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出懂感恩的孩子是一個家庭的福報
0 1
爸爸帶了一身灰回來,女兒激動地上前一把抱住他。
可爸爸因為身上臟,下意識想推開女兒。
沒想到,女兒卻說:“我不嫌你臟!”
在媽媽問爸爸身上怎么弄的時,女兒急著說:
“媽媽,你不要怪爸爸。爸爸干活辛苦,干活衣服才臟的。”
等爸爸進屋,她又是給爸爸端水,又是幫著拿拖鞋。
看到爸爸的拖鞋爛了,小女孩去超市時還不忘給爸爸買新拖鞋。
看得出來,小女孩是真的很心疼爸爸。
網友們看到后紛紛為小棉襖點贊,有人更是直言:
“好閨女,你爸爸回家看到這么乖的你,再累也值了!”
說實話,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不是有求必應的童年,而是一顆懂得感恩的心。
因為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夠發現愛,才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愛和美好。
02
“給我吃一顆藍莓好不好?”
一個小女孩坐在客廳吃藍莓,媽媽在一旁說也想嘗一顆。
沒想到,她剛拿出一顆藍莓,女兒就發脾氣打人。
媽媽被打了幾下才反應過來,她邊躲避邊和女兒說不能打人。
但女兒根本不聽,依然因那一顆藍莓而生氣。
許多網友看到這一幕時,猜測這位媽媽會嚴厲教育孩子一番。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媽媽竟然將手中的藍莓退還給了女兒!
她的反應讓許多人感到驚訝:
“直接反手打回去才對!還在那里哎呦,說退給你。”
“要是我,直接把整盤藍莓拿回去,讓她看著我吃,一顆也不給。我兒子小時候也這樣過,好好教育一番后,現在不用說也會主動給家里人分享吃的。”
看到這里圈媽不禁思考:
同樣都是孩子,有的孩子不嫌棄父母,反而很心疼父母;而有的孩子卻因為一顆藍莓對父母動手,為何差距會這么大?
03
其實,孩子間的差距,往往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逐漸形成。
孩子對待父母的方式,往往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整個家庭的教養生態。
父母若是一味地嬌慣孩子,什么好的都留給孩子,什么活都不讓孩子做,那他自然覺得一切理所應當,很難體會父母的辛苦。
說起來,生活中很多父母習慣把辛苦藏起來,但明智的父母會讓孩子適當參與生活。
比如,帶孩子去工作場所看看;坦誠解釋“爸爸衣服為什么臟”;一起做家務時聊聊工作的意義……
這樣孩子才會明白:
父母身上的臟衣服不是羞恥,而是努力的勛章;
父母給他洗的一盤藍莓不是應該,而是愛的具象。
另外,懂得把感謝說出口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
爸爸對媽媽說的“做飯辛苦了”,媽媽對爸爸說的“工作累了吧”,這些對話都在告訴孩子:
看見家人的付出,是愛的第一課。
其實,親子關系最動人的模樣,從來不是父母單方面的傾其所有,而是雙向流動的理解與體諒。
理智地愛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偏愛。
否則,父母拼盡全力,養出的也不過是個仇人罷了!
04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個非常暖心的新聞。
一位爸爸剛從工地干完活,因為時間關系,他沒來得及換衣服,就匆匆趕去學校接孩子。
與校門口很多衣著整潔、穿著名牌的家長相比,這位爸爸身上滿是灰塵,看起來有些寒酸。
爸爸擔心自己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丟臉,卻沒想到孩子卻說:
“我爸爸媽媽不偷不搶,有什么丟人的。”
這句話不僅打動了父母,也讓許多網友感動得流淚。
是的,父母為了孩子,拼盡全力去工作,努力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即使滿身灰塵,又有什么好羞愧的呢?
那正是父母對孩子的深沉愛意啊!
可以說,家長愛孩子,不能太用力,更無需過于小心翼翼。
千萬不要一邊拼盡全力地付出,一邊又要顧及孩子的面子和感受。
小心愛過頭,讓孩子變得虛榮只知道享受。
平時做真實的自己就好,甚至可以適當留給孩子一些機會去表達他們的愛與心疼。
這樣,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才會平衡,孩子才能學會表達愛,懂得愛!
05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
“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但真正有智慧的家長都明白:
愛,不是清空自己填充孩子。
因為父母愛的太過,很容易養出不懂感恩、不辨是非的孩子。
為此,在養育孩子一事上,家長要疼愛不溺愛,保護卻不包辦,付出卻不透支。
只有這樣才能養出感恩、溫暖的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