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楊是小鎮的中考狀元,帶著驕傲進入全省最好的高中后,卻經歷了各種降維打擊。
高考查分夜,這個曾經的中考狀元哭了:我的高三到底輸給了什么?
1
2017年,我參加中考,以領先第二名二十多分的成績奪得全市狀元。
在那之前, 我通過周邊三個城市所有重點高中的自主招生考試。朋友圈掛滿了母校的喜報,金燦燦的幾個大字 報道 了 我的成績。
好幾所重點中學的老師開車來到我家, 希望我能夠去他們那里讀書 ,還有學校邀請我參加他們的暑期研學,帶著我們到985高校參觀 。
我站在領獎臺上,目光所及皆是贊許。 然而 在最后,我拒絕了這些學校的邀請。
在我心里,一直有一所“白月光” 。
那是全省綜合排名第一的高中 ,坐落在離我家五百公里的省會城市。 在媒體的報道 里 ,它是當時省內唯一一所連續多年重本率超過90%的學校, 每年有 75%的學生能考上985大學,二三十個學生能考上清北。
我把它的地址貼在書桌的左上角,學累了就 趴在桌子上,歪頭看著它 , 心里默默地想象,假如我能站上那里的講臺,是不是有不一樣的風采?
但老師們不建議我去。他們直言不諱地說 :“你想想, 它管理 那么 松弛, 還 允許學生帶手機, 成績卻那么好, 說明 那里的學生都是人中龍鳳。你一個 小鎮的孩子 , 去了 哪能跟得上?”
我很不服氣,堅信人定勝天。
暑假,我將自己鎖在臥室里,對著 高中練習冊 練了又練 , 希望能彎道超車 。 遺憾的是 ,我 所 期待的逆襲并沒有到來 。 開學第一次物理摸底考,我 只 考了18分。
試卷落到我面前的那一刻 ,我的心好像被重重地錘了一拳,一下就跌到了谷底。要知道, 我中考物理可是 98分啊 ,在暑假時也花了大功夫學習物理。
我沮喪極了, 迅速 把 卷子 塞進課桌 ,趴在課桌上假裝睡覺 。
教室里沸沸揚揚,大家 熱烈地 討論這場考試 。有人說壓軸題似乎在哪里見過,有人說這份卷子難度不高, 后排 一個 女生大聲說: “ 還是得 你們, 我 暑假 什么都沒 學 ,怪不得只考了50分。”
大家 哄笑 起來。
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小鎮孩子與省會孩子教育資源的差異。后來,我與其他同學的差距愈發明顯 。
就拿英語來說, 以前在老家時,我 常常是上臺做英語演講的人。然而,當我第一次站上這里的講臺,拿出自認為最標準的發音時,發現臺下不少同學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我有些忐忑地停下來, 老師 笑了笑,沒有為難我 :“你是 外地來的吧 ?”
我不知所措地點點頭 。
她嘆了口氣, 聲音溫柔 :“沒事, 那 你就用中文來講吧。”
我的 臉騰地 燒起來, 磕磕絆絆地用中文講了一次 ,狼狽地下了臺 。 老師沒再多說什么,只是叫起下一位同學,她用我從未聽過的流暢口語做了自我介紹 。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現實生活中,真的有人能和電視上的外國人說得一模一樣。
我終于認識到,曾經我引以為豪的 許多 東西,在 這里 都不值一提。論成績,我 不算出眾,省會的孩子教育基礎比我好太多。 論天賦, 我泯然眾人。 論性格, 我沉默內向,不討人喜歡。
沒有人嘲笑我,可我還是無法控制地陷入自卑,我接受不了自己比別人差。
我下定決心,要把高一當做高三來努力。
2
我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時間表,每天吃飯不超過十二分鐘,洗澡不超過十分鐘,要最后一個睡覺、第一個起床。
為了不吵到室友,我 琢磨了個“絕招”:將 手機握在手里, 再 用棉被蓋 好。這樣一來,只要鬧鐘一震動, 我就 能 立刻驚醒, 在它響起前關掉。靠這個辦法,一直到高三,室友都不知道我的鬧鈴是什么。
在以學風自由聞名的學校里,我過成了一個“異類”。當我的同學們熱火朝天地參加各種各樣的街舞比賽、歌劇表演、歌手大賽時,我總是躲在自習室里。即使遇到強制參加的活動,我也會帶上一本書,躲到離舞臺最遠的角落,靠著走廊透進來的一點微光學習。
這樣的“苦行”似乎有些作用。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年級第150名,班排第十。我暗暗有些高興,同時下了決心:總有一天,我要考進100名、50名乃至前10名。
可惜 我的名次一直在150名左右徘徊。最接近的一次,應該是高二上學期的期中考,我考了年級125名。那一次,我漏涂了化學考試的答題卡,扣了三十多分。
我自責極了,反反復復地和班主任說,要是沒走神就好了,要是再認真些就好了,我就能考進一百名了。
她 是一位很耐心的老師,我的成績提不上去,她也很著急。但她從來沒有催促過我,反而勸我要放松一些。
“你有沒有想過,你經常跑神,或許不是因為你不認真?”
