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的限速一直受到大家的爭議,央視也曾痛批電動車解限速的亂象,不過目前為止,“解速”已成為行業的潛規則,本身是為車主安全著想,但到頭來卻成為“兩頭不討好”,時速25km/h你能接受嗎?
時速25km/h的來歷及發展
在2019年,第1次推出了電動車新國標,當時限制電動車的時速,要求最高不超過25km/h,如果超標不滿足新國標標準屬于超標車,同時電動車還有55公斤重量限制,強制安裝腳蹬子的要求。
進入2025年,對電動車新國標進行重新修訂,放寬了部分限制,大家一直詬病的55公斤限重,已經提高到63公斤,而且也取消了強制安裝腳蹬子的要求。但是電動車25km/h限速仍未松動。
但是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用戶在購買電動車以后,會要求商家解除速度限制,有時候沒有主動提出要求,商家也會詢問是否要“解速”,“解速”成行業潛規則,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全民默契。
央視曾批評此現象“威脅公共安全”,但監管層面卻難以徹底遏制——畢竟用戶只需一個簡單的軟件調試或硬件改裝,便能將車速恢復至35-40km/h的實用區間。
限速25km/h的存在的4大弊端
降低出行效率
很多車主使用電動車日常代步,但是由于電動車的限速,嚴重的降低了出行效率。以20公里通勤距離計算,25km/h時速需48分鐘,而40km/h僅需30分鐘,單日通勤時間差達36分鐘,讓更多的人把時間浪費在了路上。
造成更嚴重的交通擁堵
由于電動自行車限制時速,所有車主都以相近的低速行駛,這無疑會使車道容錯空間被壓縮,使本來已經擁擠的車道,變得更為擁堵,甚至可能引發追尾、刮蹭等小事故。
電機性能下降,爬坡能力不足
為了限制電動車的時速,電動自行車限制了電機的功率,最高不超過400w,但是對于經常爬坡道的車主來說,在出行的時候會感覺動力明顯不足。很多陡路段需要下車推行。
限速不是安全的治本之策
限制電動車的行駛速度,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保障車主的出行安全,但是限制了速度并不是確保安全的治本之策。
電動車的相關事故中,違規載人、闖紅燈、逆向行駛才是事故的主因,達到了67%,超速只占事故的12%。
正如廣州交警所說,多數惡性事故源于規則意識的淺薄,并不是技術性超速造成的,只是一味的降低車速,可能讓部分用戶因為效率低而選擇更危險的交通方式。
總結
騎電動車出行時,既要保障車主的出行安全,又不要以限速降低出行效率為代價,雖然相對來說速度慢了可以降低事故率,但實際生活中,車主出行的根本并不是速度慢,而是要增強安全意識,規范正確的操控車輛,才是安全的根本。另外因為限速的問題,給車主帶來了四大弊端,不僅影響了出行效率,甚至可能會導致道路更擁堵。所以期待相關部門在保障出行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提高電動車的行駛速度。
那么,對此你怎么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