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劉亦菲把“黃玫瑰”塑造成專屬代表后。
楊紫也讓“牡丹”成為女主光環的絕美隱喻。
可觀眾沉醉于對主角的贊美,卻忽略配角。
鏡頭之外,張雅欽或許更像是靜默綻放的牡丹。
“明艷卻不張揚,堅韌卻不凌厲”
入行9年,她不張揚、不炒作,甘愿成為配角。
可即便是楊紫、劉亦菲,也擋不住她的光芒。
奈何顏值演技雙雙出彩的她,始終沒有主角運。
01 牡丹之爭
在參演《國色芳華》之前,張雅欽已經有代表作《古相思曲》。
她的潛力在此徹底爆發出來,成為觀眾心中的意難平。
所以,看到楊紫和張雅欽合作后,觀眾都預判楊紫會被她碾壓。
那么事實究竟如何呢?觀眾對她的評價又是什么樣呢?
圓潤臉型、豐腴體態配上額間花鈿、高髻華服。
張雅欽剛出場,就被評價為“從仕女圖中走出來的人物”。
珠圓玉潤的形象、居高臨下的態度...
都讓觀眾對“唐朝貴女”的印象變得實體化。
即便是妝造精致的楊紫,也擋不住張雅欽的光芒。
最重要的是,張雅欽在劇中的演技爆發。
她塑造的李幼貞并非臉譜化惡女。
對劉暢的執念,讓她變得逐漸瘋狂。
表面上,她是身居高位為愛癲狂的女子。
實際上,她只是權力博弈之下的棋子。
面對愛情,她從青梅竹馬的純情,到黑化后的癲狂。
對于心上人,總是柔情中暗藏脅迫,讓觀眾又恨又憐。
而她和劉暢走到最后似乎只剩下對彼此的互相折磨。
《錦繡芳華》中,張雅欽塑造的李幼貞變得更加瘋狂。
因為籠絡不住丈夫的心,她試圖毀掉何惟芳。
隨著她手中的牡丹被掃落,她對何惟芳也痛下殺心。
可準備放火時,她眼里卻沒有欣喜只有絕望。
或許她也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走到如此地步呢?
楊紫和張雅欽的合作,讓觀眾看到女性的悲哀。
反派不再推動劇情的工具,而是時代悲劇的載體。
兩人的演技,也讓觀眾看到真正的實力演員。
楊紫大開大合的情緒戲,而張雅欽以微表情制勝。
配角與頂流平等博弈,兩人的表演各有千秋。
但楊紫偶像化式的表演,似乎無法再讓觀眾驚喜。
反倒是生活化、自然化的演戲更能受到認可。
所以,相比之下,張雅欽才讓觀眾印象更深刻。
可她真的能借此升咖,徹底實現資源飛升嗎?
02 資源困境
能與楊紫搭檔,而且還是女二號。
其實已經是張雅欽的“飛升”。
因為在此之前,她連配角都算不上。
最多只能在頂流劇中“客串”。
但張雅欽與普通的“糊咖”還是有不同之處。
因為她有自己的代表作《古相思曲》。
雖然是個網劇,但演技、劇情都得到認可。
而張雅欽的潛力,則在此劇中徹底爆發。
從天真爛漫的漁家女到權傾朝野的皇后,再到孤獨終老的白發老者。
張雅欽成功詮釋出角色跨越千年的宿命感。
從18歲清純到36歲妖后,少女期提裙奔跑的靈動與老年回眸的滄桑渾然一體。
她與愛人首次見面即“訣別”,眼中含淚微笑的復雜情緒成經典鏡頭。
張雅欽也借此實現從“黃金配角”到“隱形女主”的蛻變。
在此之前,張雅欽始終都是影視劇中不知名的小配角。
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她飾演劉亦菲的侍女。
雖然戲份少,但眼神卻非常到位。
尤其在“夜華去世”后的悲慟戲份中,眼神充滿無聲的絕望。
與劉亦菲的互動中,她的表現更是絲毫都沒有被碾壓。
后來,她又和楊冪合作《扶搖》,飾演公主雅蘭珠。
夸張卻不浮夸的表演,被觀眾稱贊“甜而不膩”。
角色還被評為“全劇白月光”,風頭不輸主角楊冪。
再后來,她又和周冬雨合作《千古玦塵》,飾演鳳染。
本該是原著中的女二號,但劇中卻被刪減戲份。
但她仍然能靠著演技,成為觀眾的記憶點。
角色熱度更是碾壓主角,彈幕刷屏“求鳳染獨立番外”。
但真正讓觀眾記住張雅欽的,卻依舊是網劇。
比如《少年游》中,她被譽為“女扮男裝教科書”。
而張雅欽也就此給觀眾留下“俠女”印象。
回看張雅欽的演藝生涯,她總能靠演技突圍。
但卻總是無法真正的成名。
只能當個陪襯,連名字都被淹沒在名單的角落。
其中的反差,究竟又是為什么?
03 是否可惜
《國色芳華》對于張雅欽來說,是個逆襲的好機會。
目前來看,觀眾對她的表現也都很滿意。
楊紫固然擋不住她的鋒芒,但她的風頭依舊敵不過楊紫。
能憑借“牡丹”提名白玉蘭視后,足以證明楊紫的演技。
她或許會讓觀眾覺得“演技模板套路化”。
但她整體的表演,她對角色的理解,她的實力都無法否認。
從初嫁豪門時的隱忍卑微,到獨闖商海的果敢堅毅。
她用“千層戲法”般的演技層層剝開角色的靈魂。
更重要,也更值得稱贊的,是楊紫對臺詞的精妙處理。
劇中她在公堂之上揭露劉家惡行,為自己討回公道。
她的臺詞從最初的顫抖隱忍,逐漸轉為擲地有聲的控訴。
每個字都像鋒利的刀刃刺向權貴的虛偽。
這種臺詞的層次感,讓角色的反抗充滿力量感。
甚至可以說,比昔日《夢華錄》中的劉亦菲表現更佳。
相比之下,張雅欽的臺詞力度明顯不夠。
都說演員考驗“聲臺形表”,聲音和臺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她的眼神戲表現力十足,可臺詞卻配不上演技。
情緒激烈的場景中,她的臺詞力度略顯不足。
聲音的顫抖未能完全貼合角色的心理狀態。
平緩的臺詞節奏,固然能展現出角色的高傲。
但惡毒女配的“狠辣”卻無法徹底爆發。
“眼神戲滿分,臺詞戲扣分”,屬實太可惜。
身為演員,張雅欽已經得到觀眾的認可。
能與頂流演員合作,也代表她在圈內地位的進步。
演員,還是要穩扎穩打,才能“成功”。
就像楊紫面對白玉蘭提名的采訪:“來學習的”。
能與前輩合作,就代表著自己的進步。
張雅欽,也是如此。
與楊紫合作的過程中,能學習、進步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劇中培育牡丹的過程,演技的提升同樣需要時間的沉淀。
張雅欽還需要努力,才能開出永不凋零的“國色芳華”。
結語
或許流量為王的時代,“作配”是必經修行。
但真正的演員從不怕被掩蓋,只怕被辜負。
唯有經歷風雨的洗禮,方能成就“芳華”璀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