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內堆積著數層樓高的垃圾,原本晶瑩的鐘乳石因污染而變色,糞污滲入地下暗河……這是湖南“溶洞垃圾”事件中流傳出來的現場畫面。
視頻編輯:張兆億 素材來源:澎湃新聞、慈利融媒、永順融媒、抖音博主@小符哥哥(03:20)
這些受到垃圾污染的巖溶洞穴,位于湖南西部山區。6月中旬,湘西州永順縣發現一處溶洞堆積垃圾十多噸。而一個月前,張家界市慈利縣被曝出多個溶洞有大量垃圾,其中位于東岳觀鎮的大田坑,洞內垃圾估算約1600噸。
7月1日,澎湃新聞記者獲悉,永順縣七里沖溶洞已清出垃圾約13噸;慈利縣楊家坡溶洞的垃圾已清運完畢,大田坑溶洞目前已清出垃圾超過120噸。
溶洞內的垃圾從何而來?記者在永順、慈利等地采訪發現,這些傾倒在洞內的垃圾多為生活垃圾。在城鄉環衛一體化治理之前,大田坑等溶洞一度成為當地鄉村集中倒放垃圾的場所。有少量溶洞出現養殖場排放的糞污,污水經地下水系排入河流。
截至6月下旬,張家界市、慈利縣生態環境部門累計對16家養殖場(戶)進行立案調查,移送公安機關處理3起,行政拘留3人。經查,位于通津鋪鎮的一家大型生豬養殖場將污水排入廠區的數個天坑井,通過滲漏排放至溶洞,導致地下水質遭到污染。
“溶洞垃圾”事件發生后,慈利縣經過摸排,已發現448個巖溶洞穴不同程度地存在垃圾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其中列為重點整改對象的巖溶洞穴有55個。
對于經歷此次“溶洞垃圾”問題的慈利、永順兩縣,如何堵住溶洞污染的漏洞,進一步健全農村垃圾處理機制?這些工作迫在眉睫,且需常抓不懈。
施工人員在七里沖溶洞清理垃圾。 視頻截圖 本文圖片除標注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朱遠祥 圖
兩縣多處溶洞發現垃圾,清運任務艱巨
6月中旬被曝出垃圾污染的七里沖溶洞,位于永順縣高坪鄉場坪村境內。從G352國道一側的機耕道步行一二百米,經過一片玉米地,便來到溶洞的洞口處。
七里沖溶洞位于一座山丘的下方,坑井表面的洞邊長著灌木和藤類植物,洞口一側有明顯的傾倒垃圾痕跡。
永順縣高坪鄉的七里沖溶洞。
澎湃新聞記者6月21日來到這里,只見洞口拉起了警戒線,旁邊停著挖機、吊機等設備。受汛期天氣影響,當日清運垃圾的工人暫停了施工。
“溶洞垃圾”事件的披露者符正(網名“小符哥哥”),是一名戶外運動愛好者,今年年初以來時常進行溶洞探險。6月18日,他來到七里沖溶洞,系上安全繩沿洞口降下。
“在洞口就聞到臭味,下到底部更臭了。我剛好降落在垃圾堆上,踩上去特別惡心?!狈蚺炫刃侣劵貞?,當時跟著他下洞探險的一位朋友因受不了氣味而中途返回。他則戴上防毒面具進入溶洞底部,目測洞底距洞口高約70米,“垃圾堆是一個圓錐的形狀,看起來可能有15米高。”
溶洞內一片漆黑,符正借助電筒燈光進行拍攝。視頻畫面顯示,洞內堆積的垃圾有各種塑料袋、盒子,應是生活垃圾。燈光照射下,蠅蟲飛舞。距垃圾堆不遠處的溶洞底部有條小溪,溪水邊有雨水沖刷后的殘留垃圾。
七里沖溶洞內的垃圾。 視頻截圖
6月18日晚上,符正將其拍攝的溶洞垃圾畫面發布到社交平臺,很快引起當地重視。
“我們連夜就趕去了現場?!庇理樋h高坪鄉宣傳委員、副鄉長涂孝輝告訴澎湃新聞,次日鄉政府組織專業人員進入七里沖溶洞清理垃圾。經過探測,洞內垃圾有十多噸。由于通道狹窄,無法進行機械作業,施工人員只能手持工具挖掘垃圾,然后通過地上吊機的繩索將一袋袋垃圾吊出溶洞。為方便施工,工作人員通過發電解決洞內照明,新增電信設備加強洞內通訊信號。
當地生態環境等部門的工作人員也趕到現場處置。據湘西州生態環境局永順分局副局長肖義武介紹,工作人員對溶洞內及周邊2處水井的水質取樣送檢,“情況還好,水質符合地下水Ⅱ類標準?!?/p>
