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在北京開幕。
開幕式上,“2025‘北京大視聽’網絡視聽精品項目”片單以及北京大視聽“追光計劃”國際微短劇大賽的階段性成果重磅發布。
片單發布 六大篇章涵蓋網絡精品
昨日,“2025‘北京大視聽’網絡視聽精品項目”片單發布,片單集結80部精品力作,分為“傳薪火長賡”“見文明長河”“品煙火長情”“赴山水長卷”“執正義長鋒”“賞多元長韻”六大篇章,涵蓋網絡劇、網絡電影、微短劇、網絡綜藝等多種類型。
“傳薪火長賡”篇章以熱血敘事開掘革命歷史縱深,包括《尋找李順章》《馬背搖籃》《怒刺》《信仰的足跡——北京紅色記憶》等作品;“見文明長河”篇章力求講述時代之變、中國之進,包括《資治通鑒(第一季、第二季)》《中華史記》《扎西特別得樂》等作品;“品煙火長情”篇章以平凡奮斗傳遞溫暖治愈力量,包括《你一定要幸福呀》《萌萌噠一家》《種地吧3》等作品;“赴山水長卷”篇章以文旅融合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包括《我心中的那座城——阿勒泰》《我的歸途有風2》《跟著科學家去旅行第二季》等作品;“執正義長鋒”篇章以現實觀照叩擊時代關切命題,包括《婚姻急診室》《邊界》《聽,花開的聲音》等作品;“賞多元長韻”篇章則以豐富類型構筑文藝精品高峰,包括《唐朝詭事錄之長安》《異人之下之陳朵篇》《靈魂擺渡·十年》等作品。
會期兩天 活動豐富多元
近年來,北京市廣電局不斷深化完善“北京大視聽”文藝精品創作機制,統籌規劃、精準扶持,聚力打磨出了一批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的精品佳作。片單發布全景展現“北京大視聽”精品創作的豐碩成績,充分彰顯了首都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
本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為期兩天,以“視聽潮涌文藝生輝”為主題,著力打造視聽藝術價值引領平臺、產業融合生態聚合平臺、視聽技術賦能創作平臺。大會期間將舉辦6場主題研討、創作者之夜、網絡視聽藝術大會打卡等多元活動,議題覆蓋網絡綜藝、網絡劇、微短劇、新大眾文藝等行業熱點,為“北京大視聽”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北京市廣電局為推動微短劇內容提質、探索“微短劇+”跨界融合路徑,在開幕式現場發布了北京大視聽“追光計劃”國際微短劇大賽的階段性成果。
據了解,大賽設置了繪時代盛景、傳中華文化、映人間煙火、探科技奇境、品京韻風華、展文旅新潮等十二大主題賽道。據悉,大賽啟動以來,共征集作品1070部,經過初評,已有包括138部“好作品”和101部“好故事”在內的239部精品項目成功入圍復賽。
嘉賓觀點 文學與網絡視聽雙向奔赴
開幕式上,嘉賓在致辭中紛紛表示,網絡文藝已成為當下中國文藝創作的生力軍、文化供給的主渠道、文明傳播的新高地。另外,通過《人世間》《我的阿勒泰》《繁花》等文學作品改編成現象級視聽內容,也印證文學與網絡視聽的融合發展已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新趨勢,文學作為各種藝術門類的母體,要為網絡視聽的發展提供優質的內容加持。
文學與網絡視聽應雙向奔赴、相互賦能,一方面要暢通從文學IP到影視、微短劇、游戲、動漫等多形態產品的產業鏈條,為影視創作注入活力;另一方面,網絡視聽的多媒介呈現也極大地擴大了文學的社會影響力。因此,行業應該抓住數智化時代的新機遇,以更多有筋骨、有力量、有溫度的文學力作,共同打造當代中國文化的新景觀。
嘉賓們還表示,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必須勇擔新的文化使命,持續鞏固“網絡視聽文藝看北京”的良好態勢。一是要勇擔文化使命,引領新時代網絡主旋律;二是要打造精品標桿,扛起新文藝大旗;三是要深挖首都優勢,打造中國視聽文化名片,積極運用AIGC、超高清等前沿新技術,打造文商旅體數字消費新場景,讓網絡視聽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楊文杰
編輯/胡克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