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的那段動蕩時期,天下陷入了嚴重的混亂之中。曹操以皇帝的名義發布詔書,召集各路英雄豪杰,共同攻打權臣董卓。正當他們兵臨城下之際,卻遭遇了董卓手下大將華雄的強力抵抗,華雄一口氣斬殺了三位優秀的將領,令眾人愁云慘淡,士氣跌至谷底。這時,一位英勇的馬弓手站出來自告奮勇,尋求出戰的機會。在他出征之前,曹操親自為他倒了一杯溫熱的“壯膽酒”,而這位勇士卻淡淡一笑,說道:“酒遙斟,某去便來。”轉眼間,他便提著華雄的首級凱旋而歸,回到大營時,手中的酒杯仍然散發著溫熱的氣息。這位勇猛的馬弓手名為關羽,這一傳奇戰斗的故事后世稱為“溫酒斬華雄”。
《三國演義》中還有其他與酒相關的經典故事,如“煮酒論英雄”。無論是在何種場合,三國的英雄們飲酒時總是要經過“煮酒”或“溫酒”的過程,即使是在兩軍對峙的緊要關頭,曹操以“壯膽酒”款待關羽,所斟之酒也是熱氣騰騰。這其中是否有什么特別的深意呢?
其實,在古代中國,人們普遍偏愛飲用溫酒。溫酒對脾胃的刺激較小,有助于健康保健。而經過加熱的酒,飲用起來更加甘甜醇厚,使人體驗到“溫酒澆枯腸,戢戢生小詩”的意境。此外,溫酒還有助于殺菌和消毒,這在當時的環境下顯得尤為重要。曹操為關羽準備溫酒,充分展現了他對關羽的器重與尊敬。
由于經常需要溫酒,逐漸催生出一種專門用于加熱酒液的器具,這種溫酒器的記載早在商代和西周時期就已出現。到了漢代,人們將這種器具稱作“樽”,而在唐代,詩人李白依然在他的詩句中吟詠著:“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因為地理氣候的差異,三國時期南北方的飲酒習慣亦有各自的特色和差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