅斯采購的中國激光武器系統可以在 3 公里內擊落 FPV 自殺式穿越機,6 公里內擊落偵察無人機。雖然采購中國民企制造的激光武器系統成本和采購一套俄羅斯防空導彈系統差不多,但激光武器系統不需要消耗防空導彈,只需要提供電力即可,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中國國內測試:CS/SA5 系統在測試中表現出色,攔截半徑 4 公里內的無人機群時,單次攔截成功率高達 92%,比傳統防空導彈效率提升 3 倍。在 2025 年 3 月的中緬邊境演習中,CS/SA5 在強電磁干擾環境下,成功攔截由 137 架微型無人機組成的蜂群攻擊,創下單系統擊落 83 架的紀錄。
這些實戰案例表明,中國戰術級機動式反無人機系統在應對低慢小航模無人機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特別是在探測能力、攔截效率和成本效益方面。
中國戰術級機動式反無人機系統在技術性能方面具有多項優勢,使其在國際市場上脫穎而出:
先進的激光技術:中國已突破 30-100 千瓦級光纖激光器小型化技術,功率密度超越傳統化學激光器。"光刃 - 30" 車載激光系統將有效射程提升至 12 公里,集成相控陣雷達與量子通信模塊,實現 "偵 - 控 - 打" 全流程自動化。相比之下,烏克蘭 "Tryzub" 激光反無人機系統最大射程僅 3 公里,功率密度不足 1 千瓦 / 平方厘米,僅能對民用級無人機造成有限損傷。
全面的探測能力:中國反無人機系統采用多種先進探測技術,有效解決了低慢小目標的探測難題。例如,CS/SA5 系統采用雙雷達配置,主相控陣雷達負責 20 公里范圍廣域搜索,輔助雷達專門捕捉 0.01 平方米級低慢小目標;"天穹" 系統集成了雷達探測、光電追蹤、電子干擾和激光打擊能力。
快速的反應能力:中國反無人機系統反應速度快,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目標探測、識別和打擊。例如,"天穹" 系統對時速 216 公里以下的無人機目標實現 6 秒內目標切換;CS/SA5 系統從行軍狀態到射擊狀態的轉換僅需 30 秒。
強大的多目標處理能力:中國反無人機系統能夠同時應對多個來襲目標。例如,"天穹" 系統在沙特實戰中成功攔截了 21 架來襲無人機,攔截率達到 100%;CS/SA5 系統在中緬邊境演習中成功攔截由 137 架微型無人機組成的蜂群攻擊。
環境適應性強:中國反無人機系統能夠在各種惡劣環境下正常工作。例如,"光刃" 系列配備沙漠環境自適應光路校準系統,在沙塵暴天氣下仍能保持 85% 的攔截成功率;中國 "寂靜狩獵者" 激光武器能在極端溫度環境下工作,從 - 50°C 到 50°C,無需冷卻或加熱系統。
中國戰術級機動式反無人機系統在成本效益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使其在國際市場上極具競爭力:
采購成本低:中國反無人機系統的采購成本低于同類西方產品。例如,在中國制造網上,中國反無人機系統的價格從幾千美元到幾十萬美元不等,而西方同類產品價格通常高出 30-50%。
使用成本低:中國激光反無人機系統的使用成本極低。例如,"天穹" 系統的每次發射僅需消耗幾美元的電力,而傳統導彈系統每攔截一架無人機的成本高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在沙特干燥氣候下,激光能量損耗比潮濕環境降低 67%,單次照射成本僅 0.8 美元(美國《國防新聞》測算)。
維護成本低:中國反無人機系統結構簡單,維護成本低。例如,激光武器無需傳統彈藥,減少了彈藥運輸和儲存成本;系統模塊化設計便于維護和升級。
效費比高:中國反無人機系統的效費比遠高于傳統防空系統。例如,CS/SA5 系統每發炮彈造價僅 35 元人民幣,攔截一架價值 5000 美元的無人機只需消耗 12 發彈藥,效費比碾壓以色列 "鐵穹" 系統;成本比為 1:30000(激光耗電 vs 無人機造價)。
中國戰術級機動式反無人機系統在系統集成和服務方面也具有明顯優勢:
模塊化設計:中國反無人機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可根據客戶需求靈活配置。例如,CS/SA5 系統的底盤適配性突出,從 6×6 輕型卡車到 8×8 重型裝甲車均可搭載,蘇丹采購的 24 套系統甚至直接整合在二手軍用卡車上;"寂靜狩獵者" 激光系統有多種功率配置 (10、20 和 30 千瓦),可根據客戶需求選擇。
體系化解決方案:中國能夠提供完整的反無人機體系化解決方案。例如,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可提供完整 "蜂群打擊 + 激光防御" 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國家;中國將激光反無人機系統納入 "馬賽克戰" 體系,與微波武器、高能微波彈形成互補:激光負責精確點防御,微波實施區域壓制,智能彈藥清理殘余目標。
本地化生產支持:中國提供技術轉讓和本地化生產支持,幫助客戶建立自主保障能力。例如,巴基斯坦獲得生產線授權后,2025 年 4 月實現月產 3 套系統的本土化制造能力。
