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勝堡
懸空寺
應縣木塔
殺虎口
雁門關
老牛灣
當夏日的熱浪席卷而來,山西的長城一號旅游公路卻宛如一條清涼的絲帶,串聯起忻州、朔州、大同三地的避暑秘境。沿著這條公路前行,不僅能領略長城的雄渾壯闊,更能在炎炎夏日中尋得一方清涼天地。
AI帶你游山西
智啟山河,數覽靈秀。當AI算法邂逅太行云海,當數字建模對話黃河落日,三晉大地的盛夏圖景正以科技筆觸重新勾勒。
山西,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承載著五千年的文明積淀。從巍峨的太行山到奔騰的黃河水,從古樸的平遙古城到壯麗的云岡石窟,每一處風景都訴說著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璀璨。今日起,本報推出“AI帶你游山西”專欄,以科技為筆、以山河為卷,在二進制代碼中復刻表里山河的壯闊,于數據洪流里打撈千年文明的碎片,這里有被時光浸潤的味覺密碼、有被科技解碼的文化基因。記者將與AI共創,為讀者展現立體鮮活、古今交融的山西。
得勝堡
作為明長城九邊重鎮的核心關隘,得勝堡至今仍保留著明代邊防體系的完整脈絡。登上堡墻,明代屯兵的窯洞群在腳下展開,窯洞頂的野草隨山風起伏,將涼意層層傳遞,這里夏季日均溫低的秘密,就藏在交錯的堡臺與蜿蜒的墻體構成的風道系統里。
★清涼指數:★★★★★
★推薦指數:★★★★
★住宿推薦:得一口民宿
★美食推薦:莜面窩窩、新榮大窯山羊肉
★文創推薦:“邊塞風情”服飾
懸空寺
當蟬鳴在恒山峽谷回蕩,懸空寺的飛檐正將山風切成透明的絲。這座懸掛在58米崖壁上的千年古寺,用1500年的建筑智慧,在盛夏時節織就了一張會呼吸的清涼網。工匠在北魏時便懂得利用翠屏峰的“凹”字形崖壁:寺頂突出的巖石如傘檐,阻擋直射陽光;兩側山體形成天然風道,使殿內風速常年維持2—3米/秒。實測數據顯示,三教殿比露天棧道低6.2℃,廊柱上凝結的晨露,正是千年空調的“冷凝水”。
★清涼指數:★★★★★
★推薦指數:★★★★★★
★住宿推薦:渾源州署官邸驛館
★美食推薦:黃米涼糕、渾源涼粉
★文創推薦:悟空流沙冰箱貼
應縣木塔
這里的夏日清涼藏在千年木塔的斗拱之間。應縣木塔作為遼代建筑的瑰寶,在夏季也為游客提供了一片清涼之地。木塔由木質構件相互卯榫咬合而成,沒有使用一顆鐵釘,這種獨特的結構使得塔內空氣流通,形成了天然的陰涼環境。
走進佛宮寺,寺內寧靜與清涼相互交融。在塔下駐足,欣賞著木塔精美的斗拱和牌匾,便能感受到古代工匠的的智慧。
★清涼指數:★★★★★
★推薦指數:★★★★★
★住宿推薦:應州驛館
★美食推薦:燙面餃子、應縣涼粉
★文創推薦:“應州”T恤
殺虎口
殺虎口的夏日清涼藏在長城的褶皺里。明代土夯長城像一條蒼勁的巨龍俯臥在山梁,夯土縫隙中長出的沙蓬草隨風吹動,掀起陣陣“綠浪”,將地表溫度降低。
穿過“殺虎”匾額下的青石古道,明代舊堡的夯土墻在左側延伸。暮色中的烽燧遺址是最佳觀景臺,看云海從內蒙古草原漫涌而來,掠過殘垣時化作細碎的水珠,將夯土染成深褐色。當地人說,這里的夏夜要蓋厚被,山風會帶著松針的清香,從長城垛口的“箭窗”潛入——那些當年用于射箭的方孔,如今成了最天然的空調出風口。
★清涼指數:★★★★★
★推薦指數:★★★★
★住宿推薦:右玉森林樹屋酒店
★美食推薦:右玉鹽煎羊肉、熏雞
★文創推薦:殺虎口關榫卯模型
雁門關