符正進入七里沖溶洞拍攝的視頻中,可見洞內一角掛有簡易蚊帳,下面擺著被褥,一旁有鏟子和打開的鐵箱;垃圾堆一側豎著疑似供人攀登的鋼腳架。符正由此懷疑,或許曾有人到洞內“尋寶”——據傳解放之前,國民黨部隊在此藏有黃金。當地鄉干部并不認可這一說法。“里面不可能住人?!蓖啃⑤x說。
7月1日,涂孝輝告訴澎湃新聞,七里沖溶洞內的垃圾已清理出13噸,“大概兩天內能清完”。
七里沖溶洞垃圾“曝光”之前,符正曾于5月下旬到張家界市慈利縣“探洞”。
在慈利縣通津鋪鎮長峪鋪村的楊家坡溶洞,符正潛入約150米深的洞底,發現洞內有成堆的垃圾,還有疑似豬糞的污物。在東岳觀鎮彩球村的大田坑溶洞(天坑),他系著安全繩從直徑約15米的洞口降下,到達約70米深的洞底后抬頭一看,眼前高聳的垃圾堆把他嚇了一跳。
“垃圾堆有七八層樓那么高!”符正說。
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張家界市生態環境局慈利分局局長陳俊平介紹,大田坑溶洞未發現地下水,洞內的垃圾屬于生活垃圾,初步測算約有1600噸。
慈利縣大田坑溶洞內的垃圾。視頻截圖
5月29日,慈利縣通報稱,已邀請專家對溶洞進行勘查,并全力開展垃圾清運、污水清理等工作。6月9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赴慈利縣督導天坑溶洞污染整治工作。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楊家坡溶洞的垃圾已于6月19日挖掘清運完畢,累計清出垃圾十多噸。
目前,大田坑溶洞內的垃圾仍在清理中。溶洞的地形構造等因素給施工帶來不少困難。因洞內出現硫化氫、氨氣等有毒氣體,垃圾清理工作曾一度暫停。根據慈利縣環境風險隱患調查處置工作專班統計的數據,截至7月1日,大田坑累計清理出垃圾超過120噸。
施工人員在洞內挖掘垃圾。視頻截圖
溶洞曾被當作生活垃圾處理場所,養殖場排污成隱患
慈利縣、永順縣相關部門將從溶洞清理出來的垃圾,陸續運往石門、永順等地的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處理。
被曝光的“溶洞垃圾”事件中,這些少則十噸、多則上千噸的洞內垃圾,到底從何而來?
大田坑內的垃圾吊出洞口。視頻截圖
澎湃新聞記者采訪發現,包括慈利縣大田坑溶洞、永順縣七里沖溶洞在內,堆積在洞內的垃圾主要來自周邊居民的生活垃圾。
進入七里沖溶洞時,符正聞到明顯的垃圾臭味。他由此判斷這些垃圾“比較新鮮”,有些應是近期傾倒。事實上,在今年5月,當地村干部曾組織人員將溶洞前一段約20米長的路面挖得坑洼不平,并在路中間堆放巨石,以阻止村民駕駛三輪車前來傾倒垃圾。
七里沖溶洞位于高坪鄉場坪村——這是一個有2300多人、13個村民小組的行政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彭康告訴澎湃新聞,向溶洞內倒垃圾的,包括該村且比灣組和高坪村劉家灣組的村民,這兩個村莊離七里沖溶洞僅一兩公里,人口均有三四百人。
彭康說,2023年村里曾對七里沖溶洞洞口邊的零散垃圾進行清掃,在旁邊種上花草,在通往溶洞的路面堆積石砂?!昂髞碛腥税情_砂子,又往溶洞里面倒垃圾?!迸砜嫡f,溶洞周邊的村組都有垃圾箱(桶),但遇上修建房屋、紅白喜事酒宴等,產生的垃圾太多,村民便運往溶洞傾倒;溶洞周邊有成片的田土,村民過來干活時順路倒垃圾也“方便”。
“溶洞垃圾”事件曝光后,且比灣的村民王明祥成為懷疑對象。
今年63歲的王明祥,從事垃圾拖運已有十多年。澎湃新聞記者在他家門口看到,坪上停著兩輛運輸垃圾的農用車。王明祥介紹,大概一二十年前,他就開始負責清運村里墟場(農貿市場)的垃圾,“那時沒有固定的地方倒垃圾,隨便亂倒。”十多年前,鄉村建起了垃圾焚燒爐(池),王明祥負責全鄉垃圾的拖運,將各村“小爐子”未燒化的垃圾,運至全鄉集中的“大爐子”進行焚燒處理。
