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的袁先生2個月前出現雙足皮疹、水腫,并且伴有瘙癢,局部還出現鱗屑癥狀,自行應用藥物治療后,其效果不明顯,故前往醫院就診。
就診時,大夫初次見到袁先生,觀其面容健康,沒有痛苦面容,且精神狀態也比較好。
問診過程中,袁先生告知近期由于工作的原因經常熬夜,壓力也比較大,而且母親患有蕁麻疹……大夫通過查體發現袁先生雙側足踝部位及小腿下可見皮膚紅斑、鱗屑,同時發現皮膚比較干燥。
而袁先生的血常規提示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清嗜酸性陽離子蛋白增高,綜上可診斷為濕疹,建議藥物治療聯合日常護理。
經過3天藥物治療,袁先生的瘙癢癥狀減輕,皮疹癥狀也有所好轉,所伴隨的鱗屑癥狀消失;用藥治療第5天,袁先生的瘙癢癥狀也完全消失,且皮疹癥狀只剩下些許印記,恢復良好。
醫生提醒:皮膚是人體的排毒器官之一,當自身抵抗力下降時,體內的毒素不能通過皮膚排出體外時,其大量毒素將堆積在皮膚內,可能會導致痘痘、牛皮癬、濕疹等皮膚問題出現。
當患者出現皮膚疾病時,可能會出現瘙癢、紅腫、疼痛等癥狀,這時不建議自行搔抓,也不要用手進行擠壓,更不能自行用藥,建議患者及時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在明確病因的基礎上,對癥治療。
免疫力是人體的防御系統,它就像駐扎在體內的一支軍隊,承擔著防御重任,當人體受到細菌、病毒等“敵人”的攻擊時,免疫系統就會立即投入“戰斗”。
免疫系統的主要功能是識別“非己”,排斥“非己”,從而保存自己。
它主要有三大功能:
1. 防止細菌、病毒等侵入肌體,減少疾病的發生。
2. 消滅肌體內的“異己分子”,醫學上稱為免疫監視。
3. 自穩作用,清除體內的垃圾,保持體內環境的清潔平衡。
一個人免疫力的強弱,可由白細胞計數的多少來判定,一般每微升4000至10000個白細胞屬于正常,如果小于每微升4000個,則表明機體的免疫功能在降低。
如果免疫力過于低下,就容易使各種疾病乘虛而入,進而增加疾病風險。
當身體出現這幾種表現時,或許應該重視自身免疫力的問題,長期如此容易生大病!
01
皮膚問題
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容易出現各種皮膚問題,容易過敏,如過敏性皮炎、帶狀皰疹、濕疹(既往已經愈合的濕疹又反復出現)、青春痘、皮膚蛻皮等,還可出現皮膚發紅、瘙癢、長紅疹等不良癥狀。
尤其容易出現青春痘,或青春痘遷延不愈。
02
感冒不斷
免疫力低下者最明顯的癥狀表現之一就是反復感冒。
夏天容易傷暑,冬天容易受涼,感冒更是成為家常便飯。
天氣只要稍有變化,來不及添加衣服,就會出現咳嗽、打噴嚏,與感冒相伴,且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好起來。
另外,免疫力低下人群往往比正常人更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泌尿系感染等。
特別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肺炎和流感已經成為前10位的死亡原因。
03
傷口不易愈合
容易出現傷口不愈合,或延遲愈合的情況。
健康人受點小傷,很快就會痊愈;而免疫力低下者,不管哪個部位有傷口,都不太容易好轉,不但會出現傷口不愈合,還容易引發感染,出現傷口紅腫化膿的癥狀。
04
腸胃不適
人體腸胃黏膜也是免疫系統的一道防線。
同樣是出去吃了不干凈的食物,有些人吃完沒事,而有些人卻會上吐下瀉,甚至誘發腸胃炎,這也說明免疫力比較弱。
免疫力低下者的腸胃相對來說會更嬌氣,吃不得一點虧,食物稍微涼點或硬點都不行,多吃一口就容易消化不良,肚子發脹,而吃了生冷或辛辣刺激性食物,還可能會引發腹瀉、腹痛。
05
常感到疲倦
免疫力低下者,會經常提不起精神,稍做一點事就會感到疲倦,休息一段時間后精力會有所緩解,但持續不久,老毛病又會出現。
臨床檢查時,并未發現重要的器質性病變,說明身體已處于亞健康狀態。
06
惡性腫瘤
腫瘤的發生發展與自身免疫力有著密切的關系。
人體的免疫系統具有抵御惡性腫瘤的作用,免疫系統的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都參與了針對異常腫瘤細胞的首次防御。
如果人體出現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就會增加患某些腫瘤疾病的風險。
當自身免疫系統下降或低下時,淋巴細胞功能會下降,對于殺滅異常細胞的能力也會下降,進而促進了腫瘤的發生及發展。
如何提高免疫力?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早睡早起,不熬夜,不要太過勞累,適當的放松,勞逸結合,不讓自己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
