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號,“四方安全對話”外長會于華盛頓在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主持下舉行了。“四方安全對話”的構想源自于美國對中國崛起的強烈擔憂,所以美國拉攏了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三國,四國一起來遏制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增長。
自2017年以來,“四方安全對話”會逐步從低調的外交磋商平臺轉變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安全合作機制。對本次會議的主要目標,美方聲稱是進一步鞏固四方合作,確保“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與安全”。這是他們非常老套的一句話,就是對著中國來的。
然而,盡管表面上看似步調一致,但實際上四方內部的分歧和挑戰現在是越來越明顯了,出現了同床異夢的情況。四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目標表面上是統一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上卻是各唱各的調。
首先,在戰略層面,雖然目標趨同,但路徑并不完全相同。美國當然是把遏制中國作為其主導“印太戰略”的核心,讓其他三個國家與美國全面配合。日本是美國看緊盯死中國的第一代理人,盡管在美國的要求下,他也大幅增加了國防開支,但是日本出于盡量避免與中國直接發生軍事對抗的策略,對美國的一些兵力部署和出動要求也沒有完全接受。
日本甚至取消了原定于7月1號與美國舉行的年度防長加外長的“2+2”部長級會議。澳大利亞更是“有苦難言”,因為美國剛剛終止了AUKUS(即美、英、澳合作建設核潛艇協議),讓澳大利亞吃了一個啞巴虧,因為當初澳大利亞為了奧庫斯撕毀了買法國潛艇的協議,所以當時直接導致了澳大利亞和法國的關系受損。
印度對中國的態度始終處于矛盾之中,他在邊界問題上其實現在更傾向于采取獨立的立場,其防長最近甚至提出來要由中國解決邊境問題。明顯可以看出來,其他三方在盡力的避免與中國直接發生軍事對抗。
在外交層面,首先是特朗普即將訪華,這可讓其他三國簡直是手足無措、無所適從。這三國現在都在保持觀望的狀態,生怕自己在特朗普訪華的時候被賣掉。日本首相一直在籌劃著訪華,澳大利亞也一直維持著與中國經濟與外交的平衡,印度現在已經降低了在邊界問題上與中國對抗的程度。
其三,在經濟層面,無論是日本、澳大利亞還是印度,都是特朗普“對等關稅”的打擊對象,尤其是日本,已經和美國談了7輪了,還是沒有進展。特朗普在四方外長會的當天還特別提到了日本的大米問題,要求日本大量進口美國大米以平衡貿易逆差,這幾乎干涉到了日本的外貿自主權。
在7月9號,美國政府暫停征收所謂“對等關稅”90天截止期限到來之前,美印之間的貿易談判因為在汽車零部件、鋼鐵和農產品進口關稅問題上的分歧而陷入了僵局。澳大利亞的貿易與旅游部長法瑞爾近日表示,澳大利亞將致力于擴展同其他國家的貿易關系,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在6月30號公布的印度《金融快報》的采訪當中,印度財長西塔拉曼表示,農業和乳制品是印度在談判當中的兩條重要紅線,而這恰恰是美方最想突破的兩條紅線。特朗普本來就不太喜歡多邊機制,他連G7、北約都瞧不太上,“四邊機制”對特朗普來講其實就是個雞肋。
“四邊機制”內部本來就存在一些戰略分歧和外交經濟摩擦等等,使得這個機制的紐帶正在逐步松懈,功能正在逐步減弱。如果特朗普的單邊主義繼續下去,隨著內部矛盾和分歧的加劇,最后分崩離析也不是沒有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