王明祥家門口停放的垃圾運輸車。
高坪鄉有8個行政村,約1.5萬人。據王明祥回憶,在2022年左右,根據環保要求禁止焚燒垃圾,于是鄉村的垃圾焚燒爐被拆除。當時,高坪鄉準備在焚燒爐原址附近建一個垃圾壓縮中轉站。
“爐子已經拆了,壓縮站又還沒建好,你讓我往哪里倒垃圾?”王明祥說,當年他只好將各村垃圾運至國道邊的七里沖溶洞,倒入洞坑內,持續時間將近一年,“我用拖拉機運,全鄉的垃圾,一天要倒五六車。”
王明祥稱,鄉垃圾壓縮中轉站建好后,他再也沒有往溶洞傾倒垃圾了。
在慈利縣東岳觀鎮的大田坑溶洞,被發現的垃圾測算約1600噸,這些大多也是生活垃圾?!斑@么多垃圾,我覺得不可能是村民零散倒下來的?!痹M入該溶洞的符正分析。
對大田坑溶洞垃圾問題進行過調查的陳俊平告訴澎湃新聞,溶洞內的垃圾,主要形成于城鄉環衛一體化之前的2010年至2016年。
“全鎮那五六年的生活垃圾,可能都倒到了那里。說白了,那里成了一個集中處理垃圾的地方?!标惪∑娇谥械摹澳抢铩?,便是大田坑溶洞——那幾年幾乎容納了東岳觀鎮近3萬人口的生活垃圾,成為名副其實的“垃圾洞”。
距大田坑溶洞約9公里的通津鋪鎮楊家坡溶洞,清理出來的垃圾超過10噸,其中有生活垃圾、池塘淤泥以及少量養殖糞污。
據陳俊平介紹,生態環境執法人員根據楊家坡溶洞的糞污溯源調查,發現距溶洞約兩百米處有一個生豬養殖場——黎昌漢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滲漏方式向溶洞排放糞污。執法人員要求該養殖場運走481頭存欄生豬,并展開進一步調查。
工作人員進入楊家坡溶洞。視頻截圖
楊家坡溶洞的污水經地下水系,在溇水長潭河大壩上游約4公里處排出。
陳俊平告訴澎湃新聞,楊家坡溶洞內的水樣首次檢測氮磷超標。經過清理整改后,水質達到Ⅲ類地下水標準。
據了解,通津鋪鎮的梅其偉養殖場,也被查出存在向附近溶洞排放糞污的違法行為。
相比梅其偉、黎昌漢這兩家養殖場,位于通津鋪鎮燕子社區的燕子現代化生豬養殖場(育肥場),規模更大,排污問題更嚴重。
2024年5月投入使用的燕子養殖場,由慈利東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設計年出欄生豬6.25萬頭。生態環境執法人員調查發現,該養殖場通過雨水溝將雨水導排入廠區的數個天坑井,然后滲漏排放至連接天坑井的溶洞。
“生產區的雨水和污水沒有分離,就直接通過天坑井排到溶洞里,對地下水造成污染。” 陳俊平說。
從溶洞排向河流的污水。視頻截圖
經采樣分析,燕子養殖場地下水下游區域監測井及巖溶涌水的多項指標超過地下水Ⅲ類標準限值,其中總大腸菌群最大超標倍數為532.33倍,氨氮最大超標倍數為13.04倍。
陳俊平介紹,經立案調查后,已要求燕子養殖場停產整頓,在7月15日之前清欄,將存欄的2.3萬余頭生豬全部運走。
涉污企業被罰,綜合治理任重道遠
6月25日,張家界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燕子養殖場污染問題的4份處罰決定書,認定的違法行為包括排放水污染物、未建成除臭設施、阻撓監督檢查等,對養殖企業行政罰款共計124.75萬元。
燕子養殖場排污案件還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當地檢察機關也已啟動公益訴訟程序。
此外,慈利縣苗市鎮白龍養豬場因排放臭氣受到行政處罰,亦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據陳俊平介紹,警方目前行政拘留的3人,分別來自白龍養殖場和燕子養殖場。這兩家養殖場的投資運營方,均為慈利東方希望畜牧公司。