“什么意思?”我沒反應過來。
“ 人不是機器,不能一直緊繃著。 你的大腦 太累 時就會跟你 抗議 ,或許 你放松一下,讓 它 休息 一會 ,學習效率 反而能 上升。 ”
放松?什么才是放松呢? 我有些迷茫。從小到大, 所有人都告訴我,結果不好是因為我不夠努力, 沒有人說過, 或許是因為我沒有放松。
她想了想,問道: “ 你有什么喜歡做的事嗎? ”
“ 沒有。 ”
“ 那有什么喜歡吃的嗎? ”
“ 好像 …… 也沒有。 ”
“ 那你空閑時 喜歡 做什么呢? ”
我猶豫了一會,小聲道:“ 我喜歡閱讀,像《唐詩小札》之類的,算不算 ?”
她搖頭:“ 不,我說的是那種讓你很愉悅 、很 放松,不需要動腦的那種活動 , 比如散步、吃飯,甚至是打游戲。 ”
我認真地想了想,大腦卻一片空白。
細細想來,除了考試和學習,我的生活中似乎再無其他東西。這沒有讓我豁然開朗,反而感到一種恐懼。
我買來越來越多的練習冊,起床的時間也越來越早,對自己的要求也更加嚴苛。到后來,這種要求甚至成了一種病態的指責:一旦早上到教室晚了三分鐘,或者吃飯晚了五分鐘,我都會自責一整天。
成績沒有好轉,反而日漸下降。高二最后一次期末考,我考了190名,是有史以來最低的一次。
3
因為長期沒有正反饋, 升入高三后,我突然 學不動了 。
起初只是 做作業時 集中不了注意力,后來發展到無論是 在 上課還是考試,我都 會 無法控制地跑神。
我的大腦好像 被切成了兩半 , 一半停留在題目上, 另 一半 重復著播放毫無意義的場景和語音。 一旦我 試圖去控制 它, 腦子里就好像出現了 兩 根 彈簧, 一左一右地互相 拉扯 ,直到我頭痛得幾乎落淚。
我嘗試了很多種辦法。
一 開始,我往太陽穴上抹了 大量 風油精 。在辛辣的氣味中,我短暫地清醒了一下,但很快,它 就 失去了效用 。
我又用圓規扎自己的手臂,試圖用尖銳的疼痛讓自己回神來,但沒過一會,那些無意義的畫面又會重新涌入腦海中,占據我整個大腦。
我還嘗試過到教室后面站著上課,和那些犯困的同學一起。可站著依舊能走神,每每驚醒,我都不知道老師講到什么地方了。
我的成績 持續 下滑。 先 是兩百名,慢慢就變成兩百二十、兩百五十、甚至是兩百七。
高三第二次月考后,我 鼓起勇氣向老師們傾訴 ,然而他們不太能理解。數學老師皺著眉頭, 嘩啦啦地翻著我打滿叉號的練習冊,恨鐵不成鋼地 大聲 說:“怎么可能控制不了呢?你要用點心呀。”
辦公室里靜悄悄的, 我嚇了一跳, 垂頭喪氣地低下 了 頭。
控制不了 自己的腦子,聽起來 確實很荒謬。別說老師了,連我自己都覺得這是一件羞恥的事情。 我不敢再對別人提起,偽裝出一副努力學習的模樣。