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國提供從系統設計、生產、培訓到維護、升級的全生命周期服務。例如,中國電科為 "天穹" 系統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和培訓,確保客戶能夠正確操作和維護系統。
中國戰術級機動式反無人機系統在技術方面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更高功率激光技術:中國正在研發更高功率的激光武器系統。例如,"光刃 - 30" 車載激光系統的功率已達 30 千瓦,未來版本可能提升至 100 千瓦以上;"天穹" 系統的激光功率可根據目標威脅等級動態調節,對偵察無人機實施傳感器致盲 (30 千瓦),對攻擊型無人機直接熔毀引擎 (100 千瓦)。
更先進的探測技術:中國將繼續發展先進的探測技術,提高對低慢小目標的探測能力。例如,"天穹" 系統配備 S 波段三面陣雷達實現 360 度無死角監控;未來系統可能集成更先進的量子雷達和人工智能目標識別技術,進一步提高探測和識別能力。
智能化和自主化:中國反無人機系統將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例如,"光刃 - 30" 系統實現 "偵 - 控 - 打" 全流程自動化;未來系統可能集成 AI 識別、自動化部署、無人反無人等多種新概念,使系統更智能、更敏捷、更便攜。
網絡化協同作戰:中國反無人機系統將加強網絡化協同作戰能力。例如,"光刃 - 30" 的模塊化設計支持單車獨立作戰或百臺組網;中國將激光反無人機系統納入 "馬賽克戰" 體系,與其他武器系統協同作戰。
小型化和輕量化:中國反無人機系統將向小型化和輕量化方向發展。例如,俄羅斯和伊朗選擇的中國民企打造的激光武器功率較小,但集成在一輛越野車上,便于野戰部隊機動使用;中國已開發出便攜式激光武器系統,如 2.47 千瓦的便攜式激光武器,能夠在極端溫度環境下工作。
全球反無人機系統市場需求正在快速增長,主要驅動因素包括:
無人機威脅增長:全球無人機相關軍事沖突事件在 2024-2025 年期間增長了 47%,其中 70% 的攻擊事件使用了低慢小無人機。這種趨勢預計將持續,推動反無人機系統需求增長。
軍事現代化需求:各國軍隊正在加速現代化建設,將反無人機能力作為重點發展領域。例如,美國陸軍 "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DE M-SHORAD)項目已完成 30 千瓦級激光武器的實戰測試,計劃于 2025 年前部署 50 套車載系統;美國計劃到 2029 年擴充其 "郊狼" 攔截器庫存至 6,700 枚,并增加發射器和雷達。
民用安全需求:除軍事應用外,反無人機系統在民用安全領域的需求也在增長。例如,重要基礎設施保護、大型活動安保等場景對反無人機系統的需求增加。
預算限制:面對無人機威脅,各國國防預算有限,需要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中國反無人機系統的成本效益優勢使其在預算有限的市場具有吸引力。
根據市場研究,全球反無人機系統市場預計將從 2025 年的約 50 億美元增長到 2030 年的約 120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 19%。其中,亞太地區將成為增長最快的市場,年復合增長率約為 22%。
基于技術優勢、成本效益和實戰驗證,中國戰術級機動式反無人機系統的市場前景廣闊:
市場份額擴大:中國反無人機系統已出口到約 20 個國家,覆蓋中東、南亞、非洲和歐洲等地區。隨著更多國家認識到中國系統的優勢,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擴大。
訂單增長:中國激光武器已經迎來了多個史詩級訂單。特別是在中東地區,中國反無人機系統憑借出色的實戰表現,贏得了更多客戶的信任和訂單。
產品多元化:中國將繼續豐富反無人機產品線,滿足不同客戶需求。例如,中國已形成 "蜂群打擊 + 激光防御" 一體化解決方案;未來可能推出更多功率等級和配置的激光系統,以及更先進的彈炮結合系統。
技術輸出模式創新:中國將繼續創新技術輸出模式,如技術轉讓和本地化生產。例如,巴基斯坦獲得生產線授權后,2025 年 4 月實現月產 3 套系統的本土化制造能力。這種 "武器 + 技術" 打包方案,直接沖擊土耳其 "旗手" 無人機在中東的市場份額。
全球市場競爭加劇:隨著中國反無人機系統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增加,全球市場競爭將加劇。例如,中國技術已迫使美國將 "復仇者" 防空系統降價 37%;未來可能面臨來自美國、以色列、俄羅斯等國家的更激烈競爭。
總體而言,中國戰術級機動式反無人機系統憑借技術優勢、成本效益和實戰驗證,在全球市場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預計到 2030 年,中國在全球反無人機系統市場的份額將從目前的約 15% 增長到約 25%,成為全球反無人機系統的主要供應國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