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讓自己精力充沛,不容易勞累,不讓病毒和細菌有可乘之機。
2
合理健康飲食
不挑食,不偏食,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都要吃,少吃油炸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三餐按時吃,不要暴飲暴食,少吃宵夜。
營養均衡可以讓身體的各項指標處于正常范圍,包括免疫細胞,抗體水平等,可以有效地抵抗有害微生物的入侵。
3
適量運動
適當的運動,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有助于增強免疫力。
步行6000步以上、騎車、打羽毛球、游泳、瑜伽等都是增加每日運動量的不錯選擇。
但是,一定要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防止受傷,切記不要運動過量,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運動過后,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及時補充水分,防止身體缺水。
4
保持心情愉悅
保持平和、愉悅的心態,因為愉悅的心情能降低應激激素水平,增加或激活某些免疫細胞,從而提高免疫力。
當情緒浮躁時,可以找一個安靜的環境,以舒適的姿勢坐著或躺下,播放正念冥想的背景音樂,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跟隨音樂和引導語,逐漸放慢呼吸,關注自己的身體,讓大腦從煩惱的思緒中解脫出來;如果無法排解壓力,并且嚴重影響到自己正常的生活時,可以考慮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常按摩“5窩”可增強免疫力
1
腋窩
腋窩處的頂點上有個穴位叫極泉穴,經常按摩可以寬胸寧神、調和氣血。
從現代醫學上講,腋窩處的淋巴組織非常豐富,經常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雙臂交叉于胸前,雙手按對側腋窩,用手指適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約3分鐘;然后,左手上舉,用右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舉右手,用左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復操作5遍。
2
腘窩
腘窩是膝后區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經非常豐富,經常拍打有行氣活血、緩解痙攣的功效,對于常見的坐骨神經痛、小腿疲勞、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有良好作用。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俯臥位,自己或請家人用兩手虛掌著力,連續拍打兩側腘窩。
3
肘窩
肘窩是肘關節前方的一個三角形的凹陷,其經絡非常密集,經常按揉可起到行氣活血、散瘀祛毒的作用。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一側上肢伸直,肘窩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虛掌著力,兩側交替拍打各100次。
如果由家人幫助拍打,可兩側同時進行。
4
腰骶窩
腰骶窩,俗稱“腰眼”,是人體腰骶部的一個凹陷。
腰骶部承受著整個上身的重量,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容易會因腰骶部的勞損而出現腰疼等癥狀,常按摩腰骶窩有疏松筋骨、消除疲勞的效果。
按摩方法:取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虛掌著力,連續拍打腰骶部5~10次。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或骨質疏松的老年人,不宜使用此方法。
5
肚臍
肚臍一穴位,名為神闕,內聯十二經脈,經常拍打肚臍可起到安神寧心、舒肝利膽、調和氣血、通利三焦的作用。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用左右手虛掌著力,以前臂發力,連續不斷地輕微拍打肚臍100 次;或用熱敷按揉等方法刺激肚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