在那段時間里, 我最害怕和媽媽打電話。
她對我很放心 ,因為一直以來,我都是周圍圈子里最勤奮的孩子 。她 常常驕傲地和我說起,哪個阿姨又和她說,羨慕她有這么一個勤奮的女兒,不用為孩子的功課操心 。
“今天學的怎么樣呀?”她常常這樣問。
“啊,還好吧。”我干巴巴地回應。
“那就好,要注意休息哦。”她沒有多心,只是叮囑了一句,絮絮叨叨地說起其他事情了。
我捏著電話,傾訴的話語幾次想要脫口而出。我很想告訴她,我學得并不好 ,我學不進去了, 可我不敢說。我害怕他們失望,更害怕他們傷心。
無法宣泄的壓力 心中越積越多,或許是為了逃避它, 我開始沉迷于 網文 。
4
那段時間,以前我不感興趣的,比如懸疑、古風、仙俠,突然就有了強烈的吸引力。越是天馬行空的小說,越能夠讓我忘記現實的焦慮。
擰巴的是,我一邊看網文,一邊害怕別人知道我看網文 。
高三開學不久,我和同學們一起吃飯,她們聊起最近新看的網文,問我有沒有什么推薦的。
明明有許多個答案繚繞在我嘴邊,可我還是下意識地脫口而出:我不知道。
另一個同學搶過話頭:“像她這么努力的人,怎么會看這種東西呢?”
她說的沒錯,一個好學生怎么會看網文呢?
為了維持“好學生”的形象,我從不當著別人的面看網文,而是 把手機夾在書本中間, 找一個 無人的走廊 ,用 整整一個下午 的時間沉浸在里面 。 直到天色沉沉,才卷著書,裝出一副苦學的模樣回到教室。
在學校的時候,我還有幾分偽裝的心思。等到 新冠疫情爆發 后 , 我們被迫居家學習,我徹底地放縱了自己 。
為了騙過爸媽,我精心布置了一番。
我把 手機立起來, 用書桌的隔板擋住,旁邊 攤開幾本練習冊,手上 再 夾一根紅筆 。 如果 爸媽 推門進來,我就迅速點開后臺的作業幫,假裝自己在校對答案。 我甚至知道要用怎樣的表情和動作才能讓他們放心:目視前方,嘴角抿住,切不可因為慌亂。
那張書桌陪伴了我十年,曾經是我最好的學習伙伴。 左邊貼著 我的高中地址, 右 上角貼著我小學獲得全市語文競賽一等獎的獎狀,中間 是 幾張便利貼, 密密麻麻地寫著易忘知識點。
旁邊 還 有一張紙條, 上面是我弟弟 歪歪扭扭 的字跡: “祝姐姐考上理想大學 。 ”
但在高三最后的時刻,它 沉默地注視著我在 網文中 迷失、沉醉。
我出房門的次數很少,大多數時候, 我 都躲在自己的小房間里,在不斷下滑的屏幕中尋找快感。
直到深夜一二點 ,我 才不得不放下手機。 紅的藍的綠的光影 在我眼皮上閃爍 , 往往要 好一會才能夠緩解。
奇怪的是, 看得越多,我就越不快樂。心中始終有個聲音,充滿焦慮和懊惱:
“你怎么浪費了這么多天呢?”
“你真沒用呀,怎么就控制不住自己呢?”
