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印巴空戰中國殲-10CE戰機大展神威之后,沙特戰場又傳來一個好消息!
近日,中國電科出口沙特的“Skyshield”(天穹)激光反無人機系統,在一次實戰中21發21中,攔截率達100%!
估計接下來,中式武器又要大賣了。
作者-水
這戰績,真的絕了
21發21中,這數據看著就讓人熱血沸騰,天穹系統露臉了!一套30千瓦的激光設備,幾美元電費搞定一架無人機。
要知道傳統防空導彈動不動幾十萬美元一發,這成本差距簡直讓人笑出聲來。
那場景想想都過癮,胡塞武裝的"卡賽夫-2K"自殺式無人機撲向沙特陣地,這些小家伙個頭不大,長1.2米,翼展2.2米,但肚子里裝著50到100公斤的烈性炸藥。
按理說,這種低空慢速目標最難對付,雷達反射信號弱得像蚊子嗡嗡聲。
但"天穹"系統就像神射手一樣,S波段三面陣雷達配合光電跟蹤,6秒鎖定目標。激光束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射出去,目標瞬間被烤得外焦里嫩,螺旋槳停轉,機身冒煙,直接從空中掉下來。沙特防空軍少將阿里激動得不得了,親自給中方團隊授勛嘉獎。這可不是客套話,人家是真的服氣。
更牛的是,"天穹"系統在一年內的測試中,成功攔截了110架無人機,保持了100%的成功率。這可靠性,簡直是無人機界的"噩夢制造機"。胡塞武裝的無人機下次再來,可就得掂量掂量了。
技術這塊,咱領先了
說到技術這塊,咱們確實有兩把刷子。別家的"寂靜狩獵者"還在單打獨斗,咱的"天穹"已經會排兵布陣了。就像一個是武林高手,一個是帶兵的將軍,層次不一樣啊。
高能光纖激光器是"天穹"的核心武器,這玩意兒功率30千瓦,射程4公里,精度高得嚇人。激光束聚焦后,能量密度比太陽表面還高,無人機的塑料外殼和電子元件根本扛不住。幾秒鐘時間,目標就被燒穿燒毀,比用刀切豆腐還干凈利落。
更關鍵的是集成化設計,雷達負責遠程搜索,光電設備負責精確跟蹤,電子干擾器負責壓制通信,激光武器負責最終擊毀。這套組合拳下來,什么樣的無人機都得歇菜。
而且模塊化設計讓它能跟傳統防空系統無縫對接,構建起一張覆蓋低中高空的全方位防護網。
而且,傳統"愛國者"導彈一發幾百萬美元,高射炮齊射也要幾萬美元。"天穹"每次發射只消耗幾美元電費,這簡直就是"白菜價"打"黃金靶"。對于沙特這種經常挨無人機騷擾的國家來說,這種成本優勢太重要了。
未來升級還會搭載人工智能模塊,自動識別目標類型,優化攻擊策略。到那時候,操作員只需要按個按鈕,系統就能自主完成整個攔截過程。
技術是好,關鍵得經得起實戰檢驗。
實戰見真章,俄軍酸了
說起實戰這事兒,對比就更明顯了。咱這邊21發21中完美收官,俄軍那邊幾架轟炸機被小無人機端了老窩。估計俄軍指揮官看到這新聞,心里得多后悔當初沒早點買咱的裝備。
烏克蘭那幫人用卡車運著FPV無人機,偷摸開到俄羅斯戰略轟炸機基地附近,然后放飛攻擊。一下子炸毀了好幾架圖-95和圖-22M3轟炸機,這在現代戰爭史上簡直是個奇跡。要知道這些轟炸機每架價值幾千萬美元,就這么被幾萬美元的小無人機給報銷了。
更要命的是,俄軍的S-400防空系統面對這種小型無人機根本沒轍。雷達看不清,導彈太貴,高炮打不準。6月26日,烏克蘭用小無人機攻擊了俄羅斯的S-400系統,炸毀了好多雷達車和發射車。
28日晚上,俄羅斯又向烏克蘭發射了477架無人機和60枚導彈,這種"以暴制暴"的打法說明他們在反無人機技術上確實落后了。
反觀"天穹"系統,面對胡塞武裝的集群攻擊游刃有余。那些"卡賽夫-2K"無人機曾經襲擊過沙特聯軍指揮官會議現場,炸死了好幾名高級軍官。
現在有了"天穹",這種威脅基本被化解了。沙特軍方對此極為認可,訂單接踵而來。
目前"天穹"系統已經出口到20多個國家,在中東、中亞、非洲都有實戰表現。這種被市場驗證的可靠性,是最好的技術證明。
時代變了,咱站C位了
時代真的變了,誰掌握新技術,誰就站C位。從追隨者到引領者,中國軍工這幾年真是脫胎換骨。20多個國家排隊買咱的激光武器,這口碑傳得有多快。
定向能武器的時代才剛開始,咱們起跑線就領先了。除了"天穹",中國還有中航工業的"光箭"系列、航天科工的LW系列、中國兵器的OW5系列。這形成了完整的產品矩陣,陸海空全覆蓋,固定機動全都有。
更厲害的是,咱們不光會防,還會攻。2024年珠海航展上,"九天"察打一體無人機驚艷亮相。這家伙翼展25米,最大起飛重量16噸,能裝載上百枚巡飛彈,簡直就是空中的無人機航母。有了這種"蜂群打擊+激光防御"的完整解決方案,中國成了全球唯一能提供攻防一體化系統的國家。
從技術角度看,激光武器代表的是定向能時代的到來。傳統動能武器靠爆炸和穿透,定向能武器靠的是能量燒蝕。這不僅僅是技術進步,更是作戰理念的革命。
當成本優勢遇上技術領先,傳統防空思維必須重構。
從戰略角度看,這標志著中國軍工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折。以前我們買別人的武器,學別人的技術。現在輪到別人來買我們的裝備,學我們的經驗了。這種角色轉換,意義比技術突破本身還要深遠。
沙特這筆買賣顯然穩賺不賠,"天穹"在手,天空真的由咱說了算。
結語
激光武器這事兒讓我想起一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技術突破不是偶然,背后是幾十年的積累。當成本優勢遇上技術領先,傳統那套玩法確實要變了。
從殲-10CE到霹靂-15,從"九天"到"天穹",中國武器裝備正在一場場戰爭中證明自己。而"21發21中"的耀眼戰績,既是激光技術成熟的標志,也是中國防務工業走向全球化的信號。在這場技術變革中,中國,早已走在了前列。
你覺得面對這種技術變革,那些軍事強國會怎么應對?是跟進還是另辟蹊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