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說的話題是重構伊朗防空體系,是攻還是防。上次講到了重構伊朗防空體系的問題,其實這個話題里要說的東西很多,其中有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那就是未來要想重構伊朗的防空體系,究竟是以攻為主還是以防為主。
乍一看上去,這個問題講的有點跑題了,既然講防空體系,怎么講起攻來了?其實這是最初的頂層設計的一個選擇的問題,因為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你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資源下,必然要有所偏重、突出重點。特別是像伊朗這種狀況,你說我“左手青龍,右手白虎”,哪一個都不想放,最后的結果必然是哪一個都抓不起來。
其實這個問題之前伊朗做過選擇,而且也給出了答案,因為我們在實際作戰當中可以看到,伊朗顯然是以攻為主的。那么以攻為主的邏輯就是你如果敢打我,我直接跟你對攻,給你造成損失,當你承受不了損失這個壓力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不敢再打我了。
應該說這個選擇是伊朗此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的一個正確的選擇。對伊朗來說,單純的防很難防得住,因為最大的一個差別就在于以色列那邊有美國牢牢的跟以色列綁定在那里,以色列那邊有什么解決不了的技術問題,美國這邊會傾盡全力給予解決的。其實防有的時候比攻還要難,而投入上來看,防比攻很多時候投入也需要的更大。所以我們看之前伊朗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攻,發展彈道導彈、無人機等一系列的遠程打擊兵器。
而這一次以伊沖突的實際作戰,盡管表面上伊朗處于下風,但處于下風很大程度上并不止于攻防本身所造成的,因為我們明顯可以看到就是以色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有間諜、特種作戰和暗殺行動的加成。在這方面以色列是有天然的優勢的,而伊朗要想滲透到以色列,難度顯然相當之大。
如果拋開這個層面,單獨講空中作戰的攻防,雖然以色列看上去很猛,但是伊朗的還擊也給以色列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某種程度上說,打了10來天就停了,伊朗的導彈攻擊是功不可沒的。有了前面的選擇和實戰的證明,接下來你說伊朗會選什么?
在這里跑一下題,講一個另一個話題,很多人講到伊朗此前在做未來主力戰斗機選擇的時候,選擇了俄羅斯的蘇-35,卻沒有選擇中國的殲-10C,大家感覺這是他一個錯誤的選擇。其實站在當初伊朗的角度,選擇蘇-35是有它的道理,因為兩型飛機一個是雙發的重型機,另一個是單發的中輕型機,別的不說,就說載荷航程能力,蘇-35顯然要占極大的優勢。而要想攻擊以色列本土,需要跨過1000公里以上的航程,這個對殲-10來說恐怕是有點難度的,但對蘇-35來說,似乎問題不算太大。
話再說回來,當年這個選擇,事到如今已經沒法再談了,但是接下來如果讓伊朗再做一次選擇的話,我個人認為他還會選擇進攻。選擇進攻并不是說完全放棄防御,但是很多的防御是為了輔助進攻,或者說保障進攻兵器能夠有效的生存和運用的。
所以不管是攻還是防,你的核心的作戰兵器必須有堅固的掩體,有地下工事設施加以隱蔽,有相應的一些防空裝備對其作戰時實施掩護,這些東西都是必須的。但是打贏和以色列之間的空中作戰,核心的東西靠什么?當然是要靠攻。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么樣讓攻的更加有效,這才是接下來伊朗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當然巴拉巴拉講這么多,純粹是從軍事愛好者好玩的角度講的,和真實的選擇相比,我們能夠掌握的信息太少了,所以只能在這個層面上講一講,用我的話說,好玩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