“怎么辦,你又要趕不上別人了。”
返校后的周末, 學校組織我們去圖書館學習 ,我 借著放松的由頭出去, 躲在 閱覽室里看完了 《清明上河圖密碼》 和《瑯琊榜》 。 直到 高考前 一 天 晚上 ,我 還在被窩里選小說,熬 到了半夜兩點 鐘 。
高考結束 后,我意料之中地考砸了,年級排名大概在五百名左右,遠不如我的一些初中同學。最后,我踩著線進入一所離家幾千公里的211大學,因為距離太遠,它在省內的分數甚至不如普通一本的王牌專業。
暑假的末期,當年帶我研學的老師打電話過來,問我要不要去他們那里復讀,可以為我免去學雜費。
爸爸問我的意見,我想了想說,“算了,就這樣吧。
5
高考結束后,我和爸媽 一起去拜訪 初中 的 老師。老師問我,為什么考得這么差。
我一時語塞。媽媽很快接上了話茬 ,說我 不適合學理科。
這個理由很有說服力,我 的語文成績確實比數學好。 大家 便 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搖頭感慨 了 一番。
于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跟其他人說,我不擅長 學 理科。
高考的余波漸漸散去,在大學,我開始能夠集中注意力上課了,學習能力逐漸恢復,還保上了本校的研究生。
某個晚上,我和幾個 要好 朋友 在一起 閑聊 , 大家輪流講 起 自己高中的經歷。 有人吐槽自己曾經的老師, 有人說她被 班里的同學排擠過 , 還 有人笑嘻嘻地 講自己是怎么在高三偷懶的 。
輪到我時,樓道燈忽然滅了。 或許是這突如其來的黑暗給了我勇氣 ,我 緊張地 開口 :“中考的時候,我考了全市第一名,進到全省第一的高中讀書……”
“哇 ! ”她們驚嘆道。
我磕磕絆絆地講著,講我不服輸的高一高二,講怎么也追趕不上別人的迷茫。 我越講越流利, 講到高三每天都集中不了注意力,疫情在家的時候看了近百本網文,就連高考的前一天晚上,我還熬到了半夜兩點 鐘 。
講到最后,我聲音顫抖:“別人都說考得不好是因為我不擅長理科,但只有我知道, 那 是因為我高三 沒有努力 。”
樓道靜悄悄的。過了一會, 一個女生率先打破了沉默:“這有什么 , 我 那時 也偷 偷 看網文,好像 看了 九十多本吧。不過我運氣比較好,看完后成績反而提升了。”
大家 “嘩”地 笑了 起來 ,紛紛問我們當時看了哪些小說。我 也笑了,仔細回想了一下 ,卻發現 我已經想 不起來 哪怕一個劇情 了。
從那以后 ,我漸漸能 夠 面對這段經歷 了,也能客觀而冷靜地復盤當時錯在哪里。高一高二的時候,我看似很努力,卻只是在感動自己。我第一個起床,卻一整天都昏昏欲睡。買了一堆練習冊,卻沒怎么吃透。周末待在教室里,卻總是想到外面的風景。
至于高三,假如我能夠坦率地承認自己的狀態不夠完美,愿意和別人傾訴的話,或許心理壓力會小很多,會發現其實不止我一個人感到焦慮,大家各有各的煩惱,我并不是最差的那一個。
山外總是有山。若只瞄準下一座山,那我永遠不會獲得釋然。
寫到這篇文章的結尾時,我無意中從書架里翻出了 高一運動會 800米的獲獎 證書 ,這也是我不愿提起的回憶之一。
在我的印象里,我跑得很差,明明中考時能跑 2分47秒 ,那一天卻怎么也趕不上別人。
發令槍一響,我就緊緊跟著前面的體育生,可她越跑越快,我漸漸跟不上了。后面的人一個兩個地超過了我,我的體力耗盡了,落在了隊伍的最后。
長長的跑道怎么也看不到頭,被陽光炙烤過的塑膠散發著令人惡心的味道,我絕望地跑啊跑, 最后 狼狽地 沖過終點 ,一頭栽倒 在地上。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參加過運動會。
但當這張塵封已久的證書 再次出現 時,我驚訝地發現, 我的成績似乎沒有那么差 。
3分07秒,確實不完美, 但也挺不錯了。
我沒有必要耿耿于懷這么多年,也沒有必要因此放棄了后面那么多次機會。
畢竟,與后來許多場精彩的運動會相比,那不過是一場普通的比賽。
--------End---------
繼續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