工作人員在養殖場檢測。視頻截圖
慈利縣是生豬養殖大縣,年出欄生豬接近70萬頭。目前,全縣年出欄能力5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場有380家。據慈利縣農業農村局 副局長卓德富介紹,工作人員近期排查了全縣2965家養殖主體,發現部分養殖場存在糞污滲漏或溢流、土地消納面積不達標等問題。
當地生態環境部門也加強了對養殖場排污的執法檢查,截至6月24日,已對16家養殖場(戶)進行立案調查。
慈利縣、永順縣所處的湘西地區屬于喀斯特地貌,存在不少巖溶洞穴?!叭芏蠢笔录l生后,張家界市政府辦下發文件,要求加強巖溶洞穴的資源管理和生態保護工作。
湘西一帶的山村。視頻截圖
慈利縣生態環境分局局長陳俊平介紹,經過摸排,慈利縣已發現448個巖溶洞穴不同程度存在垃圾堆放等生態環境問題,列為重點整改對象的巖溶洞穴有55個,其中12個已完成清理整改。
如何加強對溶洞生態環境和農村垃圾處理的監管,是慈利等地下一步工作的重點。有新聞媒體發表評論文章稱:“天坑溶洞成垃圾洞,最該堵住的是監管漏洞。”
澎湃新聞記者在慈利、永順等地采訪發現,溶洞垃圾現象與居民環保意識、監管執法力度等因素相關,某種程度上也受到當地垃圾處理模式的影響。
張家界市生態環境局慈利分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生活垃圾缺乏專門處理設施,一般是堆積腐爛后由村民向田地施肥得以循環利用。近二十年來,鄉村逐漸建立垃圾集中處理體系,從收集焚燒轉變到發電利用等模式,垃圾治理逐步走向城鄉一體化。
2023年12月,永順縣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運營。全縣的生活垃圾都要求運至發電廠處理。承包垃圾清運的,是永順玉誠環境景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玉誠公司”)。該公司負責縣城和各鄉鎮集鎮區的清掃保潔和垃圾清運。
據玉誠公司項目負責人胡安紅、高坪鄉政府環衛專干李翔等人介紹,高坪鄉由玉誠公司負責清運垃圾的集鎮范圍,人口約占全鄉一半。其他未由玉誠公司負責的區域,仍由各村負責清運垃圾。
高坪鄉垃圾中轉站。
家住七里沖溶洞附近的王明祥,其身份由鄉村雇請的垃圾清運人員變成玉誠公司的職工——負責高坪鄉垃圾中轉站的設備操作。但他還有一份兼職——幫場坪村運垃圾。
“麻煩就在這里,玉誠公司沒有全覆蓋。”場坪村黨支部書記彭康介紹,全村有10個村民小組未納入玉誠公司清運垃圾范圍,因此村里每年給王明祥5000元“補貼油費”,請他幫10個組拖運垃圾至中轉站,“每個組每個月運一次”。
“每月一次”的垃圾拖運頻率,對許多村莊而言顯然不足。一些村民便“私自”處理垃圾,七里沖溶洞傾倒垃圾現象由此屢禁不止。
切實解決農村垃圾清運問題,需要經費保障。而據涂孝輝、彭康等人介紹,永順縣財政沒有垃圾清運的專項資金下撥至鄉鎮,鄉鎮財政也并無相關資金補貼村級。
永順縣是從2023年起,對縣城和鄉鎮的集鎮區垃圾進行統一清運。相較而言,慈利縣的垃圾集中處理工作開展得更早。從2017年起,慈利縣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治理城鄉環衛一體化,全縣的生活垃圾通過統一收集和轉運進行處置。
不過,此次“溶洞垃圾”事件,也暴露出慈利縣生態治理和環衛工作中的問題。接受采訪時,陳俊平表示,下一步要加強對巖溶洞穴的監管,還要進一步健全城鄉一體化的垃圾處理機制,“徹底解決垃圾清運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