驅車向東南而行(220km),雁門關的青灰色關樓在層巒中若隱若現,這里被譽為“中華第一關”。行走在關城的城墻上,極目遠眺,連綿的山巒和蜿蜒的長城盡收眼底。
天險門的青石板上留著古代商隊的車轍,凹槽里積著雨水,映出城樓飛檐的倒影。
★清涼指數:★★★★
★推薦指數:★★★★★
★住宿推薦:雁門客棧
★美食推薦:代縣熬魚、神池月餅、寧武油炸糕
★文創推薦:楊家將銅人模型、通關文牒
老牛灣
仲夏的老牛灣,長城與黃河在此“握手”,黃河水在峽谷間奔涌,兩岸層疊的綠意沁涼,仿佛夏日里的一抹清風。
長城一號旅游公路的“0km”驛站,像一枚鑲嵌在晉北大地的起點印章。可見太極灣的陰陽魚輪廓在河谷鋪展,古村窯洞的炊煙與古堡箭樓的剪影相映成趣。
★清涼指數:★★★★
★推薦指數:★★★★★
★住宿推薦:老牛灣窯洞客棧(黃河畔星空房)
★美食推薦:偏關酸粥、保德碗托、河曲驢肉
★文創推薦:“牛灣灣”“紅果果”
山藥蛋有話說
Q
用一條公路將長城遺跡串聯起來有哪些意義,請幫我提煉一些角度。
A
長城一號旅游公路的意義可以從文化遺產保護角度、旅游發展角度、鄉村振興角度、區域協同角度、文化傳承角度來解析。
在廣袤的晉北大地,長城一號旅游公路宛如一條靈動的絲帶,將山西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長城遺跡與自然人文景觀巧妙串聯,成為了連接長城遺跡與游客的紐帶,讓歷史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保護文化遺產,長城一號旅游公路實現了從孤立到系統的華麗轉變,匠心獨運地構建起長城保護廊道。它成功串聯起山西境內1400余公里長城遺存,覆蓋4266個長城點段,促使8市39縣(市、區)的長城資源告別分散管理的舊貌,走向統一保護的新途。此外,公路設計秉持“遠觀長城”的科學理念,有效避免游客直接攀爬夯土長城造成的破壞,同時借助數字化平臺,為文化遺產保護插上科技的翅膀。
助力鄉村振興,長城一號旅游公路打通了農產品外銷與游客進村的雙通道,激活沿線經濟。公路連接起云岡石窟、雁門關、懸空寺等景區,將原本分散的景點巧妙納入“2小時旅游圈”,極大地提高了旅游資源的整合效率。沿線的“邊塞古風”主題化深度體驗,融合多元場景,游客不僅可以欣賞踢鼓子秧歌、九曲黃河陣等非遺表演,還能品嘗右玉羊肉、朔州糕面等地方美食,沿線村莊從曾經“守著雜糧難銷”到如今“靠著長城吃飯”,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區域協同發展,長城一號旅游公路打破邊界隔閡,從割裂走向聯動,為跨省保護長城提供了有益借鑒。它為京津冀長城協同保護筑牢實踐基礎,推動三地建立聯合巡查、信息共享機制,成功解決了110公里交界長城保護盲區問題,讓長城保護不再受地域限制,而是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區域合力。
長城一號旅游公路以系統保護為基,以旅游升級為翼,以鄉村振興為力,以區域協同為橋,以文化傳承為魂,多維度地展現了長城這一偉大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的蓬勃生機與活力,也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山西方案”。
來源:山西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